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沈徐凤
[导读] 生命、智慧、灵魂是我们一生最宝贵的三样东西,而生命,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是一切美好向往的基础。没有生命,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未来人生道路的新起点和人生发展的转折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适度的生命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热爱生命,做更精彩的自己。


        浙江省镇海区立人中学  浙江 宁波  315000
        【摘要】生命、智慧、灵魂是我们一生最宝贵的三样东西,而生命,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是一切美好向往的基础。没有生命,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未来人生道路的新起点和人生发展的转折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适度的生命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热爱生命,做更精彩的自己。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学生;生命;生命教育
       
        当下,中学生自杀、溺水、校园暴力等新闻频频曝光,不禁令人叹息,让人发指,引人深思。如今学生学习压力大,人的承受能力较差,稍有不称心,就容易把自己带向死的边缘,生与死往往只在一念之间,一时冲动就会让生命永逝。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培养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
一、        (一)学会珍视生命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生命是短暂和不可逆的。[]正如庄子所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说明了人生匆匆,我们要且行且珍惜。今年寒假,趁着大好的休闲时光,我来到了美丽的菲律宾-长滩岛。在朋友的怂恿下,我挑战了空中降落伞。当自己在一瞬间被放飞到几十米的高空时,来不及俯瞰尽收眼底的大江大河,我心中只有一丝念想:如果绳索断裂,我跌入茫茫大海,我的家人怎么办?我要活着回去!半小时后,降落伞的绳索缓缓被拉回,我终于回到了船上,毫不夸张地说,我第一次意识到活着才是真理。回国后,我也把这一次的亲身体验用到了生命课堂,用一张张惊恐到变形的照片启发学生认识生命的真谛,从而敬畏生命。
        (二)学会尊重生命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扬长避短,理智分析,努力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发光发彩。
        (三)学会热爱生命
            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无价的。中学生好比七八点钟的太阳,充满着活力和希望。在课堂中,通过汶川大地震、重庆坠江案等活生生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与此同时,也要学会宽以待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让生命之花绽放,让生命更有价值。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变化与适应的要求
(一)        信息化时代,一些模拟真人枪战游戏、权力、财富、金钱等不良字眼逐渐进入中学生视眼,面对着无处不在的诱惑和欲望,如果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自我把控能力,很难想象孩子们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如果对学习生活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总是以一副不屑一顾或是无欲无求的心态看待生活,那么就很容易走上漠视生命的不归路,因此,教育也应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渗透,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更好地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与改革的必然
(二)        从2016年秋季起,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改编改名为《道德与法治》。本教材加大了生命教育内容的比重,对生命教育的关切贯彻整套教材的始终,从探问生命到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都意图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生命、敬畏生命,从而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此外,我国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师要通过一些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进而珍惜生命,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享受生命的美好。因此,生命教育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初中生健康快乐成长的需要
   近些年,中小学生不尊重生命、自杀事件比比皆是:2017年,宁波市一名仅7岁的学生轻生,原因是母亲因上班无暇陪伴孩子去游乐园而自杀,用死来惩罚母亲;2016 年,伴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在朋友圈曾一度流行这么一段话:“宝贝,妈妈再给你生个弟弟、妹妹好吗?”没想到,孩子说:“你要敢生,我就去死”,用死来威胁母亲;2018年6月,中考高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另一边某某学生因考试不理想而跳楼自杀等这样的新闻接踵而至,让人触目惊心,用死来宣泄对成绩的不称心。在花一样的年纪,是什么让他们在遇到芝麻大的挫折时就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寻求“解脱”?是自私,是焦虑,是压力,是依赖,是……基于学生这些青春期特点,对其进行生命教育是迫在眉睫,在课堂中渗透生命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关心、爱护他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珍惜当下生活。
(三)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渗透的策略
        尽管近年来义务阶段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却不尽人意。因此,怎样用科学的途径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命教育,值得广大教师不断探索。下面我以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为例,谈谈对生命教育的思考。
        充分利用教材传递生命力量
(一)        教材,是教学的脚手架,它是教师传授知识,体验情感的桥梁。合理开发利用教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感悟生命的真谛,正如在七年级上我们讲到“敬畏生命”这一框内容时,书中出现三幅插图,图1是清明祭祖,图2是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花篮,图3是5.12人们寄托哀思。我们在备课时,可以充分挖掘这三幅图背后的感人故事、历史背景、所思所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的今天,离不开前人的奋斗、鲜血、汗水,初步形成健康向上的生命观。


        教材每个单元都会有优美的导语,比如七年级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导语是这样描绘的:你思考过生命吗?生命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让我们去体验,去探索,去创造,在生活中立志于坚守,尽责于奉献,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一份出色的人生答卷。类似这样优美的、有思辨的导语在教材中大段存在。这些措辞优美的语言让我们的学习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期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现成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课堂不再刻板老土。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丰富生命教育的开展形式
(二)             新教材的道德与法治课,和以往的思想品德课相比,内容有了大幅度删减,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十九大精神,直击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因此,在方法的选择上,应避免以往“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填鸭式教学,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体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辩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
        1.体验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注重学生推己及人,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体验中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产生敬畏,从而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进而享受生命。例如,在讲授怎样对待他人生命时,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盲人过马路,体验盲人的艰辛,从而产生对盲人的关爱和尊重,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关心他人。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为学生营造一个符合教学目标,顺应教学规律和学生感知运动规律的情境,通过情境的营造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知识的内涵。[]在《敬畏生命》这堂课中,我通过情景模拟,①教室里(立人校园里)来了一只小动物;②我校立趣园里新长出了植物;③同学腿受伤了……通过情境创设,小组讨论,你会怎么做?进而感悟到我们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会尊重、关心、爱护他人生命。
        3.辩论教学法。为了突破《敬畏生命》这一课教学重难点,关于重庆坠江案,重庆市人民政府花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联合搜救的材料为背景,进行了一场救还是不救的辩论会。辩论会一开始,学生就各抒己见,正方1:生命至上,为挽救生命不惜一切代价,是珍爱生命的表现,应该救;反方1:世界上还有很多贫穷的人需要支援,我们应把时间、精力、资源放在更有需要的地方;正方2:我们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等待被救的人,你希望别人放弃吗?反方2:失踪这么久生还的机会很渺茫;正方3:你们有怜悯的心吗?顿时鸦雀无声。我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生命是崇高、神圣的观点。
        4.探究教学法。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是一种探究性、创造性活动,学生只有经过探索才会获得经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例如,引导学生观察蚕破茧成蝶的成长经历,使学生更加关注微生物生命,树立科学发展观,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选取时事热点渗透生命教育
(三)        道德与法治课,如果单纯地点与点知识传输,课堂就会显得呆板无趣,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生的追求。所以,教师可结合热点新闻,吸引学生眼球,赢得话题兴趣,进而渗透对生命的教育。在《敬畏生命》这一课,我以“重庆坠江”作为主材料,引导学生对事件的分析——谁有错,为什么?从而产生对生命的敬重。通过图片、视频、文字,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学生洋溢着生的活力。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丰富生命教育
(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中学生,似乎他们的生活被学习所充实,仿佛他们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生命教育的力度。首先,学校要将生命教育走进校园文化,例如组织“预防校园暴力”主题讲座、“生命教育”主题板报、“珍爱生命”演讲比赛等形式丰富多样;其次,学校要多开展志愿者活动,比如给敬老院老人送温暖活动、我是环保小卫士、关爱残疾人等活动,让学生在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从而充分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再次,学校也能邀请当地的交警到学校为学生讲解法治小故事,让法走进学生,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另外,学校也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如在校园墙、宣传栏,可以张贴关于生命教育的名言,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生的气息,传递生的教育,感受生的力量。最后,学校还要进行生的技能教育,讲解防雷电、地震逃生、洪水逃生等应急技巧,使学生有危机意识,从而提高生存能力,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者生命教育的水平
(五)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教育者拥有了正确的生命观,那么,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学生传递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的理念。首先,教师要坚持 “以人为本”的宗旨,把课堂还给学生,平等、和谐、民主地和学生交流沟通;其次,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用真心、耐心、爱心去关怀每一位学生,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当然,教师还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和学生相处中教学相长,不断完善进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明白幸福的明天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总之,生命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底色和主线。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大胆创新,与时俱进,通过各种方法将生命教育贯穿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心态,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爱的关怀下茁壮成长,为美好的明天而拼!
       
        参考文献:
        [1]施莉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M].教师新概念.教书育人,2018.
        [2]钟冬梅.浅谈如何在初中思品课中开展生命教育[M].中学教学参考,2013.
        [3]陈学燕.思想品德课开展生命教育的策略[M].中学政治,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