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数据化,利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进行处理,相比人工,更加的快速,准确,有效。我国水利工程管理需要朝着这样先进科学的目标去发展。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着许多不足,如果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工作效率,可以使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水利工程;应用
引言
信息技术慢慢进入建筑行业全领域,最显著的体现大概就是在大学里专业人才的培养中。现在往往不只是要求大学教师教授建筑方面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加要求老师具有操作电脑、操作软件的能力。例如广联达更新到现在的BIM土建计量平台GTJ2018,而且我相信,以后还会有广联达BIM土建计量平台GTJ2020、2025......;广联达BIM安装计量平台GQI2019;广联达云计价平台GCCP5.0;招投标管理软件;VDP2019虚拟设计现实平台等等。这些东西在很多学校本科阶段学生就会有所涉及,这样当学生毕业踏入社会,才会对自己的岗位工作更快地适应,更加地得心应手。
1水利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
水利工程的特点是专业性强、复杂性大,因此只有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才能满足水利工程的严格要求。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具备水利工程专业相关的知识,能够对数据进行精准的采集以及对不同的文档进行归类整理等能力。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施工数据规模非常大,并且伴随工程的建设进度不断推进还会产生若干种业务模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对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归类和整理,因此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相关管理工作是提高管理模式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主要体现是通过建立网络化的操作平台实现提高水利工程协调性的目的,利用平台对水利工程的各项工作进行分配和指挥,通过建立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大幅度缩减采集数据和整理资料的时间成本,是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2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施工数据信息采集
在建筑体系逐步完善背景下,水利工程功能属性也在发生改变。同时水利工程内部结构和外部造型也发生着改变,因此为确保水利工程顺利施工,施工人员需要采集比较全面的数据信息,从而为后续项目稳定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将水利工程属性特征量化成数字化信息,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整理,提升水利工程施工有效性。
2.2GPS技术的应用
在现代工程建设过程中GPS技术的应用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其主要使用方向就是基础数据的测量和获取,传统工程基础数据测量需要大量人力携带相关手动测量设备前往工程建设地点进行大量的测量工作,这种传统测量方式不仅严重拖慢了工程整体建设进度同时在准确性上也有较大的偏差,在卫星技术的发展之下,利用卫星进行定位授时服务是现代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基础测量手段,当前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常用的测量技术就包含GPS技术,GPS技术是当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卫星定位系统,其具备较高精度的定位测量功能,在工程基础数据获取上,我们可以利用GPS技术来对相关方向上的数据进行精确的测量,由于GPS技术具有实时性特点,所以我们能够获得实时性数据,加之其整体定位精度较高所以数据准确性比较高,在应用GPS技术进行工程基础测量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在测量人员上进行简化,只需几名专业测量人员,在相关位置上建立相应的测量点,做好数据输入工作即可获取相当精度的工程基础数据,其便捷性和精确性是非常高的。
2.3CAD辅助技术
CAD技术具有非常强的绘图功能,而且能够对基础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并提供便捷路径使数据信息可视化水平提升。正是基于如此强大的功能,才使得CAD技术在水利工程制图以及优化设计等方面得以有效地应用。CAD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处理采集的信息数据,绘制平面图以及提高其可视化程度,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决策做出提供参考。其中,AutoLISP以及VisualLISP和VBA等,为设计提供了最高级语言编程技术条件,其嵌套于CAD内部。对于水利工程项目而言,其设计结构非常的相似,而且内部结构也非常的复杂,在设计过程中尤其是制图时难度较大,此时根据比例要求将所需尺寸编入程序之中,通过参数绘制图。
2.4信息技术的精确度高,抗干扰强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对大量数据的解析和传输迅速而且精准,是人工所无法达到的。例如GPS技术,可以快速的使用各类辅助软件更加精准的对数据进行采集。GPS技术的数据信息误差程度极小,在1mm以下,且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小。遥感技术,通过电磁波从地表物体反射回来,获取相应的信息。近年来,遥感技术在防洪抗灾、水利执法以及管理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遥感系统可以在平台上精确地检测受灾地区的情况,对受灾的面积或持续时间等进行具体的预测并反馈。对比人工,信息技术更加的有效、精准、抗干扰。
2.5数据库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其核心在于对庞大而又复杂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管理,管理技术包括三个阶段,即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管理以及数据库系统管理。目前来看,数据库技术逐渐发展成对象型数据库技术,一方面吸收了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核心部分,另一方面还吸收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从而使数据信息分析以及处理工作更加简便可靠。以后对存储数据库分类、改正以及编写和查阅时,基于数据库施工管理系统即可快速而又简便地将其查找出来,从而大大提高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效率。同时,还可构建数据库系统,不仅可以使大量的数据信息存储、编辑以及改正变得更加的简便,而且还可以提供平台,使各项资源都能够得以共享。
2.6BIM技术的应用
BIM技术作为现代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其自身具有的可视化特性以及建模能力等都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辅助技术,BIM技术在可视化特性下表现出强大的工程设计优势。所谓可视性,我们可以理解为所见即所得,传统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采用平面土质的方式对工程进行设计工作,这种平面图形很难真实反映出工程的立体情况,而BIM技术则能够在三维立体的模式下进行相应的设计工作,这对于设计人员来讲能够大幅降低设计难度同时也增强了设计质量。而建模能力则能够让工程中的各部分设计充分进行结合,在充分模拟实际建设情况的基础之上找出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这有利于施工设计的改进,避免了工程实际建设中发现问题需要返工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建设效率和建设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降低整体建设成本。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复杂度高,资金成本管理工作也至关重要,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大幅度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创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目的,为水利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保障,促进了水利工程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宣宣.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52):159.
[2]刘铁铮.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02):222.
[3]喻建东.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12):176-178.
[4]刘文涛.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8(07):138.
[5]杨建革.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1):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