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注意事项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7期   作者:杨金刚
[导读] 摘要:电力基建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控,对混凝土材料的配制、拌合以及施工和养护等流程加强技术管控,这样才能提高混凝土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提高电力基建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116023)
        摘要:电力基建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控,对混凝土材料的配制、拌合以及施工和养护等流程加强技术管控,这样才能提高混凝土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提高电力基建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一、电力基建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
        1、电力基建工程混凝土施工原材料质量管控。目前国内电力基建领域的企业为了能够加快施工进度,逐渐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施工建设,传统混凝土采用供应方式日渐被淘汰。对于商品混凝土而言,其使用非常的简单,而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备受施工企业关注和青睐。然而,因现阶段电力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不到位,比如混合料配制不合理、砂石的含盐量较大等,都会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以及结构强度,甚至会出现返碱、脱落等问题。
        2、电力基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拌合配制不合理。电力基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配合比是确保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基于对电力基建工程施工特殊性分析,混凝土施工时因发生初凝或者水分蒸发等问题,导致其结构强度降低,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裂纹以及断裂等问题,不利于电力基建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的把控。此外,电力基建工程有其特殊性,一旦拌合配制过程中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则可能会导致电力输送出现安全隐患。
        3、电力基建混凝土施工浇筑与养护不到位。在电力基建混凝土工程施工浇筑过程中,浇筑施工质量关系着整个工程结构的强度。实践中,若停留时间相对较长,则部分混凝土就会出现初凝现象,或者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充分、过大等,都会影响结构强度。对于混凝土施工养护而言,其关键在于确保混凝土结构强度在没有达到预设要求时其表面不能干燥。然而,现阶段施工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养护不到位,进程会引发裂缝病害,对电力基建结构强度造成不利影响。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
        1、材料。(1)水泥: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有抗渗要求不宜使用)。(2)碎石:粒径由实验室试配确定。气温高时石子用自来水冲冼,必要时用冰水降温。(3)砂:中砂。(4)水:自来水(饮用水),气温高时宜在水中加冰块。(5)外加剂:缓凝剂(由实验室试配确定)。
        2、投料顺序。按照石、水泥、砂、外加剂的次序投料,控制搅拌时间不少于120s。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合理分段分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大于300mm,浇筑速度要保持均匀,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浇筑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宜超过25°C。对于实体厚度一般不超过2m,浇筑面积大,工程总量较大,且浇筑综合能力有限的工程,宜采用整体推移式连续浇筑法。
        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用二次振捣。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即在混凝土浇筑后即将凝固前,在适当的时间和位置给予再次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因沁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孔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内部微裂缝和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在混凝土初凝前或预沉后在表面采用二次摸压处理工艺,并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可有效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快散失出现干缩裂缝。
        5、测温系统设置。(1)监测点的范围应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检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2)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不宜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几何尺寸布置;(3)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表、底面和中心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600mm布置;(4)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宜为表面以下50mm处的温度,混凝土浇筑体的底面温度宜为底面以上50mm处的温度。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注意事项
        1、混凝土调配施工技术要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包括砂石、水泥以及水和外加剂等。在混合搅拌时,各种材料的用量以及质量应当严格控制。电力基建工程混凝土调配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施工技术要点控制,首先应当确保各种施工材料质量达标,所用的施工材料均应当有质量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比如,水泥材料的强度、稳定性等都应当完全按照市场要求进行选用。混凝土材料的适用度主要决定于配合比,应当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不仅要确保其强度达标,而且还应当适当降低水化热,并且具有可泵性,这有利于降低水泥材料的用量。为增强混凝土的可泵性、减少水泥的用量,建议在混凝土中适当加入一些粉煤灰用于配制。同时,各种施工材料都应当注明生产型号、日期以及规格和级别等信息。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之前,应当对上述材料性进行严格的复查,以保证现场所用的施工材料能够有效满足施工要求,这样才能确保电力基建工程项目中的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
        2、混凝土搅拌与运输管控要点。电力基建工程混凝土搅拌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场内搅拌,二是场外搅拌。在场外搅拌过程在,应当充分考虑混凝土材料的运输施工质量控制。在运输混凝土时,应当以最快的速度将事先搅拌好的材料运送至施工现场,在此过程中应当确保混凝土材料的均匀性,切忌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而且要严禁在运输混凝土时出现碰撞或者分离等问题,否则会对混凝土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若在场内进行操作,则应当采用人工方式进行运输,有效缩短其运输过程耽搁的时间,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混凝土垂直运输时,常用的运输设施有起重机和提升架等,否则会影响运输质量和效率。
        3、混凝土浇筑施工与振捣管控。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应当对施工强度和模板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检测,并且严格考核模板施工点以及目标施工尺寸等,并且将模板内的杂物彻底清理干净。混凝土施工浇筑作业时,应当采用分层方式进行浇筑;同时,还要对浇筑高度进行严格控制,一般应当以2m以内为宜。在施工浇筑之前,浇筑底部位置应当地添加一些砂浆等材料,这有利于确保混凝土材料的施工浇筑质量。实践中若混凝土施工浇筑高度大于2m,甚至达到3m距离时,应当及时进行浇筑施工作业。比如,溜管、串筒等工具都是此种工况条件下的混凝土施工浇筑作业工具。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当避免浇筑时混凝土离析。在混凝土振捣作业时,应当与混凝土浇筑同步进行,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的振捣施工质量。
        4、混凝土保湿施工及其养护。混凝土浇筑施工和振捣施工完成后,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对其进行保湿养护处理。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温度过高或周围环境条件较为干燥时,可能会因混凝土出现收缩而发生变形问题,严重时可能会产生裂缝。实践中为了能够有效避免裂缝问题的产生,电力基建工程中的混凝土工程施工完成后,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养护处理。在混凝土工程施工养护过程中,一般应当14d的时间,在此时间内每间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洒水保湿。同时,还应当合理选择养护方法,混凝土初凝以后应当及时覆盖塑料薄膜,这有利于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快速蒸发;利用蓄热法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尤其在终凝之后应当及时覆盖薄膜养护,以免被冻害。在混凝土结构养护期间,其他作业可以进行,但是应当在施工作业任务完成后尽快盖上保温层。养护期间,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保持热潮湿,尤其要对混合了膨胀剂的部分进行富水养护处理。如果气温在5℃以下,切忌浇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电力基建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管控至关重要,实践中应当加强重视,从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着手,立足于拟建工程项目工况特点和要求,加强混凝土施工要点管控,这样才能提高电力基建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海春.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8(29):275-276.
        [2]张鸿英.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9(17):82-83.
        [3]赵文华.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0):210-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