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山西太原)
摘要:本文主要对移动作业在电网变电运维检修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移动作业的概念,对电网运检工作进行了概述;随后分析了运检检修工作及移动作业发展现状;接着针对基于移动作业的应用构架进行了详细描述,着重分析移动作业在运检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最后对基于移动作业的运检工作进行了前景展望。
关键词:移动作业;变电运检;运维检修
一、运维检修规程规定
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指在设备运行期间,围绕设备开展运行维护、检修试验等工作,主要内容包括:运行值班、巡视管理、检测管理、故障管理、缺陷管理、隐患管理、检修计划管理、停电申请单管理、工作任务单管理、两票管理、标准化作业管理、电力设施保护管理、试验报告管理等。通过设备巡视、在线监测、带电检测和设备试验等手段,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发现设备故障、缺陷和隐患;及时调派资源对设备故障进行抢修处理;结合状态检修、设备缺陷和隐患等形成以检修计划为主线,以工作任务单为执行手段,以标准化作业和移动作业为支撑,以工作票为安全保障的检修全过程管理。
二、运维检修工作现状
随着特高压电网的快速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加速推进,传统的运检管理模式渐渐不适应当前的工作要求。一方面从确保大电网安全运行的角度,要求能够对设备、通道环境的状态全面地感知、动态地分析、及时地预警,将设备风险降到最低。另一方面从大检修体系高效运转的角度,公司各层级运检管理人员都需要对运维检修过程进行更有效的管控,全面掌握人员、车辆、物料的实时状态,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将人身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传统的运维检修模式存在多个方面的不足:一、运维人员的巡检计划制定缺乏科学性,因设备运行状态信息不及时,运维管理人员无法结合设备运行状态、环境的差异及时采取针对性举措。二、设备安全隐患或缺陷的管理方式不完善,缺乏系统化、标准化的处理流程,同时现场异常信息无法及时记录,隐患或缺陷的细节得不到实时反馈,处理流程冗长,对消缺工作、设备安全运行都构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三、现场作业结果无法进行监督,缺乏数据质量保障。四、巡视过程信息无法实时记录,过程缺少管理监控。五、现场发生异常情况,无法快速指导现场作业。六、现场无法查询设备履历,对于检修或巡视的设备对象缺少现场追溯能力。
目前,运检业务对于信息的关注以设备为主要着眼点,力求做到“透明、穿透、管控”,但对人员及现场的管理信息涉及较少,对现场的执行情况、关键工艺质量、标准执行等缺乏关注,对于现场作业情况缺少有效管控手段,对现场管控的力度还有提升空间。同时,面对日益增长的站点设备和复杂的运行环境,只有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与时俱进的管理方法,建立适应电网发展需求的设备运维管理模式,才能有效解决日益扩大的电网规模与日趋紧张的供电公司资源之间的矛盾。
三、运维检修业务中移动作业的应用
目前,运维检修业务的移动作业应用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实际应用,作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现场作业的延伸,移动作业应用实现对现场作业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有效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高了现场移动作业的管理水平。移动作业应用以工作任务、作业文本为主线,涵盖了工作任务信息下载、现场作业信息记录、现场作业信息上传等业务操作流程。从功能上划分为:公共部分业务管理、运行业务管理和检修业务管理三大部分。其中运行和检修业务管理包括变电、架空线路、电缆和配电多个专业。
移动作业应用通过安全接入平台进行接入,该平台负责国网公司安全生产、营销、物资、应急指挥、移动办公等业务系统各类终端(移动作业终端、移动办公终端、电能表、采集终端),通过3G/4G无线网络接入电力信息网络,开展各类电力系统业务应用。
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年开展了移动应用平台的研发工作,其主要包括了体系构建、终端安全加固与防护技术、安全可信接入技术、加密传输技术、安全交换技术和移动终端集中管理等内容,是移动作业应用的重要一环。
由于受到信道带宽、移动应用不成熟等因素的制约,存在一些不足:无法在终端上进行流程运行和管理,导致作业包的下发、审批流程等工作受到限制,不太符合移动随时随地的特性,影响工作效率和进度;无法满足丰富的业务需求中丰富移动可视化展示需求;现有交互手段无法满足基于多媒体交互的现场作业的信息量、实时性、通信效果等要求。
2014年国家电网基于平台、应用、网络、终端、安全等五个方面,开展了移动互联的顶层设计, 2015年信通部组织建设公司统一的移动互联应用支撑平台,并同步开展需求分析、标准体系制定、安全防护设计、网络接入规范设计等工作。移动平台为企业提供统一的移动应用建设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快速实现系统建设目标的同时,提供统一的移动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
3.1 移动作业应用架构
移动作业可以分为内网移动应用和外网移动应用两类技术架构,分别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1)内网移动应用
内网移动应用是移动终端与部署在公司信息内网的业务信息系统实时交互,所有业务流程在内网完成,主要服务公司内部输变、变电、技术监督运维检修作业人员的移动应用。该类应用使用专控移动终端作为载体,以专用(虚拟)加密网络作为通道,通过内网安全接入平台接入公司信息内网,由内网移动应用平台提供运行支撑。
内网移动应用移动作业开发技术路线遵循国网信通部内网移动应用建设技术路线要求,基于内网移动应用平台进行移动作业设计开发,移动作业终端通过内网移动应用平台进行统一接入,与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通过内网移动应用平台来完成。内网移动应用平台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应用管理、设备管理、数据交互等功能。移动作业系统使用时,对移动终端进行安全加固,加装安全接入平台安全TF卡,通过电力无线虚拟专网(APN专网),经由安全接入平台与信息内网的内网移动应用平台服务端进行安全通信。在安全防护方面,遵循国家公司安全防护要求。
(2)外网移动应用
外网移动交互平台按照“一级管理,两级运行”新型部署模式建设,支撑公司外网移动应用的开发、管理、运行,实现互联网终端的统一接入。外网移动交互平台对各业务领域的移动应用提供开发、运行、管理、互联网边界的安全服务。
3.2 移动作业在运维检修工作的应用分析
移动作业工作模式,通过移动终端设备的现场数据收集和实时传输能力,可以显著提高信息流转的工作效率。同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增强移动作业的远程管控和实时技术支持能力,提高现场作业的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根据国网公司的“五通一措”的规范要求,变电运维检修管理所规定“验收、运维、检测、评价和检修”五大环节,可以划分为验收管理、运维管理、检测管理、精益化评价、检修管理五部分进行组织,其中运维管理又包括巡视管理、维护管理、缺陷管理、隐患管理、操作票管理、工作票管理,检修管理包括检修作业管理和故障抢修管理。
以上文介绍的缺陷管理为例,对移动作业在运维检修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缺陷管理是对运行巡视、带电检测、在线监测、试验过程中发现的设备缺陷进行记录和管理,跟踪管理电网设备从发现缺陷到消除缺陷的整个过程。在移动端可以实现登记缺陷,更新缺陷信息,获取消缺任务及缺陷详细信息,提交缺陷处理信息等功能。适用于班组现场消缺、计划消缺、延期消缺等过程四
四、结束语
通过移动作业应用实时采集现场作业信息(作业过程、设备运行信息、现场环境信息等),实时完善的信息互动平台,加强现场工作管控,从而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运用信息化手段和无线通信技术,以移动作业应用为平台,建立高效的运维管理体系;移动作业应用使得包括各专业负责人、相关专职在内的管理人员深入到运维检修现场工作的管控中,对现场工作的开展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和监督。
参考文献:
[1]高海涛.变电运维管理系统对变电运行的革新影响[J].科技传播,2015(20).
[2]姜晓红.浅谈变电管理系统对变电运行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