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环境品质提升路径初探一以芜湖市为例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王雯
[导读] 摘要:城市空间环境品质是城市的精髓所在,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品质能大大有助于提升城市魅力,进而推动城市要素的集聚和城市功能的提升。本文对如何整体提升芜湖城市空间品质进行探讨,主要从提升城市核心景观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两方面入手,营造地标性景点,打造生态城市。

        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芜湖
        摘要:城市空间环境品质是城市的精髓所在,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品质能大大有助于提升城市魅力,进而推动城市要素的集聚和城市功能的提升。本文对如何整体提升芜湖城市空间品质进行探讨,主要从提升城市核心景观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两方面入手,营造地标性景点,打造生态城市。从而全面提升芜湖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强力支撑城市功能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城市空间环境;公共空间;核心景观;生态网络;公园体系
        1.城市空间环境
        城市空间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客观发展情况。城市空间环境品质也是城市形象和城市特色中最容易感知的部分,是其具体形象化的体现。同时城市空间环境也是一个在不断变化过程中,日益组织化、系统化、综合化的过程,是一个把个体联系到一个更大的城市空间环境系统中的过程,也是城市各部分一体化的过程。
        2.芜湖市概况
        芜湖别称“江城”,地处长江、青弋江以及裕溪河的交汇处,素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同时也是四大米市之首和近代工商业发祥地之一,近年来芜湖已是安徽省第二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皖江明珠、创新之城”。
        3.芜湖城市空间环境品质提升路径
        3.1 核心景观提升
        在芜湖市域内选择环镜湖地段、十里长街以及江北新区三大重点地段作为芜湖市核心景观区,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从彰显自然山水、展示历史人文、提升都市形象三方面进行核心景观提升,打造区域鲜明的特色形象。
        3.1.1环镜湖地段
        以彰显城市山水特色为目标进行环镜湖风貌整治。分别从慢行交通、景观节点、整体架构三个角度进行提升。第一,沿镜湖驳岸景观带设置步行道,构建慢行交通体系。第二,联通环湖内外空间,增设可驻留空间,活化节点。第三,构建错位发展、依序优化、点状激活的有机功能体。
         
        3.1.2十里长街
        以展示人文特色为目标进行历史街区复兴。分别从慢行交通、景观节点、整体架构三个角度进行提升。第一,塑造十里长街入口形象,新增建筑空间和公共空间。第二,提升十里长街的空间品质,增强与周边景点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三,建立十里长街与江堤的联系,引入现代化功能轴,对沿江景点进行改造提升,复兴地区整体文化。
        3.1.3江北新城
        以提升都市形象为目标塑造江北城市CBD。分别从功能复合、慢行交通、绿地系统三个角度进行提升。第一,多功能立体复合,公共服务功能集聚,引入众创空间,并配套居住功能,延续夜间活力。第二,与生态资源相结合打造生态慢行体系,与商业文化资源相结合打造商业文化慢行线路。第三,依托外部生态资源,梳理整合片区内的绿地资源,使其成网络,创造最佳的生态效益;整合地段内部生态资源,弥补核心地段生态景观建设的短板,规划多个中小型绿地斑块。
            
        3.2 生态环境优化
        3.2.1构建生态网络格局。
        芜湖市的生态基地为半城山半城水。市域西北部、中部和东南部分别形成三条平行的山地景观主脉,中部为低山,两侧为连绵丘陵。市域水网为“一轴五射”的格局,“一轴”指长江为轴,“五射”指芜申运河、青弋江、漳河、水阳江和裕溪河五条支流运河放射而去。龙窝湖湿地为市域绿心。以山水生态格局为基底,梳理现状山水体系,进行生态空间增补,将市域内星罗棋布的湖泊、湿地、低山节点相连接,打造和谐共生的生态网络格局。重点增补打造形成滨江景观带、芜申运河景观带、青弋江景观带、沿凤鸣湖绿带、漳河景观带、江北山脉连绵带以及江南丘陵连绵带。
             
        3.2.2纵深推进森林增长工程,创建森林城市。
        组织开展森林长廊示范段质量提升工程,对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及江河沿线和快速通道两侧林带进行拓宽改造和完善提升,以形成贯通城乡的绿色廊道。同时开展城市生态绿地建设工程,以组团式、开敞型、现代化大城市空间的绿化发展模式为基础,规划建设城市生态绿地,打造大绿量的高品质城市生态园。着重打造两个公园体系。都市区打造完善的市民公园体系,构建家门口的休憩绿地。分市级和区级层级打造综合公园、主题公园、专类公园和带状公园体系,分别在沈巷区、江北区、三山区增设江北公园、沈巷公园、人民公园、三华山公园、莲花湖公园等几个市级公园;同时增补其他片区的区级公园,提升城市公园绿化服务效率及可达性。市域打造郊野公园游憩观赏体系,结合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分别建设河湖湿地类、山林景观类和历史文化类郊野公园,构建集休闲、观光、生态功能为一体的面状绿色空间系统。
        参考文献
        [1]胡迎春、曹大贵.南京提升城市品质战略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09年第6期63-70页
        [2]周鑫.基于城市文化视角的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研究.《山西建筑》.2017,43(34)
        [3]李瑶瑶.城市空间环境特色认知演技—以大连市为例.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