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配网物资 储检配一体化基地建设探索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7期   作者:薄慧杰
[导读] 摘要:目前,我国电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物资管理也显得更加重要,文章以泛在电力物联网为背景对配网物资储检配一体化管理展开探讨,通过智能储备、检验实现电网物资的智能化发展,有助于我国电力事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公司  山西省  034000)
        摘要:目前,我国电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物资管理也显得更加重要,文章以泛在电力物联网为背景对配网物资储检配一体化管理展开探讨,通过智能储备、检验实现电网物资的智能化发展,有助于我国电力事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泛在物联网;物联网;配网物资;一体化
        引言
        现阶段,电网企业的物资供应由省公司物资部宏观调控,在物资供应中,供应链各环节会出现不确定问题,影响着供应流程的进行。现有的供应链管理仅通过物资人员进行协调,信息传递效率低下,最终导致供应链弹性增大,稳定性下降。在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下,可通过物资供应链智能管理,建立“突触”应急响应机制,使供需双方提报并作出反馈,通过服务器与接口,对接ERP物资管理系统与国网电子商务平台,让现有供应链流程智能化。
        1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配网物资储检配一体化基地建设的目标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是一个运用现代计算机、互联网、通讯、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的技术,结合电网发展的实际情况,实现电网行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目标的过程。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是相辅相成的,而电网又是智能电网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工程建设各个环节将必然受到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影响。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特征将在工程建设中得到逐一体现,同时,数据化、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的物资管理也将推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进而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最终促进我国能源安全、健康发展。在配网物资方面线下通常采用物资供应计划对接会的形式,将业主、施工、设计、物资以及各供应商组织到一起,面对面沟通,逐一对接。线下方式的优点是各单位可以当面表达意见,得到充分沟通,而且计划对接环节少,缺点是后期无法滚动修订供应计划。线上通常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或平台的形式,通过在计算机上填报、审核、修改、确认、生成等步骤完成供货计划的对接。线上方式的优点是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高,而且后期可以滚动修订供应计划,缺点是供应计划确定的环节较多。
        2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配网物资储检配一体化基地建设策略
        2.1配网物资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
        受限于非标、重载类物资标准化程度低、规格型号多、装车方式多样化等因素,配网物资中最常见的配变、线缆等物资通常需要人工辅助装卸,是制约储检配一体化基地提升出入库效率的主要因素。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大场景物资3D识别与定位,为实现配网物资智能装卸提供了技术基础。基地库区全覆盖的图像传感器采集数据并结合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对配网物资的精准识别和定位,并为配变类、线缆类物资的自动装卸、搬运、存取提供精准的作业参数。随着图像识别以及机器视觉等人工智能识别算法的成熟与应用,感知层对种类繁多的配网物资的感知将会更加精准、灵活。
        2.2物资供应链智慧监控预警系统的应用
        围绕智慧监控预警体系建设目标,开展组织优化设计,明确职责分工,做好组织与人才保障,并重构优化业务流程,明确各流程环节管理要求,借助制度和标准固化运营模式及管控职责,同时制定运营考核指标体系,形成管理闭环,进而建立涵盖“职责、流程、制度、标准、指标”5项协同管理要素的监控预警长效运营机制。将预警监控业务具体划分为业务监控预警及运营绩效监控,其中业务监控预警负责对采购、物流、质控全业务链业务流转情况进行监控,开展业务风险事先防范,异常处理闭环跟踪;运营绩效监控负责对管理指标、业务运营指标等进行监控,识别异常指标。

明确细化业务监控预警与运营绩效监控的业务组织模式,其中业务监控预警组织模式包括对业务运转情况(时效性等)进行监控,定期就监控情况形成分析报告,对业务监控与推送规则进行增加、修改、补充;运营绩效监控组织模式包括对供应链关键运营指标进行监控,定期形成绩效报告,向管理部门汇报,针对运营情况,制定绩效任务,下发责任部门,对绩效任务相关指标进行跟踪监控,评价优化效果,对监控指标进行增加、修改、补充。
        2.3物资数据化管理
        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环境下,关于信息化支撑、网络化运用和智能化协作等方面的要求会进步提高。物资数据化,就是由“管物资”变为“管数字”,这将是突破物资供应管理瓶颈的有效方法。工程涉及物资种类多达几十种,既包括换流变、换流阀、GIS等变电设备,又包括铁塔、导地线、光缆等线路材料。物资种类多同时数量又大,实现精细化管理难度较高。通常为了提高物资管理的细度,大量使用人财物,管理水平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因此迫切需要推进物资数据化,在物资供应计划环节搭建工程物资数据库,实现信息多向传递和数据综合利用。
        2.4突触”的供应链智能管理
        “突触”是生物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物资供应中,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需要大量信息传递,以保证每一环节的稳定运行。因此,通过模拟“突触”来处理不确定信息,建立“突触”响应机制,实现物资供应链的智能管理。“突触”供应链智能管理方案以物资供应节点必要性为依据,将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分为必要突触与可添加突触两类。所有“突触”事件触发时会将执行指令提交到供应链处理平台。通过建立问题储备库,对不确定事件进行决策与处理,建立了双方的信息传递渠道,使物资供应链成为智能新型供应体系。“突触”的传递需以供应链流程为准则,已完成流程由于信息传递已结束,不可添加额外的“突触”,而未完成流程由于信息尚未传递,则可进行“突触”的添加。在实际供应中,由于设计变更等因素,需要对物资合同进行变更。传统的合同变更通过物资管理人员参与协调与变更手续处理,耗费大量时间。而通过“突触”管理方案,需求方主动提交变更请求,经过“突触”及供应链处理平台自行处理,大大缩短变更时间。在供应流程中,不确定问题均可通过“突触”供应链智能管理方案进行解决,“突触”的建立使得物资供应链中的供需双方与物资管理方由被动协调变为主动参与,增强了现行物资供应链的响应速度,缩短了供应时间,为物资供应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5配网物资自动装卸与检定技术
        配网物资储检配一体化基地的装卸储存设备有自动装卸行吊、自动搬运AGV、立体库、自动传输带、穿梭子母车等检测中心通过一体化廊道与物资库衔接,实现对配电物资的快速取样、抽检。在装卸操作中,由于配网物资种类繁多且体积质量较大,自动装卸系统只能低效运行以保证物资安全稳定,并且多设备之间的智能协同一直是自动化装卸系统的技术难点,需要具备动态适应性的控制调度算法加以配合,以提高装卸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配网物资在检测中心的安装与校准,一般需要人工配合。开发具备全自动接入能力的电力设备检测系统,既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以及高压检测项目的安全隐患,也确保了检测结果的精准可靠。
        结语
        综上所述,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采纳了互联网行业的理念与技术,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推动电力行业信息化水平整体提升。电力工程物资供应计划管理应积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配网物资储检配一体化基地围绕仓储系统的功能定位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需求,结合“大云物移智”等先进技术,积极探索泛在电力物联网下储检配一体化基地的运作模式与应用场景,如配网物资主动调配、配网物资应急响应等,从而为电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实现物资储备的智能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健等.特高压线路工程物资供应计划的科学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10(15)
        [2]张佩岚.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8(1):244.
        [3]董克玉,孙睿.基于电力企业物资供应的供应链管理整合研究[J].环球市场,2018(34):1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