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三设计所给排水专业 陕西西安 710016)
摘要:含煤废水主要是指输煤系统冲洗水和煤场初期污染雨水等废水,这部分废水主要为高悬浮物废水,经过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可以回用于输煤系统冲洗、灰场加湿等。
关键词:含煤废水 斜管沉淀和过滤一体化设备 回用
前言
石油化工企业、煤化工企业以及火力发电厂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以煤为燃料或原料时,均会产生含煤废水。含煤废水主要是指输煤系统(输煤栈桥、卸煤沟、转运站、混煤仓、筒仓、主厂房输煤皮带层等)的冲洗水和煤场的初期污染雨水。目前,许多企业的做法是将含煤废水排入全厂污水处理站内,与其他生产污水集中处理。由于含煤废水主要为含煤粉的高悬浮物废水,考虑到其水质的单一性和特殊性,与其他污水集中处理,一方面会对全厂污水处理站设施造成冲击,不利于其后续工艺达标处理;另一方面,产生含煤废水的装置与全厂污水处理站通常有一定距离,将含煤废水排入全厂污水处理站内,达标处理后,若将这部分水重复利用,又需要用泵提升长距离送至煤场,若直接排放,又不利于节水。对于火力发电项目,根据《火力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6-2006)规定,含煤废水应设置独立的收集系统并进行处理,其他生产性废(污)水不应进入;处理后的达标废水应首先考虑重复利用,可用于输煤系统冲洗、干灰场喷洒碾压或灰渣加湿用水。因此,在产生含煤废水的装置附近,可设置独立的含煤废水处理设施,达标处理后重复利用,这样实现在煤储运系统用水的闭路循环,同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还可以回收利用。
目前涉及的大型发电项目中,一般采用含煤废水经调节池预沉后进入煤水综合处理一体化设备、中间水池,经中间水泵提升后,送入过滤器,处理后的清水排入清水池内,由清水提升泵提升后,供输煤系统冲洗、灰库、渣仓及石子煤系统用水。而对于没有设置回用水处理系统的改造工程或者小型发电工程来说,为减少污水的排放量,达到节水的目的,可以借鉴以下方式。
1 工程简介
该工程输煤系统每天冲洗两次,每次冲洗半小时,含煤废水日排放量约为40m3/d。由于含煤废水排放间断不连续,系统处理能力设计为5m3/h×2,4h连续运行。系统进水水质:SS为200~5000 mg/L;处理后回用于输煤系统冲洗等,SS<10 mg/L。
根据含煤废水排放工况及进、出水水质指标,本工程拟采用“煤水调节+混凝+沉淀+过滤+反洗+污泥浓缩”的废水处理工艺,对含煤废水进行处理。
2 工艺流程
含煤废水经调节池均质、均量后,由煤水提升泵送至斜管沉淀和过滤一体化设备内进行处理,出水达标后由变频清水泵送至输煤系统冲洗水管网,调节池底部污泥和一体化设备排泥在污泥浓缩池内浓缩后,由板框压滤机机械脱水,泥饼运往煤场或者地下煤斗。工艺流程见下图。
.png)
含煤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2.1 调节池
含煤废水收集后送至调节池(有效容积为40m3),调节含煤废水水质、水量,池内设置液位计,用于控制煤水提升泵的启停。
2.2 管道混合器
混凝剂及助凝剂(PAC、PAM)通过管道混合器实现与含煤废水的瞬间混合。设备不需外加动力,水流通过混合器,产生成对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具有快速高效、结构简单、节约能耗、体积小巧等特点。
2.3 煤水综合处理设备
采用斜管沉淀和过滤一体化设备,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及色度。单套处理能力为5m3/h,并具备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且两套并联运行,当其中一套设备出现故障或检修时,不影响另一套设备的正常运行。在设备进水管道上设置流量计,用于调节加药量,出水管道上设置浊度仪,用于控制设备的强制反冲洗。
斜管沉淀和过滤一体化设备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净化设备。长期以来,废水的物化处理基本使用混凝反应、斜管(板)沉淀/气浮、过滤、污泥浓缩等传统工艺,占地面积大、净化时间长。斜管沉淀和过滤一体化设备取代了传统的水处理繁杂的工艺链,利用直流混凝、微絮凝、离子分离、动态过滤和压缩沉淀的原理,将污水净化中的混凝反应、重力沉降、离子分离、过滤、污泥浓缩等处理技术有机组合集成在一起,在同一罐体内短时间完成污水的多级净化,对污染因子,特别是SS、COD、P、色度、浊度等去除率高。其工艺特点如下:
1) 占地面积小:处理设备为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净化器,占地面积为传统工艺的1/8。
2) 处理效率高:污水多级净化处理时间只有25~28min,处理出水SS≤10mg/L,COD去除率可达到50~75%。
3) 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进水SS浓度短时间允许达到10000mg/L。
4) 污泥含水率低:污泥从反应器底部排泥管排出,排泥含水率为90~94%。
5) 动力损耗低:净化器本体无动力消耗,整个处理过程只需一次提升,由于反洗周期长,动力损耗很少。
6) 反冲洗周期长:采用特殊滤料,实行动态过滤,滤料不易堵塞,一般2~10d反冲洗一次。
7) 自动化程度高:实现加药、净化、反冲、强制反冲、排泥的自动操作。
2.4清水池
收集煤水处理设备的出水,有效容积为40m3,满足煤水处理设备的反冲洗和输煤系统冲洗水的回用,池内设置液位计,用于控制清水泵的启停。
2.5 污泥浓缩池
收集煤水处理设备及调节池的排泥,池内设置潜污泵将上清液打回调节池内,设置液位计,用于控制污泥泵的启停。
2.6 板框压滤机
将经过浓缩后的污泥压滤为含水率为75%的泥饼,送往煤场二次利用。
2.7 加药装置
系统设置混凝剂、助凝剂加药装置各一套。混凝剂(PAC)的注入可使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胶体等物质凝聚成较大的絮凝物,以便于有效的沉淀去除,降低煤水的浊度。助凝剂(PAM)的注入用于调节或改善混凝条件,促进凝聚作用,提高沉淀效果。
混凝剂、助凝剂的加入点选择在斜管沉淀和过滤一体化设备的进水母管上,根据进水流量检测仪表及出水浊度仪数据与现场调试情况,确定系统所需药量,对一体化处理设备进行自动投药,以提高设备处理效果。
2.8 控制系统
整套系统装置的控制可实现远程自动和就地手动两种方式,系统所有在线仪表及自动阀门,即可在设备现场显示控制,也可统一纳入项目总的程控系统。
3 结论
含煤废水处理系统通过对输煤系统冲洗排水的收集及处理,从而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及色度,保证出水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系统采用斜管沉淀和过滤一体化设备,占地面积少、处理效率高、能耗低、耐冲击负荷能力强,采用自动及手动两种控制方式,最大限度的方便现场操作和管理。工艺流程配置合理,运行安全、可靠、简单、易行。
参考文献:
[1]张自杰主编.排水工程(下册)(第五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六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