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找准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能够提升支护施工水平。基于此,本文详细阐述了基坑开挖、排水、锚杆安装、土钉抗拔检测、混凝土喷射、施工监测这几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深入分析了深基坑支护施工,希望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基坑支护
引言:在深度超过5m或地质、周围环境比较复杂的基坑施工中,施工者需要在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为侧壁设置加固、支挡、保护结构,实现深基坑施工,保障基坑结构的稳定性,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为此,施工者需要深入分析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支护结构效用,增强工程施工效果。
1 基坑开挖
一般来说,基坑支护施工需要与开挖一同进行,施工者应随时开挖随时支护,以便于充分发挥支护的作用,保障基坑内部结构的稳定可靠。在此过程中,基坑开挖作为支护施工技术的要点环节,施工者需要注意待前期开挖出的基坑侧壁支护施工完毕后,才能开展下一层的开挖施工。如果此次基坑的施工面积较大,施工者就可以在距边坡8~10m的范围内,进行自由开挖,但务必要与分层作业区的施工保持协调,同时,在机械开挖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超挖等问题,以免对支护结构产生破坏。此外,针对于坍塌的基坑,施工者在进行支护时,需要采用斜坡边壁的形式,进行基坑开挖,并在土钉设置完毕后清除,而且在开挖过程中,施工者需要将钢筋与钢管以垂直的角度打入开挖面内,提高支护边壁结构的可靠性,为后续的支护施工提供便利。
2 排水施工
在支护施工中,施工者应做好深基坑排水施工,减轻土体中存在的应力,增强施工效果。在排水施工中,施工者需要将支护施工现场进行修整,并设置基坑排水沟,建设混凝土地面,以免地表水渗入地下,而且还要垫高距基坑坡顶2~4m处的土地,方便地表水径流远离边坡,为支护施工提供良好的条件。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积水,施工者应提前在支护背面每隔1.5~2m插入一根直径在40mm以上,长约400~600mm的水平排管,确保其端部能够伸出支护面层,以便于将混凝土喷射施工中产生的积水排出,提高支护施工质量。此外,针对雨水、渗水等不可避免的基坑积水,施工者通过在坑底构建集水坑、砖砌排水沟,并做好其中的积水抽排操作,可以有效减少坑内积水。在此过程中,施工者要注意将水沟设置在距离边壁1~0.5m的位置,并使用砂浆进行排水沟抹面,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其排水能力,保障支护施工效果。
3 锚杆安装施工
锚杆安装作为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关键环节,施工者需要做好钻孔、锚杆制作等操作,优化锚杆安装的可靠性,保障支护的使用性能。在钻孔环节中,施工应当保持钻孔上下、左右、角度等位置方面的准确性,严禁高低交错、参差不齐,同时,需要将实际钻孔深度保持在高于设计深度的100mm~200mm,以免孔内土渣堆积影响后续锚杆安装效果。在锚杆制作方面,每隔1500mm在锚杆上安装一个定位器,并且若实际使用中需要将锚杆接长,则应用板条焊或对焊的方式连接,确保支护锚杆结构的可靠性。
此外,施工者应注意在钻孔施工完毕后要立刻进行锚杆安装,以免孔内结构坍塌,同时,为了使非锚段锚杆可以顺利伸长,施工者需要在锚段、非锚段的衔接处涂抹润滑油,但如果施工采用的是钢绞线锚杆,施工者务必要注意清除其表面的油污、锈蚀等,并且将端部绑扎牢固,增强锚杆的安装质量,提升深基坑支护施工水平。
4 土钉抗拔检测施工
为了保障支护结构的可靠性,施工者需要在土钉安装施工结束后,进行土钉抗拔试验,待试验结果确认施工质量无问题后,才能继续开展进行下一个施工环节。在土钉安装过程中,施工方通常会设置一处非工作土钉,作为之后试验的样本,然后在试验过程中,对该土钉实施拔出操作,直至破坏土钉安装结构,以便于测定该土钉的极限承受荷载,继而基于此,确认其结构强度是否满足深基坑运作需求。一般来说,施工方需要在每一个典型土层中,设置3个以上的试验专用非工作土钉,并将其粘结长度、总长度、施工工艺与工作土钉保持一致。在试验过程中,工作者应当注意将测力杆、千斤顶、土钉保持在同一条轴线上,同时在所施加张力达到设计荷载时,工作者需要拧紧螺母完成锚定操作。此外,工作者还要采用跳拉法进行张拉操作,并且在试验张拉力设计时以设计张拉力的75%~85%为基准进行设计,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1]。
5 混凝土喷射施工
在混凝土喷射施工中,施工者需要先采用焊接或绑扎等方式,制作钢筋网格,并尽量保持网格的均匀,而且应将网格边长偏差控制在10mm。然后利用边壁土层中的钢筋来固定钢筋网片,确保在混凝土喷射时网片不会发生移动。在此过程中,施工者要将网格每边的搭接长度控制在200mm左右,如果施工者采用了焊接搭接法,则应将焊接长度保持在网格钢筋直径的10倍。此外,施工者还要将混凝土喷射施工中所用的混凝土骨料粒径控制在12mm以下,同时,应根据现行的技术要求和规范,操作混凝土喷射设备,并在操作前检查好配套的设备、水电、线路等因素是否正常。在实际操作中,施工者需要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混凝土喷射,而且应将喷头保持在距喷射面0.8~1.5m的位置,以垂直喷射的方式,进行混凝土喷射施工。此外,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施工者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3%~5%的早强剂,增强支护结构强度,优化深基坑施工效果[1]。
6 施工监测
为了提高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准确性,施工者需要对支护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修正支护建设中的问题。一般来说,该项技术环节主要包含沉降测量、支护位移等监测内容。在施工监测中,施工方应当保持每天三次以上监测频率,并在操作完成、支护结构变形趋于稳定后,每天监测一次,直到回填结束为止。在此过程中,施工方需要设置3个以上的观测点,而且应将监测点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0m以上,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要严格按照现行的技术规范和要求,来使用精密经纬仪和精密水准仪,提高施工监测效果。此外,如果遇到雨天,施工方就要加强对排水设施运作状态的监测,一旦发生故障,应及时修复排水设施,以免积水流动扩散,影响施工质量[2]。
结论:综上所述,有效落实各项深基坑施工技术要点,能够增强深基坑工程施工质量。在建筑施工中,工作者抓住施工技术要点可以优化施工的可靠性、为支护施工提供良好条件、增强锚杆安装质量、保障支护的载荷能力、提高混凝土表面结构的均匀性、强化施工准确性,从而使建筑工程得以顺利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晓阳,顾培刚.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居舍,2020(09):113.
[2]刘玉勇.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探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5):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