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7期   作者:李坤
[导读] 电能已然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摘要:电能已然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电力工程更是成为现代工业的基础性工程之一。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提高,用电量也在逐年增加,电力行业在力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的同时,又要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此背景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工作逐渐步入大众视野,成为电力研究关注的项目。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线损管理;要点探究
        电力行业的供电配电工作需要大量线路的传输,而在电路输送过程中,受技术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会有大量的电力资源被损耗浪费,无法真正应用于实际。随着现代化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企业为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加强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工作,做到科学管控,高效利用资源。
1线损管理概述
1.1线损管理的概念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线损是指在电力输送工程中的一种线路耗损形式,会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降低电力行业的经济效益,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造成配电线耗损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管理方面的因素,也有技术方面的因素。在技术方面,在一般的电路中,会存在电阻力,电流要想通过电路输送至目的地,必须克服电阻,在此过程中,部分电能会转化成热能耗散;其次,在交流电流过设备时,会产生磁场,形成阻力,耗损部分电能。技术方面的电力耗损是不可抗的,难以克服。但是相对于管理方面带来的损失,技术造成的耗损较少。因此,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的关注重点还是在管理方面。
1.2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的分类
        对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来说,其电力线损也有好几类。首先是定额线损,其主导因素是技术耗损,是一种由电力企业根据经营管理现状计算得出的耗损数据;其次是平均线损,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得出电力耗损的一般情况,用来衡量线损技术及其指标是否正常;另外还有理论耗损,是单纯从技术角度出发利用科学数据得出电路耗损的理论值;最后就是管理线损,是指由于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意外耗损。
2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及分析
2.1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随着生产生活用电量的激增,我国电力行业传统的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管理制度出现较大的漏洞,并不能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制度方面,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有好几个方面的漏洞,首先在行业管理制度方面存在漏洞,电力行业的主要关注重点在于寻找电力资源,创造更多的电力来供给用户,对于线路耗损问题的制度建设重视程度不足;其次,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制度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仅需要在公司内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也需要在电路管理的下游企业及社区供电等方面建立管理制度,而这些制度的建立需要专业的监察人员介入,这会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
2.2电网构架存在缺陷
        在电路运行过程中,电路本身就存在诸多的结构性问题。首先,我国在供电方面普遍存在线路过长的问题,在输电过程中,电路越长,电流受电阻的影响越大,造成的线路耗损越严重;其次,电力行业对电网构建的实时监控也存在漏洞,使得电网日常运行出现诸多不必要的耗损;另外,随着近年来用电量的不断增加,早期修建的电网也不能完全适应电路输送的需要,出现老化、过载等现象,直接造成线损问题。
2.3设备检修不及时
        各种电力设备是电力发展的基础,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出现设备问题,毫无疑问会造成大量的线路耗损。同时,随着我国电路密度的提高,电路架设范围的扩大,在设备检修方面很难做到及时修复。

一方面,电力行业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电路实时检测系统,从而使得维修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电路出现的具体问题,从而减慢维修速度,出现较大地线损危机;另一方面,面对密度、大范围的电力设备检修,目前的技术人员数量还是不足的,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会受到限制。
3减少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的主要措施
3.1重视材料选择
        为了能够实现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损管理的目的,需要电力企业重视电缆材料的选择。建设方在构建配电工程的过程中,应实现对导线的合理选择,并将其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标准、规范,选择质量佳、性能好的导线。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并减少电能的损失。如果导线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那么其相对应的寿命也会较长,同时抗腐蚀性良好,进而可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在电力传输的过程中发生短路问题。良好的导线可强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效果,减少电能的损耗,增强电力传输的稳定性。
3.2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顺利开展线损管理工作,电力企业需要结合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实际情况,实现对线损管理制度的完善。首先,电力企业应构建管理小组,实现对责任的细化落实,将管理工作分配到每位人员身上。其次,电力企业可以设置相应的奖惩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为线损管理工作贡献力量。再次,电力企业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素质水平,确保线损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最后,在开展线损管理过程中,应将高效化办公技术应用其中。例如,运用信息化技术对电路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然后将数据传输至终端,再利用计算机对所采集的信息数据予以统计、分析,避免人员主观因素对线损管理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电力企业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线损管理流程、线损管理办法,实现对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调整,确保后续工作可以在高效、顺利的状态下推进。
3.3优化线路布局
        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对于电量的实际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加之以往电网的设计、布局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导致现行格局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能够切实发挥线损管理的作用,减少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需要适当增加电网分点,然后对线路布局予以协调、统一的规划。即电力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以往的电力结构,为开展线损管理奠定基础。此外,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线路布局整体的安全性,并减少线损、避免人员在工作中受伤,还应积极对线路的运行实时电压进行监测,对线路部件进行定期检查。还需要对线路的结构布局予以全面分析、考虑,确保线路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减少电力损耗。例如,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缩小用电设备、供电设备之间的距离,减少线路的电阻,从而实现管理目的。
3.4优化计量设备
        首先,在选择计量电能表的环节中,尽可能选择精度较高的设备,增强最终计量结果的精准性。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对电能表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更换。其次,电力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电能表运行期间的损耗。例如,可以将一些具有高精度特点的电子表安装在其中,实现对计量设备的优化。需注意,为了避免虚报抄表数据、窃电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还应构建一个高效计量的系统终端,将GPS负荷与计量表予以整合,实现对远程付费、远程抄表管理模式的落实,从而有效提高电能计量的精准性。计量设备的优化能够为线损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便于电力企业明确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运行期间产生的损耗情况,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机制,弥补以往现场管理的不足。
4总结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电力行业的发展前景,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探索。虽然目前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工作存在诸多漏洞,如: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受限等。但电力行业也在积极应对线路耗损,在逐步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不断加强人才建设。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工作一定会不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祎玮.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1):41-42.
[2]杨永义,杨长云,唐彦年,陈亚东.输配电工程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J].山东工业技术,2018(20):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