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海绵城市设计在市政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赵翠娟
[导读] 摘要: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运用到市政工程设计中,不仅能够建设和现代化城市相匹配的绿化工程,加大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构建一个完善的水资源循环体系;同时,通过更加合理的排水管道布局,为城市快速发展打好基调,缓解城市水资源匮乏的窘态,提升城市生态效益。
        身份证号码:13012419850415xxxx
        摘要: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运用到市政工程设计中,不仅能够建设和现代化城市相匹配的绿化工程,加大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构建一个完善的水资源循环体系;同时,通过更加合理的排水管道布局,为城市快速发展打好基调,缓解城市水资源匮乏的窘态,提升城市生态效益。
        关键词:海绵城市设计;市政工程;应用
        1前言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对于环境、资源的保护力度不断提升。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水资源浪费、不科学利用等问题,而海绵城市理念的出现,正好能够应对这一问题,将其用于市政工程设计中,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护水资源,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基于此,加强对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应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海绵城市内涵及意义
        2.1海绵城市的内涵
        海绵城市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名词,在城市化建设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各大城市也都打出了海绵城市的建设大旗。顾名思义,海绵城市就是要求在建设城市像一个高强度吸水的海绵一样,能够对水资源吸附保存,建立一个更加生态化的城市系统。对于城市中出现水资源短缺、旱涝等问题,海绵城市能够充分发挥水资源管理优势,不仅能够更好利用水资源,同时还能够致力于建设和谐城市生态系统。例如,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绿化带、蓄水池、公园草坪等进行有效布局,有利于将更多雨水资源存储起来;而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城市排水系统,增加城市道路透水面面积、排水通道体积等,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2.2海绵城市的应用意义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海绵城市作为全新名词出现在人们面前,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大家越来越了解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指的是具备吸水性能的城市系统,海绵城市使用的良性水资源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利用水资源,避免城市内涝灾害,海绵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明确其中的重点:(1)建设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公园、草坪和树木等绿化设施,大力建设城市蓄水池和洼地,进一步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收性能;(2)建设城市排水体系。排水体系是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关键,排水系统建设是其中的关键,相关建设部门需要加强排水通道构建,加大道路可透水路面面积,合理安排地下排水系统。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海绵城市已在很多国家得到了有效应用,尤其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的研发发挥着重要作用,海绵城市与传统的处理技术有很大的不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各个参建方积极参与,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充分发挥截留作用,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为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有效运用
        3.1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运用
        3.1.1路面设计
        市政道路设计需要在城市排水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路面设定一定的横向和纵向坡度,将车行道横坡设置为2%,使雨水自行进入排水口。同时,路面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或者透水砖,路面的下层面也需要使用透水材料,以快速将路面积水渗入地下。例如,可以采用碎石材料,其多空隙、质地坚硬、承载力强,能够承受很大的路面压力,有利于水的渗透,且路面积水向地下渗透能够有效补给地下水。
        3.1.2城市绿化带
        (1)在对雨水进行收集期间,需要科学设计绿化带超出路面的高度,也要尽可能的减少绿化带的整体高度,进而让绿化带周围的雨水可以汇入绿化带中。(2)需要把握怎样通过有效的绿化带设计,从而达到对水体的过滤功能。

基于此种情况,可通过装置渗透管、安置砾石层、合理铺设种植土等方法进行操作,提高绿化带的过滤功能。这种方法既可以加快水体浸透速度,又可以扩充水体的清洁性。(3)采取一些高效的措施方案,增强自然水体的排存效能。所以,要求相关设计人员要注重对绿化带的构建、地形,合理设计疏导体系的把控,也要依据地势特点,合理安排缓排滞蓄问题。(4)为了增强排水功能,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把雨水和排水管道进行连接。并且,安装溢流体系,达到在雨季能够进行雨水储存,在非雨季节由市政管网排出雨水。
        3.1.3铺装设计
        对于城市现代化的设施而言,一些传统的硬面铺设损坏了原先的水文环境。而如果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是可以采用一些相应措施方案来替代传统的硬化地面,进而实现渗透的目标,把雨水高效的渗入到地下来填补地下水资源。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下的执政道路设施运用的是透水装置系统,能够达到优化改善的目的,改善地面构建基层,可以尽量除去地面存在的一些径流物和污染物,例如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碎石等都是一些普遍的透水安置材料。其中透水水泥和沥青通常应用到人行道或是车流较小的区域。而透水沥青混凝土通常应用到机动车辆的装置中,可以提升地面的承重能力。而透水混凝土是道路建设当中比较普遍的材料,其特点主要为质量轻便、内部多孔等,并且渗透性能较强。
        3.2海绵城市在城市广场、绿地设计中的运用
        广场、绿地都是市政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关键资源,其在雨水应用、留滞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广场、绿地工程设计中,广场中应该铺装透水性较强的砖,同时绿地设计首先需要充分考虑对雨水的吸收效果。若绿地为下沉式设计,则绿地标高必须要比广场设计标高要低,确保城市广场具有向心力、吸引力。当然,还不可缺少的利用种类繁多的综合性绿地系统,其能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较大帮助,构建更好的水循环系统。
        3.3海绵城市在城市水体工程设计中的运用
        在城市水体规划设计中,需要坚持保护原有水体为基本原则,并根据城市具体情况,适当地进行挖凿沟渠,确保城市水体系统能够处于一个循环畅通的状态,保证雨水调蓄、排放等都可以正常的完成。另外,滨水绿带也是水体工程规划中必须考虑的部分,合理的规划滨水绿带,对于雨水具有较强的净化功能,也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憩场所。当然,必须注意水岸防洪问题,更多利用生态驳岸,提升对雨水的净化能力。
        3.4海绵城市在建筑物、居民区中的利用
        现阶段,我国很多城市小区建设中,都是封闭式的,在内部都配备了绿化道路、社区广场。而海绵城市运用到建筑区、居住区设计中,需要在小区公共区域进行透水性铺装,在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中,一般选择下沉式设计,保证绿地设计高程能够低于小区内的道路路面,确保雨水能够有效滞留、存储,当然还可以设计成为小区特有的水系景观。对于建筑物来说,也可以设计成屋顶绿化,不仅能够滞留雨水,还能够缓解城市中的热岛效应,起到美化建筑的效果。通常来说,小区内海绵城市理念的设计,体现在透水路面、雨水花坛、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等几个方面。具体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能对建筑设计规划图进行审查完善,严格按照设计内容,完成建筑区域内透水铺装、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等有利于雨水滞留存储的设施,这些指标都需要进行反复核实,避免出现设计与建设不符的问题。对于老小区,则需要进行海绵城市改造工作,尽可能保证其符合海绵城市设计要求。
        4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海绵城市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生态工程,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中重要的举措。当前,海绵城市工程在我国各大城市中都已经陆续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居民创造出更加利于生活的环境。当然,需要政府部门出台更多有力的政策,并做出合理的规划,将海绵城市优势发挥到最大,为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颖.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简述[J].花卉,2018(8):99~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