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政工程的规模也得到了大力发展。社会对市政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混凝土作为工程施工的主要材料,其质量对于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通过对于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便可间接提高市政工程质量。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
引言
基于如今市政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壮大的情景,市政公用工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组要组成部分正随着时代逐步发展。原本的市政工程建设投资方不仅仅只有政府,现在还加入了企业和其他的社会资本投资。在进行建设市政工程时,原本的负责单位也由施工单位变成了政府、社会和多方投资企业单位共同合作并管理,有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即便在多方监督下,市政公用工程中还是存在着较多的质量问题。
1混凝土在市政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市政工程得到快速发展,市政工程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基础工程,关系着人们的出行安全、便捷,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不仅与工程的设计工作有密切的关联,也和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施工流程的安排、施工技术的使用都有密切的关系。混凝土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混凝土主要通过水泥、水、粗细集料、外加剂等根据工程的设计标准、质量要求按一定比例配合成的混凝土混合料。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及耐久性,具有施工操作方便、材料易保管等优势,并且使用过程中的使用周期较长,日常的养护维修也比较方便,能够获得比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混凝土由于强度高、抗折能力强等特点,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能够有效提高道路桥梁等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有效保障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工程投入使用后能够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确保市政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由于混凝土有着良好的特点和性能,使用过程中的抗腐蚀性较强,能够延长使用年限,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得到规范的应用。施工中运用规范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要求来完成市政工程建设可以有效抵御恶劣气候、环境的侵害,提升工程抗冻融能力。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建设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性能的发挥及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而混凝土较高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使其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投入使用后能够减少维护次数及维护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保持良好的安全性能,可以产生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施工中充分利用好混凝土的功效、性能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每个施工阶段都有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因素,如各种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是否合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工艺的安排,应用的施工技术是否合理,各种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施工机械设备等都会对市政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对施工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组织、设计好施工工艺,合理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操作,保证混凝土施工顺利进行。
2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
2.1混凝土浇筑施工控制
混凝土的浇筑必须要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因此在其施工时需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秩序管理,将可能影响到施工因素提前考虑到,严格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作业。在浇筑过程中要对布料以及振捣人员进行合理科学的工作安排,保证适合的数量。严格检查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等是否符合设计的标准,达到质量验收的规范要求。通常,浇筑施工可以选用推移连续浇筑或者推移分层式连续浇筑。在浇筑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关的规范进行施工,按照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进行浇筑,采用合理正确的浇筑技术,保证对浇筑质量的控制。在市政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要与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布料能够浇筑的平整、均匀。利用工程采用的振捣器性能和所需混凝土的和易性来确定浇筑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例如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则所浇筑的混凝土摊铺厚度不应小于400mm。
2.2改进施工工艺
在进行混凝土材料搅拌时,施工人员必须严格的按照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碎石。如果碎石尺寸过大或者过小的话,不仅会影响到混凝土的硬度,同时也会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所以,必须严格的按照市政工程施工的要求,将碎石的尺寸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确保市政工程施工使用材料的统一性,切不可随意的更换施工材料,才能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和规范。另外,在混凝土摊铺施工完成后,施工企业必须严格的按照要求开展混凝土养护工作,避免因为养护不到位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纹的现象,而对混凝土施工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施工技术的创新,对于施工工程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施工企业应该注意技术的创新,以此保证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
2.3控制构件的几何尺寸
防止钢筋保护层偏大偏小以及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偏差,防止构件的尺寸偏差能够保护工程质量以及混凝土的质量以及承重受力。造成混凝土构件尺寸偏差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模板拆除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控制模板的偏差,从而造成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偏差,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出现涨模现象,导致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尺寸偏大。混凝土的孔洞现象产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将模板的底部封死,混凝土浇筑过后,混凝土中的水泥浆液大量的流出,导致后期出现了空洞现象。因此在浇筑完成之后,应该随机检查模板的底部有没有被封死。
2.4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增强管理力度
建筑工程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控制制度支撑着。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健全各方面的制度,工作人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工作素养,严格对待每一个环节的建筑工作。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工程建设质量达标的重要影响因素,相关的施工单位也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以及考核,丰富工作人员的自身经验,根据实际的工程建设问题来讨论分析,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继而带动整个施工单位的施工标准。
2.5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
混凝土养护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质量对早期强度增强和预防收缩裂缝十分关键,有效的养护能够减少裂缝的产生,如缺乏正确、及时的养护,很容易形成干缩裂缝,影响工程质量。混凝土施工后由于养护不当容易造成表面因缺水而导致色差和裂缝的出现,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外部的美观,由此可知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养护,养护期内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使水泥水化能顺利进行,保证混凝土强度正常发展,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28d。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要铺设草帘覆盖以防止寒潮袭击,避免混凝土空隙内水分结冰引起膨胀,使内部结构受到破坏。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可以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所以要把握好天气情况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降低裂缝产生的概率。
结语
市政工程是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的基础,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与市政工程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强化市政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目前还存在的施工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和防治,尽可能地减少因不利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保证市政工程的良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雷宅荣.分析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科技视界,2013(24).
[2]肖维添.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331-332.
[3]冯波.谈如何提高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J].山西建筑,2014(31):22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