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肋板模壳施工在实例中的推广应用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孙俊鹏
[导读] 实际阐述密肋模壳测量定位,技术特点及技术参数控制要点,主要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摘要:密肋梁板模壳施工技术是应用定制生产厂家成品塑料模壳作为混凝土浇筑模型,完成密集型异形肋梁与板结合同步一体的施工,适合密肋梁结构体系柱少梁多、空间跨度大的高层施工。而传统木模的实际周转次数受外界环境和管理因素影响大,施工速度慢,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工程成本。本工程建筑结构形状为矩形,较为规整,密肋梁楼盖除个别斜梁处为不规则形状,可使用现场木模加工替代外,其余部位均为规则的矩形形状,适合采用订做成品定型塑料模壳用于现场密肋梁楼盖施工。实际阐述密肋模壳测量定位,技术特点及技术参数控制要点,主要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关键词:塑料模壳;密肋梁板;工艺流程;技术特点。
        1.工程概况
        津版传媒文化产业区项目二期AB塔楼及裙房总建筑面积96610.51㎡,其中地上84607.99㎡,地下12002.52㎡;地上24层,地下1层,建筑总高度为99.45m;结构类型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其中,三至二十四层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密肋梁楼盖,地库至二层为普通框架剪力墙结构。
        2.技术性能特点及参数选择控制
        对结构设计为密肋板的框架结构,因板下梁体并非矩形尺寸,布局密集且呈V形梁形设计让传统的模板制作安装无法很好的实现,支架体系无法安全可靠的传递上部荷载。根据施工设计图采用定形尺寸密肋梁楼盖模壳施工技术以塑料模壳侧边作为侧模,省去了肋梁侧模施工,只需安装肋梁底模,建筑模壳直接安放所需时间较短,可操作性好,缩短了工期。其突出的性能及技术特点包括:塑料模壳外观平整光洁,轻质高强,拆除配件少,脱膜简便,不易老化,不吸水,在-20℃至60℃气温条件下材质各项性能稳定;模壳韧性好,可根据具体尺寸要求定制,工厂化生产,一次成型多次周转,使用不低于30次,废旧料可二次回收再利用,建成构筑物隔音效果好,耐火性能好,是环保建材有效做到节能降耗。
        根据图纸密肋梁结构平面图布置间距及剖面详图,本项目选用的膜壳顶截面尺寸为980mmx980mm,980mmx680mm,980mmx940mm,940mmx680mm,密肋梁高420mm,板厚80mm,其余边角处异形模壳现场用木模板代替。
        3.施工工艺流程
        3.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抄平放线(标高控制线)→立支柱、安插水平横杆→安装主次龙骨→安装肋梁底模→调平并起拱→安放模壳→固定嵌缝木条→用胶带粘贴缝隙→刷脱模剂→绑扎钢筋及水电线管预埋→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后外观检查验收
        3.2搭设满堂支撑架
        (1)支撑架选用轮式式钢管脚手架,应根据模壳尺寸、间距及施工方案计算确定纵横向横杆间距、步距,根据支模的高度选配好立杆、横杆、立杆插套、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轮扣式承插节点(由轮扣盘、端插头、保险销等组成)等构件。
        (2)立杆构造:
         ①每根立杆底部均应设置垫木,增大受力接触面,保证竖向荷载的可靠传递;
         ②竖向立杆的接长应采用立杆插套连接,在同一步距或跨内,相邻立杆插套连接位置宜错开不小于600mm。
        (3)支撑架立杆顶部横杆距可调托撑支撑点的高度不应大于650mm,丝杆外露不应大于300mm,可调托撑插入立杆长度不应小于150mm。
        (4)立杆底部应设置纵向和横向扫地杆,且扫地杆距楼地面高度不宜超过550mm。
        (5)横杆与立杆上同一步距对应的轮扣盘对准时,用小锤敲击横杆,使横杆端插头插入轮扣盘内,并击打端插头与轮扣盘拼接紧密,插入保险销,保证横杆与立杆可靠连接。
        (6)支撑架体系搭设完毕后,应对搭设质量及安全进行全面检查,经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轮扣式模板满堂支撑架搭设如下图:
       
        3.3安装主、次龙骨和底模
        (1)支撑架搭设完成并验收合格后,开始安放主次龙骨。主龙骨选用40mm×40mm的方钢,次龙骨选用50mm×80mm的方木,主龙骨间距为60~90cm,次龙骨间距为15~18cm。
        (2)根据密肋梁结构平面图,应事先在楼(地)面测量放出控制轴线,在支撑架体顶层次龙骨方木上吊放铅垂线,将地面控制线引至支撑作业面,用钢尺根据密肋梁间距排出肋梁底模安装位置。由于密肋梁高度一致,底模可在支撑架体同一调平标高面上连续纵横通铺。底模安装完毕后,要及时抄平,调整支模架立杆顶托,使底模上表面符合设计标高并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设置起拱高度。


        3.4模壳安装
        (1)在已安装定位好的肋梁底模上,按图示尺寸间距测放肋梁中心线,根据模壳的尺寸进行模壳排列、放样,确定模壳的外边线,通过两个相邻两个模壳的外边线间距和肋梁底宽,中间固定3cm宽双层定位木条,用以锁定模壳安放位置,不够模数的地方采用木模板代替。
        (2)模壳安装过程中应注意对模壳的保护,搬运过程要轻移慢放,不得碰触尖硬物造成模壳的损坏。模壳底部与底模应结合紧密。对于发现的模壳四角不平,局部翘曲等,应用发泡剂对其缝隙进行填充堵塞,防止漏浆,后期拆模后,可进行局部打磨处理。
        (3)模壳就位后,由土建专业工程师进行复核,对模壳位置存在偏差的地方拉通线进行校核,以确保密肋梁截面尺寸和纵横方向顺直。
        (4)为防止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漏浆,影响拆模后成型观感,应在肋肋梁底部及模壳四角周边用胶带密封。
        (5)最后涂刷脱模剂,晾晒多半天即可。现场模壳安装好后如下图:

        3.5钢筋绑扎及水电线管预埋
        (1)钢筋安装按照框架主梁→密肋梁→板的顺序进行绑扎作业,吊放钢筋应分批进行,不得集中堆载。框架主梁钢筋安装完成后,可做为后续密肋梁及板钢筋临时吊放的支点,支点之间可在模壳顶部间隔布置短方木,用来共同撑起待安装钢筋,不至于后续抽拉钢筋造成模壳的损伤。
        (2)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的绑扎连接,箍筋绑扎牢固,垫块摆放位置正确,数量合理。在肋梁和板底钢筋安装完成后,依据安装施工图及时穿引水电线管和预埋线盒。
        (3)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密肋梁处及模壳板面冲洗干净,无杂物。
        3.6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混凝土浇筑时应视混凝土泵送出料速度均匀布料,摊铺平整,不宜集中下料,应严格控制下料高度和厚度,以免模壳应受过大冲击力而破损。现场应派驻土建和安装专业工程师,对现场出现的钢筋踩踏严重、线管及线盒偏位、模壳错位等情况立即安排相应技术工人进行修正纠偏,混凝土浇筑应垂直于主龙骨方向进行。密肋梁部位采用直径30mm或50mm插入式振捣器,按照快插慢拔的节奏进行振捣,使混凝土均匀的填充在模壳内。振捣完毕后,用铁抹子分初步和二次抹光收面,克服混凝土终凝前的应力收缩,终凝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并进行7天的洒水养护。
        3.7拆除模壳
        先将模壳下部满堂支撑体系拆除顶托、主次龙骨后,卸落至1/2高度,腾出人员操作高度后,再在将模壳之间定位木条拆除,用钢制的撬棍,两人配合把工具插入塑料模壳法兰边内撬动,使模壳缓慢脱落。模壳拆除过程如下图:
       
        4.质量保证措施及工程效果
        4.1质量保证措施
        (1)成品模壳进场验收,应注意新购模壳四角法兰边是否平整,无翘曲,整体模壳应完好无损,薄厚一致
        (2)支撑架体搭设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架体搭设完毕后应进行专项验收,确保模板支架系统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荷载传递路径安全可靠。
        (3)模壳测量定位控制中,引地面轴网控制线,在梁底模上弹模壳位置线,以相邻模壳和密肋梁底部外边线定位3cm宽双层竹木小木条,用来锁定模壳位置。对于本项目框架-核心筒结构应先四周后中间的顺序排放模壳。
    (4)模壳安装固定后,密肋梁底模与模壳四边应用胶带密封,防止出现漏浆,后期拆模后出现错台、蜂窝麻面等现象。
         4.2 工程效果分析
        采用工具式模壳施工的密肋楼盖,降低了传统模式下使用木模板和组合式模板拼接模型的难度系数,以塑代木,节约木材保护环境,减小噪音和扬尘污染。使用模壳施工的密肋梁楼板,使得整个楼盖结构受力更加合理,形成的建筑空间可以根据后期使用功能灵活分割,较传统模式下的木模制安能够使混凝土用量节约20%~30%,节约板的用钢量60~80%。楼板底下的每个藻井能起到吸音作用。
         5. 结论 
        密肋板楼盖模壳施工技术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密肋梁楼板在传统施工模式下的技术难点,材料本身轻质高强,规格型号可定制化,安拆方便。
        从支撑体系的搭设、技术控制要点、工艺流程等介绍了密肋板楼盖模壳施工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探讨了密肋模壳测量定位的控制技术、防漏浆及质量保证措施,体现了密肋模壳施工技术在大空间、大跨度多层或高层建筑工程中的经济适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2]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 DB44/T 1876-2016, 广东省地方标准 轮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4]戎建勋,赵纯,密肋楼板塑料模壳的创新施工技术 ,2013-5-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