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及监管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潘景浩
[导读]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其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预制建筑的各部件,在工地进行实地安装,最终完成建筑。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其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预制建筑的各部件,在工地进行实地安装,最终完成建筑。这种装配方式能够一定程度控制施工的质量,并且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节能。因此,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应用较为普遍,在施工的过程中最大限度解放了生产力,做好了社会资源的整合工作,成为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主潮流,预制装置在施工期间首先要有良好的施工顺序,确保各部件的预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还需要协调好与施工方的工期进度,这就需要进行工程管理的介入。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监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支柱地位,是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经济引擎之一。 但建筑业存在高污染、高能耗、粗放式等问题,建筑业的创新与转型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而建筑工业化将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 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措施是装配式建筑,由于其结构构件需进行工业化批量预制、机械化施工,与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建设方式以及全生命周期建设管理方式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法规和制度主要针对现浇建造方式制定,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管措施还在摸索中,政府监督部门尚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监管模式,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亟待改进。
1 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特点及施工特征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通俗的说,就是十多层的高层建筑只需要像搭积木一样拼装起来就行。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在缩短施工时间,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和改善环境方面具有显着优势。原先需要施工现场加工材料如钢筋等,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进行操作实施。但在装配式建筑中,每个模块最终形成一个整体,主要使用机械进行提升安装,安装过程类似于在工厂组装汽车零件,使得现场工作大大减少,生产效率高,安全和质量得到保证。
2 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问题浅析
        2.1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管理体制不健全,作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大诟病,成为制约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在装配建筑行业中较为突出,其核心问题也是管理不到位。因此,就一个完整的装配建筑工程而言,科学的管理体制能够最大化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并且需要数个职能部门进行协调配合,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工程管理的实效性和长效性,这样的管理机构不但要在管理方面有相应的经验,同时在监管和协调工作上也应有足够的精力,真正做到工程的现场监管。但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大多数的工程经费不足,导致了人员配备不够,使得工程管理部门管理缺位的现象频发,部分单位的工作人员也不得不身兼数职,这很大程度影响了管理的质量,最终导致了装配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2.2 起重机选择不恰当
        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体积大、质量大,必然需要大型起重机吊装施工,因此在塔式起重机选型时应着重考虑。如若工地塔式起重机选型未进行吊装能力核算,仅凭经验选择型号,致使选型缺乏依据、不科学不合理。在构件吊装时,塔式起重机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极易出现折臂倾覆的严重后果,安全风险隐患增大;构件吊装对塔式起重机的附墙装置牢固要求较高,若附墙设置位置不合理、附着不牢固、受力不符合要求,混凝土结构就会撕裂,安全风险变大;目前建筑工地大部分才用的塔式起重机都是采用点动式控制变幅,不能匹配毫米级精确吊装,特别是吊装大构件时机器启动和停止时动能、惯性、晃动较大,威胁现场人员安全。


3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策略
        3.1 健全配套标准体系
        目前,在配套标准体系方面,应注意以下三个部分:(1)着手编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规范,明确各方相关管理职责,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管理工作标准、工作流程;(2)研究及编制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技术标准,包括安全防护、脚手架、模板支撑、施工机械等装配式建筑标准;(3)研究制订适合装配式建筑安全技术、管理和作业的培训内容及标准。
        3.2 更新传统的螺母式吊钩
        现工程技术人员对此传统构件进行改进,在吊装墙板及叠合梁时,可借鉴船舶吊装中常用的吊装平衡钢梁。专业生产商在制作吊装平衡钢梁前,需要对钢梁进行受力状态分析及受力核算,根据不同建筑构件尺寸进行通用设计。平衡钢梁上下设计有两排孔洞,塔吊的钢丝绳及吊装工具连接上排孔洞,预制构件根据吊点数量及布置连接下部孔洞,淘汰螺母式吊具,采用卡扣式吊具。现场在吊装楼梯及叠合板等板结构时,同样改进了传统的吊装方法,根据现场板式构件尺寸,合理计算及优化设计,制作可调式工具式吊具。该吊具摒弃了传统的吊装方式—钢丝绳及吊具直接与预制构件相连接,消除了应力集中对构件的破坏隐患。
        3.3 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
        装配式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的一种新型建筑模式,在工程建筑水平上与国际的整体需求差距较大,在相关人员进行相关工程管理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装配的相关流程和程序,对细节进行更精准的把控,通过规模化的排查能够最大化确保工程的质量;同时在进行施工方案的选择上,应该进行充分的论证,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不断提升技术手段和组装工艺使拼接技术不断完善,真正提升工程质量。另外,在进行施工方案的确认时,要结合实际,以成本控制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通过科学论证,找到“纳什平衡点”,最终确认工程的施工方案,通过设备改进和技术提升的多种方式,使工程质量得到较好的保证,并且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3.4 改进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案
        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装配和施工要求,并提高设计的标准化。根据当前情况,问题进行反馈然后修改图纸的设计。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管理主要集中在初期阶段,在设计之前需要对各种因素分析。接着,需要考虑构件的分离和组装,构件的运输和堆叠,提升和连接以及后续建筑物的维护。因此,设计阶段的管理应提高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强度。
        3.5 调整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率
        因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的转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起重机械,构建堆场,大量专项方案论证等费用,构件运输、堆场、构件堆放、短距离驳运线路平面布置等要求也不同于常规施工,增加了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的成本。因此应考虑调整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率,从资金上对施工安全形成保障。在装配式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中,增加的部分应考虑地基加固、构件临时支撑、堆场、驳运等;减少的部分应考虑围护体系、粉尘污染、噪音控制、垃圾排放等。并且要科学计算建筑装配率,依据装配率的不同,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率标准应有所浮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生产方式的出现与发展,实现了高效、优质、省力、低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的建筑施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现行的安全监管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顺应即将到来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游罗杨.建设工程安全监管创新实践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
[2] 李淙淙,刘兆宁,李健,等.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控制要点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7):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