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38
摘要:在不同地区进行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地质环境不同,需要进行隧道施工,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会遇到空间狭小、隧道埋深大等问题,不利于铁路隧道正常的施工。本文围绕长大铁路隧道施工技术以及控制要点展开讨论,为特殊地质环境中的铁路隧道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本文以长大铁路隧道工程为例,该隧道工程地处复杂的地质环境,在施工中会遇到许多施工难点,其中洞内施工作业空间狭小、隧道埋深大、隧道地质条件差以及测量难度大等,都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针对隧道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实施隧道快速施工、全断面光面爆破等措施,有效提高隧道工程的施工效率,并且保证隧道工程质量不受影响。
1. 工程概况
1.1隧道工程概况
该隧道工程为某地区铁路专用线,起点至终点标号为DK119+885、DK166+632.63,工程全长为46公里,该长度内隧道起点至终点标号为DK152+125、DK158+935,隧道长度为6.81公里,属于长大型铁路隧道。在隧道施工中采用新奥施工法,分别从隧道的两端进行施工。需要注意的是,隧道所处的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在地形起伏的同时,还在隧道的进出口地质结构中,含有较多的黄土质粉土。此外隧道埋深在20-450米范围内,从隧道口处至洞身800米位置,隧道地形趋于平缓。
1.2工程地质概况
施工企业对隧道所处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的勘测,该隧道含有II级和III级围岩,具有燕山期地质结构特点,地质结构是由不同岩层组成,包括粗粒花岗岩、斑状混合岩、坡积黄土质粉土以及冲击碎石土地层。该地质结构受到混合岩影响后,岩浆层较多、沉积地层较少,致使地震烈度为VI级。在工程标段的DK157+300处,地质结构内出现断层破碎带,带宽在50-100米范围内,会对工程施工造成一定的难度。
1.3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所处的水文地质情况,在地下结构内含有堆积层孔隙水,大部分水资源来源于自然降水,在受到雨水不断的灌溉后,地质结构中会出现突然涌水的情况,该地下水内含有较多HCO3Na物质,pH值为7.0,属于中性水,不会对混凝土造成较大的影响。
2. 工程施工难点
2.1洞内施工作业空间狭小
该工程为单线隧道工程,致使净断面较小,会影响到出碴以及衬砌等施工正常的进行。为提高施工效率,在规定的进度内完成施工,并且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需要在施工中实施光面爆破、出碴以及通风等措施,以便快速进行工程施工。
2.2隧道埋深大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隧道埋深大,洞内会出现大量的涌水以及气体,导致洞内环境不利于施工。由于隧道最大埋深为450米,最小埋深为20米,在不同的埋深位置进行隧道开挖,经常遇到大量的涌水和不明压力的气体。在该标段内有较长距离的涌水段,涌水段长度为120米,并且日平均涌水量为5021立方米。
2.3隧道地质条件差
在标段K157+195-315内出现不明性质的断层,断层带宽度为120米,在断层内含有石英片岩,通常是受到较为严重的挤压造成的。此外在隧道进出口位置,该位置围岩属于V级围岩,在围岩内有585米的湿陷性黄土,在较大的压力作用下,会影响到地基的稳定性。
2.4洞内、外控制测量难度大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会按照设计要求,在开挖区域设置开挖线,要求施工人员操作设备按照开挖线进行施工,并且开挖产生的误差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在隧道内需要开设三个贯通面,最长的贯通面长度为4115米,在长距离的贯通面施工过程中,测量人员必须精准把控贯通精度,防止隧道位置发生偏离。
在隧洞洞口测量过程中,由于洞口位置地形变化较大,影响到控制桩的设立,为后续的测量产生不小的影响。此外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不断增加,在大浓度粉尘环境中,光线受到粉尘以及水汽的影响,无法满足测量需求,影响到测量精度。
3. 应对措施
3.1隧道快速施工措施
3.1.1全断面光面爆破。全断面光面爆破顺序,分别为掏槽炮、扩槽炮、内圈炮、周边炮以及底板炮。在掏槽炮施工过程中,掏槽设置成三级楔形斜孔槽,从底部的三分之一处填充炸药,在掏槽的顶部放置炸药,在底部为高威力炸药,顶部为低威力炸药,最后需要使用炮泥封堵炮眼。在布置掏槽眼过程中,应布置在开挖断面中间的下部区域内,减少爆炸时产生的碎石。在设置周边眼过程中,围绕拱边设置导爆索,有助于通过炮眼保证爆炸威力更为均匀。
施工人员应对掌子面的地质情况进行深入的勘测,通过勘测掌握周围地质情况,包括围岩地质构造、节理裂隙等。在掌子面进行凿眼施工时,使用型号为YT-28凿眼机,可在短时间内外完成凿眼施工,完成凿眼施工后,利用凿眼架设钻孔平台。该隧道内共使用15台钻机同时施工,需要架设15个钻孔平台。在搭建简易架过程中,需要参照断面面积以及炮眼数量,通常将简易架设置为4层,上层用于施工人员操作伸缩装置进行施工。在搭建台架过程中,通过焊接连接工字钢、钢管以及钢筋,有助于增强台架的稳定性。在台架设置用于施工的装置,包括照明装置、风枪等。每个钻孔平台施工过程中,不会互相影响,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3.1.2洞内出碴。在隧道开挖过程中,需要进行出碴施工,为提高出碴效率,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出碴施工方案。按照施工要求,在出碴施工中使用高输出功率的出碴设备,并在出碴过程中对设备进行动态监控,一旦发现出碴设备出现问题,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出碴设备的机械性能不受影响。在实际出碴施工过程中,原来的出碴时间为8分钟,采用不同的措施将出碴时间缩短至4分钟,包括增加汇车线长度、缩短汇车线与开挖面的距离等。此外对轮胎实施保养措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3.1.3洞内通风。为提高长大隧道的施工质量,改善隧道的施工环境,保证洞内处于良好的通风状态,需要在洞内配置性能良好的通风设备,通风设备应产生足够的风量和风压。该工程内使用的通风设备,型号为SDF(C)-NO11,具有低漏风率、摩阻系数低下以及低噪音等特点,并且可以根据洞内施工需求调整风速,风速设置为高、中、低三挡。在掌子面施工过程中,使用该通风设备排烟时间仅为5分钟,1000米长隧道1小时内排出烟尘。
3.2通过不明压力及大涌水地段措施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进入到主山体内,主山体内埋深不断加大,为使施工处于安全的环境中,施工企业建立超前预报系统,使用地质超前钻机勘查地质状态,一旦发现地质环境出现高危风险,系统会快速发出预警。以施工中遇到破碎围岩和软岩为例,开挖期间隧道裂隙不断增大,产生较高的气压,系统会分析气压的分布状态,施工企业根据实时的状态,采用弱爆破、分部开挖以及释放气体等方法,有助于在复杂环境中安全稳定的施工,并且获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3.3断面破碎带、湿陷性黄土地段施工措施
在标段DK158+195-315内属于断层段,断层带内含有破碎带和湿陷性黄土,为保证在该地段不会发生安全事故,施工企业实施以下措施:一,采用微台阶施工法,将上台阶设置高度为3米,下台阶设置高度为6米;二,保证炸药用量符合要求,并且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距离,在获得良好的起爆效果的同时,还能避免破坏岩层的稳定性;三,施工企业实时测量地质结构;四,在施工的准备阶段进行充分的支护施工,使用加强锁脚锚杆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五,加强局部地区的涌水地段导流,避免在狭小的空间内堆积大量的地下水,影响到工程正常施工;六,在仰拱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增强钢架底脚的稳定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施工技术,并针对施工中出现难点,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降低施工难度,同时加强施工要点的管理,以便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建设标准。
参考文献
[1]李恩福.铁路隧道施工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分析[J].中国建材.2018(06):10.
[2]阮志刚,黄晓瑞,邱永祥.高原铁路隧道施工卫生学研究初探[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9(06):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