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5020319850325XXXX
摘要: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仍然处于快速发展中,各种技术也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其中,模板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为了能够充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当加强对主体模板施工过程控制,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果,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当前模板施工技术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为此,本文将针对主体模板施工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模板;工程主体;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一、建筑模板工程概述
建筑模板是当前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种临时性施工与防护的模板结构,被广泛的应用于当前的建筑施工的模板结构施工中。与传统的建筑模板施工方式不同,现代的建筑模板施工主要是利用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来进行搭建的,由于材料质量水平的提高,现代建筑模板的具备了良好的抗震抗灾的功能,稳固性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二、模板技术要求
2.1刚度、强度及稳定性要足够
在实际施工中,如果混凝土的重量及侧压力高于模板的承载力,整个主体结构或相关构件会出现失衡问题,对建筑主体结构遭到破坏。而模板体系具有较好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能够有效避免因模板承受重量较大而出现的施工事故。
2.2保证模板接缝严密性
模板接缝处常用塑料布、钉油毡或薄铁板等添堵缝隙的方法,其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缝隙产生,还可避免漏浆现象,对主体建筑的质量及工程施工效果提供有效保障。
2.3保证混凝土浇筑的结构简单、方便装拆
拆除时要考虑到主体结构混凝土的稳定性及混凝土模板的完整度,以便再次利用、方便拆除、提高劳动效率,保障施工进度的有效进行。
2.4确保混凝土构件相互位置的精确性
施工前要根据图纸标注要求妥善处置模板的形状、标高、平面位置及模板横截面的尺寸。精确的测量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的浇筑符合施工标准。
三、当前建筑模板工程中主体模板施工的现状
3.1施工中对管理不重视
建筑模板工程中主体模板施工技术的实施,对施工的规范性、标准性有较强的依赖,但现阶段随着建筑工程量的增加,建筑施工队伍越来越大,使施工中对人员的管理难度加大,而为了保证工期,工程转包、分包等形式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中的常见模式,人员结构复杂、对施工技术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使管理措施落实难度更大,工程技术隐患显而易见。
3.2施工中对技术不重视
现阶段全面掌握建筑模板工程中主体模板施工技术的人员并未认识到技术交底的重要性,导致具体施工人员所掌握的技术水平与实际施工标准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施工人员盲目施工必然导致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因为人为操作不当而留下隐患,这对施工人员和工程整体都构成威胁。
3.3主体模板受力情况愈加复杂
模板作为浇筑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成型的模具,其虽属于临时结构物,但对构件尺寸精度、施工进度、混凝土浇筑质量等都有较强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其由面板、支撑结构和连接配件构成,木模板、钢模板等都是现阶段模板工程较常用的模板类型,但其各有优缺点,应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选择,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多层模板支架体系逐渐取代传统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已经较成熟的单层模板支架,使受力情况相比更为复杂,如果施工企业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仍完全依靠经验确定模板刚度而忽视科学的计算,必然导致模板的稳定性无法真正得到保证。
四、主体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4.1设计阶段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建筑工程进行整体性的分析,全面掌握建筑施工的各项工艺技术和结构特点,进而确保设计的合理性。通常,主体模板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第一,模板要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都要符合工程要求,进而确保混凝土重力、侧压力等荷载能够稳定施加在模板之上。第二,掌握各个构件的安装位置、规格型号。第三,模板设计要就有简洁性、易拆装、易绑扎等特性。为了保障设计的科学性,设计人员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将图纸内容与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核对分析,确保构建数量、规格的准确。主体模板包括桩基础、墙模板、楼梯模板、柱模板等多项内容。施工设计人员要对不同的模板参数进行计算和标注,避免设计误差等问题。
4.2准备阶段
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木质模板的准备,另一个是支撑钢管的准备。木质模板可以选择胶合板、杉木等木质模板,要详细检查模板的内表面,不能出现腐朽等问题,确保其光滑性。钢管是模板的主要支撑体系,所以其就要符合支撑要求,满足模板支架、支撑梁等自重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规格钢管的选用。此外,还要做好模板表面的清理工作,并涂抹脱模机。材料准备完成之后,设计和施工人员之间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从而确保施工的有序进行。
4.3主体模板施工阶段
因为建筑中各构件的受力位置不同,所以施工时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也不尽相同,主体模板主要分为墙体模板、柱体模板、楼梯模板、梁的模板,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各构件部分对整个建筑施工的影响。以墙体模板为例,墙体模板的施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需要具有极强的承力效果,在施工时,要注意做好模板支护工作,以免出现模板倾倒的情况,在安装对拉螺栓时,注意让墙体受力点倾向螺栓,同时做好校正工作,防止墙体不直。
4.4模板的拆除
(1)拆除墙、柱模板时施工人员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的脱膜强度达到规定标准,确保混凝土强度不能低于1.2MPa,避免模板拆除过程当中混凝土表面和棱角受到破坏。(2)严格遵守模板拆除流程,按照后支模板先拆除,先支模板后拆除,非承重部位先拆除,承重部位后拆除的顺序进行。(3)拆除梁、板支柱时,大龙骨要保留1~2根的支柱,拆除跨度大梁的下支柱时要按照从跨度中间向两端拆除的方式进行。拆除模板时一定不能让拆除模板的重量超过混凝土楼板所能承受的荷载。(4)模板拆除忌讳对楼层进行强烈的冲击,要采取分散堆放的形式,或者随拆随清理的方式将拆除堆放物转移到其他地方。(5)做好混凝土在浇筑前的楼板工程的验收检查工作。确保模板、支架的安全可靠并做好模板安装安全预案。
五、提升主体模板施工技术的方法
4.1贴合基础施工要求
(1)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施工,质量监督人员和验收人员要做好监督工作,保证施工质量良好。(2)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做好主体模板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明确规定各个施工步骤的要求,控制好每道施工工序,定期培训相关管理和施工人员,保证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4.2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模板配置质量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不断发展,很多先进的技术开始应用于建筑工程中,比如利用BIM技术能够为模板工程施工方案设计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模型计算能够得到相关数据是否合理,同时能够提前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优化施工方案,避免浪费模板,便于集中生产配置模板。此外,通过利用BIM技术还能够实现可视化管理,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模板配置的质量。
六、结语
建筑行业是一个常青行业,能够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而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单位和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其中做好主体模板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是工程整体质量控制的重要构成。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要提高对主体模板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意识和安全施工意识,要尽量的使建筑工程的主体模板施工处于较高的安全系数内。结合我国当前的建筑主体模板施工技术可知,其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我国建筑行业的相关负责人必须加强对建筑主体模板施工技术的研究,并推广先进的建筑主体模板施工技术,提高建筑模板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唐荣业.建筑主体施工中混凝土模板工程技术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7(35).
[2]何绍新.建筑模板工程中主体模板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