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传统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基于绿色理念的建筑施工技术,包括严格控制噪声污染、严格控制废气污染等,旨在合理使用绿色施工技术,减少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理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对建筑施工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保证建筑工程的功能性与实用性,还要体现绿色理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降低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污染。
1 传统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 噪声污染
在传统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大规模使用机械设备会出现噪声污染问题,而不同的机械设备产生噪声的强度也不同。经过调查显示,建筑施工清理和建设地基时噪声会高达85dB,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噪声会高于85dB,但是我国规定施工场所白天要保持60dB,晚上为50dB。
1.2 废气污染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装饰与装修材料会产生许多的废气,并且此废气中含有很多的有害物质,若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则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另外,若建筑发生火灾,则会产生更多的有害气体,甚至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
1.3 有毒有害废弃物污染
由于建筑废料与工业废料中含有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等有毒有害废弃物,其中固体有毒有害废弃物包括废油漆桶、稀料桶等;液体废弃物包括废油、废液化学危险品等。而废弃物中的化学成分与腐蚀成分会影响土壤、水质等环境,产生有毒有害废弃物污染。
1.4 粉尘污染
建筑工程在拆迁和装修时会产生许多建筑粉尘与固态垃圾,此类垃圾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此外,施工人员一般使用露天堆放的方法处理垃圾,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与城市空间,还会产生较多的粉尘,影响环境的质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
1.5 光污染
由于人工白昼现象与玻璃幕墙的反射光会导致建筑工程产生光污染。玻璃幕墙经过太阳光反射、折射产生太阳辐射和眩光从而造成光污染,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其中眩光会导致人们的眼睛出现酸痛、视力下降、流泪等情况,甚至会丧失视觉。
2 基于绿色理念的建筑施工技术
2.1 严格控制噪声污染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选择噪声小、性能高的设备,并且要对其进行隔音处理,例如,设置隔音板可以降低噪声振动产生的不良影响。此外,施工人员要实时检测施工现场的噪声,如果产生的噪声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则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产生噪声污染。
施工人员要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摆放位置,使其远离居民区,减少使用混凝土振捣机、打桩机等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优先选择噪声低的环保型机械设备,并且要严格控制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防止在夜间施工。而在施工过程中要封闭使用空气压缩机、电锯等噪音较强的小型机械设备,可以为小型机械设备安排专门的施工房间,对房间中的门窗进行隔声处理,减少噪声污染[1]。
除此之外,施工人员搬送金属架过程中,要坚持轻拿轻放的原则,降低搬运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施工人员在夜间施工时,要设置隔音布,禁止施工现场内的车辆鸣笛,对噪声污染进行严格控制。
2.2 严格控制废气污染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施工材料的类型、性能、成本等方面充分考虑,对待选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坚持安全、绿色、健康的原则挑选出无污染符合绿色环保理念的施工材料,保证施工材料中不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防止材料中有刺激性气味、易褪色、易燃易爆、易受潮、腐蚀性的物质,避免产生废气污染。
2.3 严格控制有毒有害废弃物污染
针对有毒有害废弃物污染,施工人员要对其分类存放,对有毒有害废弃物进行密封处理,避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造成废弃物污染。施工现场要将废弃物垃圾进行合理存放,并要做到及时清理,防止有毒有害废弃物泄露影响环境。
由于有害有害废弃物会对水体及土壤产生影响,则要对水体污染与土壤污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水体污染方面,第一,建筑施工时使用传统施工技术会出现水资源浪费等情况,施工人员在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区域要减少地下水的应用,对被污染的水资源要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并且要检测建筑施工中排放的污水,符合国家标准与要求后才可以进行排放。
第二,施工人员要依据不同的污水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例如,设置沉淀池、化粪池、隔油池等。第三,在缺水和地下水位下降的地区,进行基坑降水操作时要减少地下水的抽取量,如果基坑抽水量高于50万m3,要及时进行地下水回灌,防止出现地下水污染等情况。第四,施工人员要对化学品等有毒液体材料设计隔水层,避免毒性材料流入排水管道,造成水污染。除此之外,施工现场中维修机械设备产出的废水不能直接流入下水管道,施工人员要收集废水,经过过滤后,确保废水中的含油量小于3mg/L才可以进行排放。第五,施工人员要建立清洗区域,混凝土车辆可以到此区域进行清洗,防止出现二次沉淀的情况。第六,施工人员要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在原材料堆放区域、道路两侧、混凝土搅拌区域建立排水槽,可以收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并对其进行沉淀处理,并且检测人员要严格检测污水的质量,若污水质量没有达到排放标准,要对其进行处理后才可以进行排放。
在土壤污染方面,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土地资源与地表环境加大保护力度,避免出现土壤侵蚀、流失等情况。首先,对于裸土地区处理,施工人员可以使用种植植物或者覆盖砂石等方法,防止土地资源受到侵蚀,产生土壤流失等问题;对于地表径流、水土流失问题,要在地表中安装排水装置,或者利用植被覆盖等方式,提高斜坡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其次,施工人员要保证沉淀池、化粪池、隔油池等不出现渗漏、堵塞、溢出等情况,若出现以上情况,则要及时清理其中的沉淀物,安排合格的单位进行清运。再次,施工人员要及时回收电池、油漆、墨盒、涂料等有毒有害废弃物,防止出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等情况。最后,施工人员要将施工后被破坏的植被进行恢复,避免因人为原因产生土壤侵蚀的问题,影响环境[2]。
2.4 严格控制粉尘污染
为控制粉尘污染,施工人员要在建筑材料、垃圾、机械设备运输过程中进行密封处理,防止物料散落导致道路受到污染。并且要根据相关要求设置车辆清洗槽,及时清洁运输车辆,减少扬尘的产生。
在建筑工程土方作业时,要对易产生粉尘的物料使用洒水、遮盖等方法降低粉尘污染,扬尘的高度要小于1.5m,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防止扩大扬尘范围。在结构与装饰施工过程中,扬尘高度要小于0.5m,及时清理施工现场中产生的垃圾,防止产生扬尘。对于粉尘类的物料要采取封闭措施,减少粉尘污染。在高层或多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需要搬运易产生粉尘的材料,则要对该材料进行遮盖,或者使用洒水的方法降低粉尘对环境的硬性,减少粉尘的产生。而在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前,施工人员可以使用吸尘器处理垃圾,防止施工中产生严重的扬尘问题。在高层建筑清理建筑垃圾时,借助设备调运、使用临时专用通道,都可以降低粉尘污染,防止粉尘对环境的影响[3]。
2.5 严格控制光污染
2.5.1 人工白昼光污染
针对人工白昼光污染问题,设计人员要依据城市特点对城市夜景照明进行合理设计,制定科学的设计方案,优先选择光束发散较小的灯。在建筑物中可以使用内透灯具进行照明,例如,由上到下投射的泛光照明,调整好投射角度,保证光线不会直接进入天空。另外,要选择恰当的照明灯具,在道路中可以使用截光型灯具,防止出现光线散射的情况,降低光污染。
2.5.2 玻璃幕墙光污染
针对玻璃幕墙光污染问题,设计人员要明确玻璃幕墙的特点,对玻璃幕墙的面积进行合理控制,减少玻璃幕墙的面积,例如,在靠近地面的部分不使用全玻璃幕墙结构。研发玻璃材料的人员要对玻璃幕墙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降低定向反射光出现的频率,优先选择小玻璃或者不反光材料。此外,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降低高反射率玻璃幕墙的使用几率,减少光污染。
除此之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建筑垃圾排放目标,根据绿色施工理念要求,建筑垃圾小于40kg/m2,并采取垃圾回收循环利用的解决措施。在拆迁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回收率要控制在40%;针对土方、碎石等建筑垃圾,可以使用填埋或者建设道路的方法,既能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又能提升建筑材料的利用率。并且建筑企业要不断创新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促进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易出现资源消耗等情况,影响环境,现代建筑施工要对绿色施工技术提高重视程度,大力宣传绿色施工理念,减少噪声污染、光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出现,有利于保护环境与资源。
参考文献:
[1]李经卿.基于绿色理念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40):20.
[2]郭忠义.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与装饰,2019,(17):173,178.
[3]徐金哲.分析研究基于绿色理念的建筑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4):3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