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松涛水库南丰尾水渠由于出现局部滑坡,因为滑坡会危害到二市二县一区的生活、工业用水及农业灌溉,造成给我们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松涛管理局在2012年至2014年对南丰尾水渠4.22公里进行除险加固。渠道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变化较大,不可预见因素较多。为保证渠道供水,要求在春节前完成水下部分施工,工程建设时间短,任务重、标准高,施工技术方案相当部分是根据渠道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建设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因而,加强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及措施进行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质量,从而确保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一、水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与其它建筑项目的施工相比,其建设过程极容易受到天气变化、自然环境以及水文地质等的影响,从而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大了水利工程的施工难度。因为该项目工期短,水下部分:防渗顶高程以下工程工期为45日历天,为保证洋浦经济开发区供水,每天水下施工时间为8个小时(7:00停水,18:00放水),因此,水利工程技术、施工工期控制要求较高,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综合素质以及丰富的施工经验,才能实现对施工过程的良好管理。由此可见,加强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提高了其施工管理水平,才能保障其工程质量以及未来效益。
为做好水利施工的现场管理,保证项目保质保量及工期如期完成,就必须认真执行各项施工流程,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勘测现场,熟悉图纸,编写施工组织方案,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在技术交底会上提出存在问题及施工难点,注意影响施工管理的各项因素:
1.1人员因素
在水利的施工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人为的因素引起的。在施工过程中人员分配不合理、员工对于施工技术在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存在施工凭经验,简化施工程序,都容易导致施工质量不符合相关标准而返工、误工,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在水利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相关的技术交底工作。此外,员工素质较低,缺乏有效的管理水平,容易导致水利的施工过程中缺乏沟通,使得员工对技术缺乏透彻的理解,导致各种安全质量事故发生。因此,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是重中之重,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以及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的好坏。因而,应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视程度,分别对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这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与此同时,对于工程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应进行不断的培养建设,争取能够培养出一批专业知识丰富、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素质较高、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并且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优秀的管理人员,从而使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
1.2材料因素
材料的管理是控制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材料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的高低,要防止材料在采购过程中,施工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在施工过程中以次充好。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对工程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以及控制,严格按照相关检测标准以及技术要求,做好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并出具质量检验报告。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做好监测仪器以及材料等工作,经过相关部门校验以后再进行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对于送检相关材料,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做好材料的抽检以及送检工作。为了保证材料的质量能够完全符合工程的建设要求,应当对施工的原材料进行二次抽检。因此,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水利的材料质量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工程的质量。
1.3环境因素
在水利的施工过程中,自然环境极容易产生巨大的影响,同一工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会产生巨大的差异。松涛水库尾水渠建成至今已40多年,堤顶至渠底的平均高度为21m,渠底平均宽度为8m,灌木覆盖整个渠道面,渠道两侧为花岗岩,局部出现松动。
因此,安排专职安全员对环境进行监控也是整个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如机械及施工人员在渠底施工时,安全员注意观察渠顶及周围环境,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及时报告及消除隐患,保证施工安全。
1.4机械因素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现代的水利建设过程中,水利的建设与机械化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机械的使用直接决定着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工期控制,因而在水利的施工过程中要利用好设备以及使用设备的人才。
二、水利施工管理的方法及措施
2.1健全并且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结合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对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进行建设,理顺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为了有效发挥规章制度的作用,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惩罚以及奖励进行严格兑现,从而保证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规程规范以及工程技术的标准施工,促进文明施工,提高工程的质量。
2.2对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控制
对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控制即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同时也能够保障工程的质量达到建设的要求。因而,在施工的初期,设计人员应结合设计方案为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必须保障工作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点以及材料质量的要求做到熟练掌握,避免遗漏以及疏忽的出现。对于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新材料以及新技术,在施工之前应当由具有较强技术水平的施工队伍进行试验,保障其施工质量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以后才能够安排其他的施工队伍进行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设计要求以及技术规范,从而提高施工的质量,使得工程质量的管理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2.3强化安全管理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当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进行强化,使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得到落实。首先,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工作人员明确其各自的安全主体责任并逐渐完善其安全技术措施,对于安全生产应逐渐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排查治理,一旦出现安全生产的违法以及违规行为应当进行惩处,从而对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行有效杜绝。其次,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成本、进度、质量以及风险管理进行有意识的强化,同时以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的提高作为基础,对相关的建设管理人员开展就业前的教育,强化其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从而使一线建筑管理人员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证。此外,还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使得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使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得到明显的提升。
2.4对施工工期进行有效控制
结合施工现场情况,认真编制施工方案,在资源配置上,应进行合理安排,保障其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所需的材料能够严格按照施工计划的安排及时进场,对其施工工期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以安全生产作为前提,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对施工过程中各种关键路线以及关键节点部位进行严密的控制,从而使工作人员明确工程建设的目标以及任务。与此同时,可以将施工工期进行有效划分形成几个连续的阶段,对于各个施工阶段而言,工作人员必须对其任务、目标以及各种相关的注意事项进行掌握,同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个科学并且合理的施工计划。其次,应将各方关系进行合理的处理,同时使整个施工项目得到统筹兼顾,使各个施工环节能够有效衔接,对于各方关系进行有效调节,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分工合力的工作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施工计划的切实执行。
结束语
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建设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因此,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通过不断健全并且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对材料进行质量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控制、强化安全管理、合理控制施工工期、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技术水平等措施,提高水利施工管理的水平,从而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