摘要:电力市场化导致原本处于垄断地位的电力行业,失去了卖方市场的优势。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电力企业的增加,导致原本供不应求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种供求关系的转变促使电力企业逐渐进行市场化转变,所以,对其营销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营销模式
导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力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进步,电力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传统的电力企业中营销工作都具有被动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当时计划经济的体制决定的,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电力企业发展的需求,所以,电力企业必须要提高电力营销的主动性和高效性,增强营销意识和服务意识,优化营销手段,加强对市场的分析,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本文针对开拓电力市场中电力营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当前电力市场经营现状
1.1用电紧张
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用电需求也逐渐增加。而传统的供电企业,缺乏应对供电需求在短时间内暴涨的机制,并且其发电供电水平也无法满足大量的供电需求。因而导致供电紧张的局面。同时,电煤的供應量时有不足,限电、断电情况较多。使得电力企业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对电力供应的保障中,从而在市场竞争上处于劣势。
1.2输配电价格不明确
我国对与供电价格的确定,采用成本加利润原则。虽然表面上看,符合价值规律与市场规律。然而,在当前国内,对与供电成本一直存在争议。之前发生过不少在电价制定过程中,采取虚增成本的方式进行操作,从而伤害到用电用户的利益。并且,还有发电成本主辅不分等问题,使得电价制定,缺乏准确的依据,从而影响供电企业的经营效益。
1.3定位不明确
进行市场化改革后,电力企业应当以企业的形式,进入市场,在市场规律下优胜劣汰。然而电力作为能源性产业,与政府、政策之间的联系,依旧十分密切。使得电力企业虽然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但仍然没有明确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企业负责人有的将电力企业作为竞争性企业,然而亏损时,外界和企业内部都会给予决策者以巨大的压力。而如果将电力企业作为公益性质的企业,以为人民服务为第一位,则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就无法平衡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面对主管部门考核,也无法交出满意的答卷。
2电力市场中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
2.1电力企业服务不完善
电力企业一直以来的垄断发展模式,造成企业在电力营销发展方面一直有所欠缺,用户的需求服务不到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电力企业的员工思想观念远落后于当今社会市场服务需求,没能很好的服务于顾客,甚至有对顾客发脾气的现象发生,导致服务的质量下降,影响者企业的外在形象。通常来说,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属于服务行业,电气在服务行业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行业,工作人员更应该对有问题的用户进行耐心的沟通讲解,建立彼此的信任度,为今后企业的发展做鋪垫。然而,由于工作人员的后期服务质量跟不上,使得电力营销与服务没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企业整体实力也跟着下滑,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2.2电力营销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电力企业在之前的垄断模式管理和经营过程中对电力营销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导致企业在今后的经营发展中,一直没能完善电力营销的管理机制,以至于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完备的制度,也是导致电力营销工作效率一直不见增长的主要原因。
2.3电力企业的法制意识薄弱
法律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对企业也是如此,很多企业的法制意识比较薄弱,缺乏一定的法律常识,使得电力营销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出现各种非法行为,如偷电漏电、拖欠电费、电力设备无故损坏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会对电力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严重还有可能导致电力系统无法正常操作,引发事故问题,许多企业针对这一情况也没能制定一套合理的监督体系,惩罚力度也不够到位,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法分子再次破坏的可能。
3电力市场化改革下的营销模式分析
3.1建立服务性的电力营销模式
作为一种近几年才发展践行的新型营销模式,服务型营销模式与传统的电力营销理论推行的观念有着很大的不一样,认为服务营销学理论中应该对多个变量组合进行解释和发展,在传统的4P理论之外,还增加了“人”、“服务的过程”、“具象的展示”等因素。服务的質量基于电力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功能质量,同时还提出了“服务接触”的概念,这一系列理论认为以服务作为电力营销过程的出发点,通过提高对服务产品的满意程度能够实现对电力市场的开拓。
3.2建立综合型的电力营销模式
综合型的电力营销模式指的是将当前的市场营销模式、关系营销模式等理论相对成熟、应用非常广泛的营销模式进行集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一种新型的、综合各种优点的营销模式。综合型营销模式非常注重对企业中的资源进行调动,如产品资源、服务资源以及用户资源等,更好的为电力营销服务。这样的特点决定了综合型营销模式能够很好的与当前的电力市场化过程相适应,所以,电力企业在制定电力营销战略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综合型营销模式中的优点,服务于电力产品的营销。
3.3建立大用户终端直接交易模式
用电量较大的用户如:电解铝行业、钢铁行业、储能电站、大型矿山、水泥厂等消费群体可以考虑引入直接交易模式,即:用电大户与供电企业直接签订双边电力交易合同,其中包括形式多样的订单式供电协议。大用户终端直接交易模式优势在于实现了供需双方的直接互动,这不仅解决了供需双方在满足用电、供电问题上的一些特殊需求,还缓解了社会用电平衡,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整体工作效率。
3.4建立普通用户差异化营销模式
差异化营销,指的是对消费者按照某种属性进行有效区分,并针对其特点制定专属产品。供电企业要根据子市场的特点,分别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分销)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并予以实施。电力产品差异化营销可以针对普通电力消费者的诉求,专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应的销售措施。例如:从价格层面看,阶梯电价是差异化营销的一种常见手段,它通过消费者用电量的多少制定了不同的价格清单;此外,阶段性定价也是差异营销的体现,通过不同时段的电量输出实现了价格差异。因此,消费者用电大数据的采集是实现差异化营销的关键所在。
4结语
在我国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全面深化的电力市场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之下,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新时期下的电力营销模式更多的注重用户和服务,必须紧紧把握市场变化规律的同时,在营销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也必须根据市场实时变化而进行调整。只有把握市场规律、以长远、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才能够加强电力营销,企业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强.电力市场化过程中电力营销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
[2]张俊湖,张文成,郭文军.开拓电力市场中电力营销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电力需求测管理,2017
[3]王延年.开拓电力市场中电力营销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8(6):252
[4]陈孙剑.开拓电力市场中电力营销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大陆桥视野,2017(24):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