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困生”家庭教育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罗晓琴
[导读]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正是一个充满梦幻与想象的人生阶段。身处初中阶段的学生幼稚与成熟并存、独立与依赖并存、闭锁与开放并存,犹豫各种矛盾的交织所以导致初中“学困生”较为普遍的存在,并且使“学困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因此,本文依托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初中“学困生”家庭教育寻找对应策略。
        重庆市双福育才中学 重庆 402260
       
        【摘要】初中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正是一个充满梦幻与想象的人生阶段。身处初中阶段的学生幼稚与成熟并存、独立与依赖并存、闭锁与开放并存,犹豫各种矛盾的交织所以导致初中“学困生”较为普遍的存在,并且使“学困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因此,本文依托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初中“学困生”家庭教育寻找对应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家庭教育;对策研究
       
        初中“学困生”家庭教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是由家庭教育欠妥、学校教育失当、社会教育乏力、学生自身问题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既不要夸大,也不要无视,应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特点采取正确的教育策略。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对“学困生”进行教育及转化。
        一、深入挖掘并整合能促进初中“学困生”家庭教育的社会资源
        (一)积极宣传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传递健康、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能影响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有利于营造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从而加强对“学困生”的正面教育。既然社会环境对孩子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欲改善“学困生”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那么在整个社会中应积极宣传社会正能量。如通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知荣弃耻、尊老爱幼、热心公益等等来弘扬社会正气。如若每位公民能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反之也会促进社会正气和社会正能量的弘扬。
        (二)加强网络监管,建设健康网络环境
        加强互联网管理,必须依靠政府、业界、公众三方共同努力。政府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好分级管理、属地管理责任。充分发挥互联网行业组织作用,推动互联网业界加强行业自律,督促网络运营服务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强化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互联网举报机构要及时受理公众举报,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举报受理和查处情况。
        (三)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减少低俗文化的消极暗示
        公安、文化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坚决查处制造和传播文化垃圾的行为,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整改校园周边的网吧、荧屏声频、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
        二、充分发挥学校在促进初中“学困生”家庭教育中的润滑剂作用
        (一)办好家长学校,促进家庭教育
        办好家长学校,说到底是对家长学员进行科学的管理。办好家长学校有助于宣传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提高家长素质,优化家长教育方式,实现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转变,从而提升家长的科学教子能力和水平。办好家长学校的具体的举措有,狠抓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培训、多总结推广家庭教育成功案例、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


        (二)以学校为主导,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合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么说过,家庭和学校行为是否具有一致性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如果家庭和学校不具备一致性或者教育理念相悖,那么学校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不稳定,最终导致坍塌。当然除了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一致性以外还应该将社会纳入其中,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合力。
        三、切实发挥家长在初中“学困生”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一)家长继续再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父母的成长关系到孩子的成长,有怎样的父母就会有怎样的孩子。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等。家长可以通过阅读、家长学校、继续深造等方式实现继续再教育,提高自身素养,这里的素质包括文化、思想、心理素质。
        (二)为孩子创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
        笔者认为,家庭教育环境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要素,在个体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似冬日里的暖阳,干涸土地上的甘霖,夏日里凉爽的微风,滋润着孩子的心田。那么,为孩子创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举措有:创设良好的家庭硬环境、创设和谐的家庭软环境、用爱浇灌提供情感上的安全感
        四、积极调动“学困生”在解决家庭问题中的主动性
        (一)强化感恩思想,理解家长行为
        当今初中学生的感恩心理缺失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厌烦父母的管教,不知道父母的艰辛和付出与父母恶言相向大打出手,拜金响了不知道节俭,花钱无节制,甚至有的中学生追逐买高档商品和奢侈品。初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感恩教育,校园文化中的感恩氛围,社会中网络、广播、平面媒体文件强化自己的感恩思想。
        (二)加强技能训练,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沟通交流是人与人传递思想、维系情感、统一行动的桥梁。于是初中“学困生”应该学会掌握沟通的技巧。沟通技巧中有三个重要要素,分别是场景、气氛,情绪。初中学生在于父母的沟通之前,首先要,要关注沟通时的场景。合适场所说合适的话才能达到最佳的谈话效果。其次,注重谈话的气氛。虽然我们希望谈话过程地位平等,但当自己向父母提出要求时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胡搅蛮缠不讲道理和缘由。最后,照顾父母的情绪。由于与父母存在代沟加上生活阅历不同,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理解会出现差异。如果想要父母赞成你的想法、支持你的行动,那么就要多多考虑父母的情绪,让父母喜欢此时的你,赞同你的想法和行为。
       
        参考文献:
        [1]丁小红.三位一体面对面---中职“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之我见[J].改革探索,2014年.
        [2]于冬梅.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以及干预方式[J],社会观察,2014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