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蒲伟鸽
[导读] 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当前现代的建设相对比较重视,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当前现代的建设相对比较重视,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有一定联系。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已经受到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只有保证水利工程的有效建设,才能稳定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利工程地基基础岩土检测作为主要环节,通过相应的测验能够获得准确的数据,这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十分重要。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
1水利水电工程中岩土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想要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质量及稳定性,就必须进行岩土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它能够帮助水利工程施工人员清楚当地地质条件,使施工人员能够针对地质条件进行施工。若当地地基不佳,能够直接通过检测结果发现,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处理,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水利水电工程属于规模较大、投入较高的工程建设之一,它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若是在施工过程中或施工结束后发现岩土质量出现问题、地基建设存在隐患,将需要浪费大量的成本进行弥补[1]。而岩土质量检测工作在成本投入上相对较小,但是却能避免后期在维护管理工作中投入大量费用,同时能够降低工程的安全隐患,增加工程的安全系数,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2水利水电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的特性
        相较于道路等常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具有较为明显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岩土工程隐蔽性层面,为之采取的防护措施或是桩基施工作业均发生在较隐蔽环境中,若缺乏对工程质量的全面掌控,将产生诸多安全隐患。为有效解决该问题,需引入连续跟踪监测技术,针对项目建设各流程展开全方位监控,提升岩土处理质量。
        由于岩土工程测试中含有大量不确定因素,且我国地域宽广,针对岩土工程展开勘察时所得结果极容易出现失真现象,部分区域的岩土性质还会伴随气候环境共同发生变化,在后续施工中因人为操作而破坏既有岩土状况等问题均无法避免,更为可行的是深入现场采样并做出分析,以所得结果为准提出可行解决措施。基于同一试验检测技术,将其应用于不同区域环境中,所得结果将存在差异,这与各区域自然状况有直接关联,受岩土性质差异化影响,所得测试结果也将有所不同。岩土工程测试中必须立足于所在区域的岩土性质,为之确定可行工艺参数,为后续施工作业提供指导。
3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
        3.1样品选择
        3.1.1严格控制岩土数量
        在同一个区域选择试验样品时,应当确保样品选择的代表性。在不同厚度地基选取样品时,应当保证均衡性特点,以此确保地基岩土的物理性质。由于地下水位也未对岩土结构造成影响,致使岩土结构呈现松散分布。所以在选择研究样品时,须控制土壤结构变化,还应当维护采样人员的安全。
        3.1.2注重季节变化
        在干旱季节中,岩土性质比较密集。在雨水天气下,岩土性质会松散。因此当土地承受能力变化时,也会相应导致土地结构发生改变,土地结构遭受破坏。对于该类问题来说,在开展现场试验检测期间,必须确保岩土样品选取的代表性。
        3.1.3优化样品选择流程
        按照原状土样和岩土样品,能够对不同方法流程进行区分。岩土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原状土样采取方法,应用取土器和钻孔联合方式。在选取样品时,技术人员应当按照实际情况,指导样品采集流程步骤,并且严格控制取样时间和地点[2]。
        3.1.4岩土样品质量信息化标准
        信息化标准主要包括试验检测项目质量、样品采取手段、项目检测数量等。严格按照信息化标准,确保岩土样品采集的最佳效果,还能够确保地基岩土样品具备代表性,从根本上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3.2样品采样方式
        在开展岩土测试之前,应当选择代表性样品,以此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样品采样是样品获取的必要过程,采集所需样品时,必须明确合理的采样方式。岩土采样主要包括未干扰土壤采样和岩石采样。确保样品的代表性,通过少量样品所检测的结果,能够代表整体检测结果。在采样期间,为了顺利完成采样过程,贴上结果的准确性,必须派遣专业人员进行采样引导,现场人员要到详细记录采样区域信息、样品规格信息等,这样才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在采样过程中还应当合理规划采用区域,对采样点数量进行控制,并且确保采样点设置的合理性,以此确保采样数据的参考价值。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当在同一垂直面和水平面均匀采样。对于滑坡和斜坡部位来说,在样品采集过程中,由于土壤层极易受到水源影响,相应导致土壤状态发生改变,对样品适用性产生直接影响,使样品无法代表所有岩土。
        2.2样品质量
        2.3.1自然性特征
        在采集岩土样品时,应当遵循自然条件。不能选择人工影响的样品,也不能对样品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导致区域内样品与其他区域相比,存在差异性。
        3.3.2代表性特征
        在选择采样位置时,应当优先选择自然地区,最大限度保留土壤的原有湿度和成分,以此保证测试结果满足实际岩土情况。在进行钻孔施工时,应当确保孔径大于12cm。为了防止破坏土壤生态,改变土壤状态,应当通过薄壁平地机进行采样,这样能够降低对土壤状态的影响程度。在设置采样点时,可以选择在基岩部位或钻孔、坑井部位。
        3.3.3制备样品
        应当避免由于人为误操作所产生的裂缝。当样品粗糙度稍微小于标准尺寸时,则可以应用到实验检测当中。同时,将样品直径与高度比控制在1∶2。
        3.4样品存储
        在存储样品时,可以将其置于密封筒当中,在外部做好标识。使用胶带进行密封处理,防止水分和空气进入到筒内。同时需要填补筒缝隙,避免受到土壤污染。在做出样品时,不仅需要维护原本状态,还应当及时进行检测试验。为了避免样品含水量发生变化,则应当将其存储在温湿度适宜区域。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来说,所采用的存储方法也不相同,能确保样品质量的完好性。对于泥质样品来说,则需要使用无菌纱布包裹,之后通过熔蜡进行铸造,并且做好相关标注[3]。在样品存储过程中,必须确保存储条件的适宜性,这样才能够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由于条件不同所导致的结果误差问题。
        3.5样品运输
        在完成样品采集后,需及时运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样品运送到实验室时,应当做好容器与空隙处理工作。比如在云中岩石样品时,需要使用箱子作为容器,以此确保样品携带的便捷性,还可以完好存放于车厢内。通过箱装存储方式,可以避免由于颠簸所产生的振动问题。对于样品缝隙处理问题来说,为了防止样品之间碰撞,则应当使用防护材料进行填充,填充样品和箱子之间的空隙。在选择填充材料时,可以应用麦秆、软纸等[4]。样品运输过程中,须控制车辆行驶速度。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建立在全面掌握地基基础岩土性能前提下,与之相关的试验检测尤为关键,此举是帮助工程人员掌握岩土物理性状的重要途径。行业内以室内检测与现场检测两种方式较为常见,相较之下室内检测更利于提升检测结果精确性。
参考文献
[1]刘丹珠,赵兰芝.水利工程岩土工程试验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1):44-45.
[2]甘铁柱.岩土工程中边坡治理的岩土锚固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14):226-227.
[3]吴珍华.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若干问题的研究[J].居舍,2018(08):157.
[4]李晓琴.对水利工程现场试验检测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7(36):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