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施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施工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存储等,减少一定的人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施工管理;应用
管理人员通过科学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对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状态进行全面掌握,以此采取正确的管理措施,不断优化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内容,有效提升建筑施工管理质量。
1施工技术管理简介
想要弄清楚施工管理技术的特征以及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问题,我们先要弄清楚施工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简单来说,所谓的施工管理技术,就是指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每一项技术以及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系统性管理以及组织的一种工作模式。这种管理模式通常是以现场施工为主要目标,借助于合理调配建设任务来保证整个建设环节可以顺利进行。对于施工技术的高效管理,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工程现场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风险,对于这些问题进行预防性处理,通过这种方式保证项目的质量以及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减低工程造价,提升建筑单位的利润空间。
2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价值分析
(1)真正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得建筑工程中的施工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为施工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更为准确、全面的信息数据支持。此时,管理人员可以完成局部施工情况的深入分析,并迅速将问题反馈至现场施工方,确保问题得到第一时间的针对性解决。
(2)落实施工精细化管理。在当前的施工管理工作中,需要完成的管理内容相对较多,工作量较大。若依旧沿用全人工管理方法,则难以保障管理质量。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就能够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实现施工的精细化、细致化管理,且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量,防止工程施工中发生管理性问题。
(3)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一旦发生问题,管理人员能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并完成施工技术、施工工序、管理方案等内容的科学调整,实现多种资源的优化分配,促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提升。另外,依托信息技术,可以促进信息检索稳定落实与发展,进一步增强施工中各项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4)施工工序的协调性管理。不同施工工序的协调展开是保证建筑工程如期保质完工的重要内容,也是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BIM技术,能够促进施工管理的协调性提升,保证各项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细致展开。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施工管理工作效率效果的增强。
3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在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局限和不足,实际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项目工程施工的前期阶段,工程投招标、预算造价和施工设计方面,在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在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仍然是靠个人的经验进行管理,不能应用到先进的信息技术。而且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只是局限于应用计算机的处理方式,对数据的处理速度较快,没有应用到信息技术的数据共享和自动传输功能。另外,在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方面,软件开发的选题雷同,缺乏整体的统筹规划,开发过程都是一种低水平的开发。在建筑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到互联网技术的便利之处,没有实现网上投招标和材料采购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到位,导致施工管理的水平不能有效提高。
4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4.1利用仿真技术模拟施工过程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进度的控制方面,可以应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控制进度,显示时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能够对资源进行有效调整,及时做好时间方面的优化,可以有效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环境情况,目前该类软件在控制施工进度方面已经很成熟。另外,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且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信息量大、难度高等,利用仿真技术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能够有效提高质量的效率和水平,管理的结果也比较可靠。例如,对施工质量管理软件的应用,能够在施工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和评定中,生成质量评定表,通过绘制相关的质量评定曲线,对各个部分的质量等级进行评定,实现对质量的动态化控制和管理。
4.2施工方法管理的优化
本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较大,施工周期相对较长。为了保证施工方法的合理性,主要使用BIM技术展开施工方法的仿真模拟,对相应方法与技术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以此达到保证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效果。而对于传统的施工方法管理来说,其难以直观证实施工方法的可行性,无法最大程度发挥出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中的效果。
4.3合同信息化管理
针对合同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问题。相关工作人员要实用信息化技术对于工程项目的各种合同进行整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幅度减少建档、归档、合同变更以及分类等工作的工作量,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具体来说,先要通过信息技术预设一个合同模块,该模块需要满足合同日常管理相关需要。在此基础上逐步搭建信息化合同管理框架。工作该框架可以让工作人员更为高效地完成合同的制作、查询等工作。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提成针对合同冲突的检验精度,通过这种方式保证建筑项目可以顺利竣工。
4.4施工材料信息化管理
针对材料管理来说,对其进行信息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一些常见的施工材料,比如混凝土、钢筋以及木材等在工程项目中的使用量非常大,对其进行高效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施工材料浪费的情况,对于节省成本帮助巨大。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将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的信息录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统当中,根据工程项目的体量、设计需求以及施工环境等因素对于各种建筑材料的采购方案进行优化,并且利用BIM技术对于施工现场的材料存放点进行合理设计,确保进场的建材在适宜的环境的存放,避免其在存放过程中出现变质或者变形问题,以降低材料损耗的方式来提高利润。
4.5组建网络化运行系统
对于建筑单位而言,制约其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获取能力不足,而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为信息获取拓宽了渠道。通过建立网络化的运行系统,企业可以组建起属于自己的信息数据库,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来管理企业生产中所出现的各类数据,充分发挥各项数据的潜在价值。此外,施工单位利用网络化运营系统,可以进行网络招标,拓展了业务渠道,同时还能接触到更多的材料供应商以及第三方合作伙伴,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针对在建公司,公司的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网络会议的方式对项目进展进行宏观性把控,通过大量阶段性总结确保建设项目总体进度与方向符合预期。
4.6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合理应用
信息技术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过程中,科学运用信息技术:第一,管理人员充分重视编制网络计划工作。第二,充分重视施工进度模块和建筑施工其他管理模块进行融合。在进行网络计划编制过程中,合理运用对项目工程分解结构方法和总网络支持子网络方法,对网络阶段性里程进行科学设置,详细划分节点资源。在运行时,发布网络工作任务,实际解决管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针对网络反馈的相关信息内容,做好分析和汇总工作,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解决措施。
总之,建筑企业想要得到长久发展,需要对于施工技术进行严格把控。要以施工技术的管理特点为切入点,充分结构信息化技术,进而完成针对施工技术的管理方式转型,实现对于工程项目的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孙建.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5).
[2]甘晓林.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4).
[3]付鸿杰.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的应用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