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与人和谐相处更需要四个“懂的”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赵金红
[导读]
        秦皇岛市东华物业管理处  河北秦皇岛  066000
        人与人的和谐,强调诚实守信、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常言到:“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如何与人和谐相处。我认为: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至少需要四个“懂的”,即:一要懂的诚实守信;二要懂的好善乐施;三要懂的谦让容人;四要懂的知足感恩。党员干部更应该做到这些。
        一、党员干部要懂的诚实守信。“千金买一笑、烽火戏诸侯”,谎言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古时,有一商人沉船后大声呼救,一渔夫闻声而至。商人大喊:“我乃济阳最大富翁,救我者赏金百两。”上岸后商人翻脸,只给了十两银子。渔夫瞒怨其不守信用,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辈子都挣不了几个钱,突得十两银子应该知足!”事赶巧,不隔几日该商人再次原地翻船,有人想救,那个曾被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结果众人见死不救,商人被活活淹死。无诚则有失,无信则招祸,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看是偶然,但商人的失信招祸却在意料之中。
        “商鞅变法、立木为信”。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是至高无上的人生准则,是极其重要的品德操守。只要心系一份执著,带着诚信上路,无论共事还是交友,终将踏出一路风光。
        二、党员干部要懂的好善乐施。人生在世,火是一阵子,活是一辈子,赢是一阵子,处是一辈子。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赢过多少人,而在于帮过多少人。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用善意期待善意,多半能够心想事成。李嘉诚与人合作,假如他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他总拿六分。李嘉诚认为,赠与可以争取更多人的合作,虽然他只拿六分,但有一百个合作人,能拿到一百个六分;假如他拿了八分的话,一百人会变成五个人,亏与赚不言而喻。一支燃烧的蜡烛在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李嘉诚的成功得益于真心实意地帮与恰到好处地让。
        现实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管有什么样的喜悦,完全来自希望别人快乐;不管有什么样的痛苦,完全来自希望自己快乐。你做的任何事情都会回到你身上来,回来的东西一定比你做的多;任何东西只有先从你这流出去,才会有其它东西流进来。夫子不择善,朋友要规劝。独乐不如众乐,自己快乐而别人不快乐,终究会弄得自己也不快乐。人生在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做人做君子,不做小人;做事做善事,不做坏事。
        三、党员干部要懂的谦让容人。有人以为只有把别人打垮了,自己才能得到好处,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争斗只能让一个集体四分五裂,让同事之间猜疑牵制,最终谁也赚不到便宜。
        清康熙年间,京官张英人称张丞相。张英的老家在安徽桐城,那里有一个姓叶的大户与张家的府邸为邻。

张英的老家扩建府第,院墙盖到邻居叶家地界。叶家宁可家破人亡,也寸土不让,两家冲突在所难免。夫人写信希望丈夫干预此事。张英作诗一首带给夫人,诗中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夫人理解丈夫用意,让家人退后三尺筑墙。叶家深为感动,宅院也主动后退了三尺。这样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有顺口溜为证: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被后人广为传颂。张英(1637~1708)清朝大臣,字敦复,今桐城市人,康熙进士,十六年设南书房,他首中选入,二十八年擢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三十八年迁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祖孙三代”为相,成为中国历史的美谈。
        古语讲:经由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俗话叫给面子。有面子才被人瞧得起,因为面子代表一个人的尊严与荣耀,给人面子就相当于承认别人比自己尊贵,比自己占有分量,地位越高,面子越重。生活中,见到有人适当地往自己脸上贴金,只要不存心伤人,不对他人构成不便,大可一笑了之。沉默是金,合宜为重,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
        四、党员干部要懂的知足感恩。人握拳而来,撒手而去,先是一件件索取,后又一件件丢弃,这是人生的减法,也是人生的放弃。抓住太多的东西不肯放手,会给自己带来压力、痛苦、焦虑和不安。有所得,兴奋不能自已;有所失,伤心不能自控;有所虑,焦躁不能自安;有所思,纷乱不能自宁。以致于每天做事的时间少,闹心的时间多,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惜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甚至不择手段,走向极端,在大风大浪中行船,不但吃力还有颠覆的危险。许多曾经以为重要得不肯放手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吃亏”或许只是物质上的损失,人的幸福与否往往取决于他的心境如何,如果用外在的东西,换来心灵的平和,很是值得。“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珍惜现有,知足是福。
        曾几何时,当我们面对人生的某个关口,需要抉择时,领导的一句提醒、挚友的一次交流、同事的一回关心都会成为自己难得的机遇和信心。大家之所以活着、幸福的活着,是因为有无数领导和同事曾经或正在为我们付出,正是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才使我们生活得有滋有味。羊有跪乳,乌鸦反哺,懂得感恩,幸福终身。
        心存感谢是自作,心情愉快是自受。最好每天早晨起床,先不要想别的,而是谢天谢地。谢什么呢?首先感谢苍天恩典,人生苦短,又给了自己崭新的一天;二谢父母,传世繁衍,感谢父母赐予生命。三谢国家,国恩浩荡,感谢国家潜心培养。知足是真诚的内心表白,感恩是自然的情感流露,懂得知足感恩是一生的幸福。
        如果人的生命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重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人生苦短、生命有限,人真正做事的时间不过短短几十年,一起共事或许只有短短的十几年,甚至是几年、几个月的时间。人的一生最要紧的就是不乱来、不错步、不做后悔事,善于在工作中积累智慧,在成长中感悟生活,在互助中培养爱心,在困难中担责揽过,在快乐中分享幸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