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探析 戴伟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戴伟
[导读]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与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许多城市的土地资源面积不断缩小,建筑污染与资源浪费现象越发严重,这不符合现代化绿色发展观念的要求。
        普洱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665000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与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许多城市的土地资源面积不断缩小,建筑污染与资源浪费现象越发严重,这不符合现代化绿色发展观念的要求。为了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生态学的相关理念逐渐应用到高层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能够将其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方面的优点充分应用到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消极影响。本文将结合生态学设计的具体内容,阐述生态建筑设计的具体特点与优势,探究生态建筑的设计思路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建筑学设计;生态建筑;发展探析
        引言:生态建筑是基于现代生态理念的新型建筑,其能够将建筑学设计风格与生态学的具体内容相结合,体现高层建筑的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大的特点,有效贯彻绿色环保的发展观念。设计人员能够利用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实现对建筑底层生态循环的设计工作。随着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发展,生态建筑能够在提高城市可持续资源利用、优化人口空间结构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把握生态建筑的发展新趋势、促进生态建筑的规划与发展至关重要。
        一、生态建筑概述
        生态建筑是生态学与建筑学的一个跨专业领域,其主要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建造的具有人工生态系统的现代化建筑。生态建筑充分融合了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内容和生态学的设计理念,通过建筑的底层设计与环境的联系实现建筑物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统一,从而满足人们对环境舒适性的要求,实现居民、建筑物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良性交互。
        生态建筑能够在建筑设计中实现以现代化建筑和自然环境为主导的城市生态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完成能量与物质的循环利用。生态建筑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使用可回收或可再生的绿色材料和能源来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并对在项目建设与人们日常居住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进行无害处理,尽可能减少建筑生命周期中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生态建筑的特点
        1.绿色能源与原料
        从节能的角度来看,生态建筑要求设计者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采用绿色的能源供给与原料,从而最大化地提高自然资源在生活中的利用效率。设计者需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灵活地将光能、太阳能和风能等现代绿色能源的设计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底层设计中去,在建筑框架中设计能源发电装置以实现节约用电的目的。同时,设计者需要采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对隔热墙体进行个性化设计,确保房屋能够充分利用季节变化所产生的热量。
        2.建筑与环境的有效交互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重视,社区建筑的功能性成为了衡量建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建筑与环境的有效交互能够提高社区建筑群的生态容纳性,为居民提供舒适方便的社交与休闲场地,而绿色植被的设计则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生态观念。因此,设计者需要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考虑建筑与实际环境的关系,确保建筑能够与街区内部的环境实现有效地互动,合理规划人造景观、社区学校、商品街区等功能场所的具体位置,确保其区位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促进多功能的社区建筑建设。
        三、生态建筑发展状况
        生态建筑是二十一世纪建筑设计的重要趋势之一,其主要为了解决传统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与材料污染,实现后续使用过程中的绿色能源的循环利用,落实现代城市的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在传统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其建筑的建设与使用过程往往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施工准备阶段,原材料的开采会造成表面破坏,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并产生粉尘污染,而原材料的搬运也会产生大量的排放物和废弃材料。在施工阶段中,材料和设备的采购、运输以及使用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材料能源的消耗与损失,建筑设计的不合理则也导致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噪音和交通阻塞等问题。在建筑物的使用中,传统建筑无法较为高效地利用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废料与垃圾,从而引起建筑物的二次污染问题。

同时,由于季节变化而产生的废气排放、污水排放和保温措施也将导致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
        因此,为了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寻找高层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汇点,探索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同时,不断减少高层建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的解决办法,生态建筑的设想由此诞生。生态建筑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对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的合理规划优化物质与能源的循环转换,实现建筑环境与建筑内容的高效低耗的无废化绿色循环结构。
        四、生态建筑的发展内容
        1.建筑的空间设计
        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建筑的空间设计所影响的方面较为广泛,而良好的空间设计能够体现因地制宜的生态学理念。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当地的太阳辐射和纬度的影响,利用良好的房屋朝向设计与空间规划使建筑物能够具有较好的照明和通风状况,从而减少居民度对空调的使用频率,降低对电力能源的损耗,并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因此,在房屋空间设计中,开发商有必要对建筑物的周围环境和建筑的基本参数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建筑物的建筑最佳位置,提高生态建筑的实际居住体验。
        2.生态建筑墙体材料的创新
        在生态建筑的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综合分析建筑表面材质的性能与价格,结合抗辐射、隔热等方面选择材料类型,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例如,设计人员可以给小户型的公寓建筑表面设计以绿色植被为主的生态隔热墙,通过在墙体表面嵌入双层隔热结构与植物培养架构实现建筑墙体的生态化构建。同时,为使建筑物的内部空气时刻保持较好的清洁度,研究人员可以选择天然涂料对建筑物的内部环境进行喷涂,为居民提供绿色环保的生活体验。
        3.建筑外围生态环境的绿色构建
        为协调现代建筑设计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地生态互动与节能发展,高层建筑设计中必须充分利用外围环境的特点,在不影响现代建筑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改造建筑外围的生态环境。例如,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建筑的区位特点进行空间定向和空间建模,合理规划街区的植被用地,建设休闲广场与日常生活用品街区,灵活利用绿色植被衔接各个功能区的过渡地带,为居民提供较为舒适清闲的生活体验。
        4.优化能源损耗结构
        研究人员需要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考虑后续居民生活中的能源损耗问题,充分利用建筑筑的生态结构设计减少后续生活废物的排放,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建筑周围环境的植被情况,开辟废水重复利用管道或雨水收集装置,将居民用来洗菜、淘米的废水与其他生活用水相分离,进而应用于建筑外围的植被的日常浇灌工作中,并利用高渗砖块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涵养与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设计人员可以优化生态建筑内部的下水管道结构,实现现代化的高效沼气系统的构建,促进对生活垃圾的二次利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加深,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土地资源与人口密度的矛盾不断加剧,而生态建筑能够符合现代化的绿色建筑发展要求,优化居民的居住体验,降低城市的生活废物污染,实现对土地资源与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建筑能够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起到较为明显的环境保护与生态调节作用,有效解决环境污染与人口增加的矛盾,能够利用建筑的空间设计、绿色材料、建筑与环境的交互以及能源损耗结构等生态化手段提高居民的居住体验,实现现代化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洁阳.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探讨[J].居舍,2019(35):101.
        [2]刘瑛.高层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学运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9(11):52-53.
        [3]奚晓城.浅析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门窗,2019(21):164.
        [4]何曙雄.高层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学运用[J].居舍,2019(23):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