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底子”要留住,国学经典进课堂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期   作者:李艳萍
[导读] 国学经典进课堂,通过经典的背诵和阅读,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摘要:国学经典进课堂,通过经典的背诵和阅读,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水平;国学经典进课堂,会增强中华传统思想道德培养,对于孩子行为举止影响深远;国学经典的研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学识,完善思维,开发大脑。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会及早让国学经典进课堂,用书香浸润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打下厚实的语文基础。
        关键词:经典  阅读  课堂  语文素养
        正文: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高中毕业却没有机会考大学的老父亲便经常对我夸赞村里谁的“老书”底子厚?并且带我上门请教,想让我也能读读背背,受受“老书”的熏陶,而我却对枯燥难懂的文字,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万般无奈的老父亲,那时竟希望私塾能够重现,好让我多背经典。如今想想,异常后悔,觉得自己错过了一笔难以衡量的财富。
        这里的“老书”是什么呢?就是指的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也就是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的国学,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结晶、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在倡导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当了十四年的语文教师的我,讲过无数节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每一年的教学风格都会有所变化,到今天的我,更深深地认识到:要让经典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我们的语文课本就是薄薄的一本书,但我们应该深刻解读语文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国学经典,教会学生诵读并背诵这些经典。而我,正是抓住这个契机,让国学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抓住学生十三岁之前的背诵黄金时机,采用各种有效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使整个班级都形成了一种积极背诵的氛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一、国学经典的积累,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水平。
        国学较之一般的白话文,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些难度,但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学生把文字都背上来的时候,老师稍一点拨,大意就懂了。就在这个反复的、不停的背诵过程中,学生的背诵速度越来越快,理解能力也越来越强。当他们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文,再看白话文的课外书,那理解起来岂不是小菜一碟?所以,有了国学积累的学生,会更容易地读懂课外书,相应地阅读兴趣也会暴涨,整个班级都是浓浓的阅读氛围,读书会成为学生们最爱的娱乐方式。
“国学”中包括大量的哲学经典和优秀的骈散文章,如《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等。而阅读优秀的骈散文章的诵读乃至背诵,不仅会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形成良好的语感,还可以学习古人行文布局谋篇上的种种的方法,帮助我们写出文采斐然的好文章。
        二、国学经典进课堂,增强了中华传统思想道德培养,对于孩子行为举止影响深远。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国学经典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传说和人物典故,阅读经典,可以加深我们对本民族的自豪感,懂得很多人生道理,为今人所用。例如:学习全唐诗人十四家——杜甫。通过背诵杜甫的代表作,可以了解杜甫的生平,了解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革和安史之乱的全过程,更深刻的感受到了战争的灾难性和可怕以及封建君主的腐朽统治,同时也更能体会到杜甫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通过阅读《史记》,可以对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历史有基本了解,从国学经典的历史故事中,体察人心善恶、是非功过,在润物细无声中,启发学生领悟经典背后的思想和哲理,以传统优秀文化思想精髓来规范和约束学生行为,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有丰富的诗歌文化,从《诗经》到唐诗宋词,这其中有浩如烟海的优秀篇章,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抒发的爱国情感令我们感动;李白在《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中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使我们陶醉;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对林子方进行规劝,而对方却不能领会的深意让我们惋惜;孟郊的《游子吟》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女那真挚的爱,而我们作为儿女焉有不孝之理?等等。这些诗词展示出作者丰富的感情,诵读中,将品德教育与经典教学有机结合,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国学经典可以拓展学生的学识,完善思维,开发大脑。
        国学经典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认真求证,不迷信权威的学习态度,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总结能力。而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对文本本身有着更深刻的认识,进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教师的劳动好比播撒种子,小学生是一片疏松的热土。霍姆林斯基曾感叹:原来,阅读能力的获得与增长,与人脑的生理发有过程密切相却是遥远的、模糊的相关。同一个符号世界,在小孩子眼中是明亮的、美丽的、新鲜的,在大孩子眼中却是遥远的、模糊的……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必须抓住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机,帮助他们好好把握,好好阅读。当然,作为老师有着极大的危机,因为,如果老师不能跟进学生去努力的话,那么极有可能出现老师教不了你学生的情况,当然,这也是我们作为老师最想看到的情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我们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大量背诵、阅读国学经典,并加以思考和引导,使经典在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反刍、发酵、潜移默化,才能够培养出高超的语文素养,从而在漫长的语文学习生活中,无往而不利!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重视国学经典诵读,让经典浸润学生们的心灵,让他们在经典中吸收营养,成长、成才!。 ?
        参考文献:
        [1]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辽宁大学出版社,2015.2.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