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浅析 刘永红 周瑞瑞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9期   作者:刘永红 周瑞瑞
[导读] :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对于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对于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技术决定着水利工程的质量,现今阶段水利工程在施工技术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水利工程的发展,文章以某水利枢纽工程为例探讨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重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才能够使工程有序开展,保障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促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的数量和规模日益提升,所采用的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工程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施工技术则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做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并在实际施工中不断总结和提高,以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工程概况
        该水利工程及两岸干渠设计灌溉面积为3.13万hm2,设计引水流量为34m3/s,其中北岸干渠引水流量19.4m3/s,南岸干渠引水流量为14.6m3/s。
2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几点问题
        由于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时常处于水、径流、沿海等区域,因而,需具备一定的水力稳定性、抗外压力、抗干扰能力、抗冲刷等特点,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部分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几点问题:
        (1)在水利工程安装施工、土方施工、混凝土施工等作业前期,需应用勘探技术,对施工区域地质、环境等进行勘测,然后,利用采集数据,制定施工计划。但在水利工程勘测期间,由于部分施工单位经费紧张或经费分配不合理,出现勘测人员在地质勘测期间呈现不全面、不到位勘测问题,影响可行性施工报告完善性,限制整体施工进度。
        (2)由于部分施工单位缺乏“岗前培训”意识,从而致使部分施工人员计算机操作技术、机械设备操作技术、设备安装技术等素质较低,无法依据水利工程设备运行状态对其进行维护与运行,最终造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严重下降。第三,部分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缺乏管理意识,从而促就管理制度、监管制度、奖惩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体系较为匮乏,就此限制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为此,在水利工程项目实施期间,应针对施工技术薄弱问题进行处理,并合理制定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技术先进性、标准性。
3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问题解决对策
3.1科学选择导流方案
        在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开展过程中,导流方案是其关键,即在导流方案制定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施工工程特点、自然环境、行业需求、水资源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完善导流方案内容,同时,合理划分导流时段,确保导流方案可行性。此外,在导流方案选择过程中,应明确规定导流设计流量、导流标准等参数,然后,布置导流建筑物,设计导流建筑物尺寸、构造、型式,进一步确定导流建筑物“拆除”封堵的一系列施工技术。另外,在水利工程施工导流作业期间,应深入分析施工区域水文特征、气象、地形、地质等基本资料,然后,结合确定导流时段、导流流量、设计标准、导流方式、导流建筑物类型,拟定导流建筑物修建顺序,同时制定拦洪渡汛方案,最终以模型试验、反复论证等方法,验证施工导流作业效果,达到科学的导流作业状态。例如,在修建土坝、堆石坝等水利工程施工期间,可结合导流量小的特点,采用涵管导流方法,并减少坝下埋管数量,达到高效性导流效果。


3.2    优化技术使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处理过程中,做好新技术引进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注重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在钢筋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为了保障水利工程整体质量,需针对热轧钢筋、热处理钢筋、冷拉钢筋、碳素钢筋、钢绞线等进行外观检查,如在热处理钢筋检查期间,应观察钢筋表面是否存在折叠、结疤、裂纹,如若局部凸块超过横肋高度,应舍弃钢筋的使用。同时,基于热处理钢筋检验工作开展的基础上,应将同钢号的混合批控制在10个炉罐号以下,且保持每批数量≤60t,然后,取10%,大于25盘盘数,实施拉力试验,以期满足钢筋施工条件。
        第二,在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应注重参照GB175-1999、GB/T14684-2001、GB/T17671-2001等标准,对水利工程混凝土使用标准进行检验,同时,在模板与支架制作过程中,应以系列化、标准化为参照标准,合理选择制作材料,保证模板表面光洁,不漏浆,以期满足水利工程施工条件。同时,基于混凝土模板制作工作开展的基础上,应注重针对制作材料进行干燥处理,即将材料湿度控制在18%-23%,水下施工木材湿度为23%-45%,继而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有效完成制作、安装、拆除等工艺操作。
        第三,在土方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首先,应采用推土机清洁施工表面,并将挖除树根范围扩展至填筑线外侧3m,而开挖深度为0.3m,防止土壤冲刷流失。同时,在渠道土、石方开挖期间,应做好石方开挖、箱涵、排水涵土、沟渠等处理工作,然后,遵从自上而下原则,依次开挖水利工程施工断面,且预留20cm保护层,完成工程开挖事项,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3.3  重视人才培养
        在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开展过程中对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为了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应注重提高施工人员责任意识,即引导施工人员在水利工程施工期间对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等进行严格把控,最终确保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的合理性。同时,基于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基础上,施工单位应提高“岗前培训”意识,即安排施工人员参加专业化培训项目,在培训期间,对施工人员土方开挖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排水技术、导流方案设计等进行训练,且注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一支高水平施工队伍,确保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标准性。此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亦应注重完善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并给予表现优异的施工人员精神与物质双重奖励,调动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且就此改善施工技术滞后问题。
3.4  落实监管体制
        在水利工程施工期间,为了缓解施工技术落后现象,做好监管体制落实工作亦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注重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在水利工程施工期间,应完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监管体制,并在体制内容完善过程中,明确施工人员、领导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各个部门职责,继而严格把控土方开挖、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浇筑、模板制作等技术环节,以责任制管理方式,细化施工技术管理责任,且就此提高整体工程施工质量。
        第二,基于监管体制落实的基础上,应注重实施新材料、新技术等的开发监管,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监管期间,需落实校企合作计划,以期借助高校与企业资源,不断探索新型施工技术手段,带动水利工程建设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落实监管体制,可利于新型技术和管理的探索,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4结语
        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的加强施工技术才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率,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为水利工程提供了安全性与可靠性,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釆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做好勘探准备工作,健全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人才,水利工程应着重明确施工技术的重要性,重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才能够使工程有序开展,保障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促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筑与装饰,2019,000(014):97-98.
[2]张群.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048(005):49,58.
[3]关凯伦,李澜涛.关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新丝路:中旬,2019(3):0142-0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