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检测试验是在工程设计指标和相应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对工程施工原材料以及施工工艺等环节质量进行抽样检验的过程。水利工程作为一项造福民址的社会基础性工程,其施工建设对于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实际施工过程中应用混凝土质量问题将直接决定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本文对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及其质量控制措施作出简要论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检测试验;质量控制;措施
1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的具体内容
1.1制作材料检测试验的内容
(1)水泥。水泥是混凝土制作中的关键材料,在水泥的检测试验上,要注意对其出厂证明和质检证明的检测,确保水泥的型号、质量符合标准。在采购水泥时,要对厂家的规模、资质等内容进行检测,当多种水泥的强度相同时,要选择含水量较低的水泥。在水泥使用前,相关人员应首先对水泥的必要信息进行检测,如果发现水泥性能、质量不符合实际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就不能将其用于混凝土制作中。在水泥的储存方面,必须将其放置于专门的水泥存放区,如果没有设立专门的存放区,就需要将水泥放置于高处及干燥处,避免受潮影响质量。
(2)粗细集料。含沙量、颗粒级配是影响细集料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细集料质量的控制上必须重视含沙量与颗粒集配,在进行细集料选择时,确保集料含沙量的合理性、确保集料颗粒集配的科学性。含沙量较低、颗粒集较好的细集料有人工砂和风化砂,因此在细集料选择上要尽量选择人工砂和风化砂,将它们用于混凝土细集料中,能够对混凝土的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在砂的选择上,还应考虑水利工程对混凝土强度的实际需求[1]。粗集料常用的是石子,运用于混凝土制作中要重视对石子强度和粒径的把控。
1.2混凝土成品检测试验的内容
(1)混凝土强度。水利工程的用途广泛,且影响较大,必须严格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混凝土的强度要求更高,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强度也做出了明确严格的规定。在进行强度检测试验时,需要用与混凝土原材料类型及其配合比完全一致的混凝土块作为检测试件,将试件放置于22℃左右的环境中,28d后再对试件的实际强度进行检测。强度检验需要对混凝土抗拉性、抗折性进行检验,并与标准强度进行对比,最终得出混凝土强度是否达标的判断。
(2)混凝土抗压能力。混凝土的抗压能力是决定水利工程整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抗压能力的检测试验是混凝土成品检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抗压能力的检测试验上,通常采用的方式是超声法、拔出法、钻芯法、回弹法和射钉法,其中的每一种检测方式的原理都有所不同,检测效果及其影响也各有不同,因此在检测方式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其中,钻芯法主要是用压力机采取混凝土样本并进行检测,虽然其比其他方法更准确,检测效果更好,但对于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影响较大,属于半破坏检测方法,因此在检测方法的选择上尽量避免使用钻芯法[2]。
1.3混凝土密实度
就目前而言,水利工程中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试验主要采用的是热图无损、弹性波、电磁波三种检测方法。其中,热图无损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最为突出,能够更加精确地检测出混凝土的密实度,同时也不会影响混凝土本身的结构;弹性波法是一种利用声波的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混凝土结构的缝隙、孔洞情况的检测,进而明确混凝土的密实度;电磁波法是一种利用电磁波的检测方法,它能够检测出混凝土内部结构所存在的问题,是判断混凝土结构与密实度的重要方法。
2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途径
2.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水泥:在混凝土中水泥是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所以水泥的质量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来说也至关重要。在目前的市场中水泥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在水利工程中最常用的还是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这两种水泥的成分中碱含量都比较低,在进行水泥选择时以及施工前都要做好水泥成分的相关检测,从而确保投入使用的水泥符合施工的标准。
(2)骨料:对于混凝土中骨料的选择必须要严格的根据相关的标准来进行检验和选择,从而确保所选的骨料能够满足相关的要求,对于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能投入到施工过程中,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埋下安全隐患。对于沙石的选择应该根据相关的尺寸标注进行严格的筛选,同时对其含泥量以及压碎值等要进行严格的检验。
(3)外加剂:现阶段混凝土中使用外加剂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外加剂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以及结构的稳定性。在进行外加剂的添加时要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科学的配比,从而加强混凝土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在混凝土中的外加剂主要包括了速效凝固剂以及膨胀剂和引气剂等等,随着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中的各种外加剂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进行选择时一定要进行相关质量合格证的检验同时要选择正规的厂家。
2.2混凝土的浇筑
在进行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时对其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一定要将浇筑的表面进行彻底的清理,保证没有杂物,尤其是新旧混凝土在浇筑时要保证其接触面充分黏合。(2)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于温度也要有严格的控制,不同的温度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在低温的环境中进行施工时可以采取暖棚法对直径高于25毫米的钢筋进行升温处理,同时能够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五摄氏度以上[3]。(3)对于分层浇筑的结构来说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温度应该在十摄氏度以上,同时要保证各个浇筑层都能在20厘米以上,在浇筑的过程中规范操作从而避免其发生渗漏以及分层等问题。
2.3进行科学的材料配比
通常情况下单位体积中混凝土的各个组成成分的重量比被称之为混凝土的材料配比,而在进行混凝土材料配比时主要的参考数据为砂率以及水量和水灰比,这些数据也是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的关键参数,所以必须对混凝土材料配比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由于不同的施工环境对于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也有不同,所以对于混凝土材料的配比需要进行实际环境的多次检验从而确定出最佳配比值,同时也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层层审批,最终才可以进行实际的配比施工。一旦确定下来以后就不许在施工过程中擅自更改,而且一旦出现错配漏配等问题的混凝土也坚决不允许投入施工。在进行配比以及配比后的检验工作都需要监理部门的权利配合,做好相关的监督和检验工作,从而确保混凝土材料配比的科学性。
总之,混凝土是水利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所以加强混凝土的检测以及质量的控制对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技术人员应不断的总结和发现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从而在检测技术以及控制方法等方面不断的完善,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石卉.试析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试验检测的重要性[J].湖南水利水电,2017(05):36-38.
[2]李响.水利水电工程中试验检测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2):222.
[3]王树义.水利工程施工现场试验检测的相关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