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工程安全水平的提高已成为人们逐渐关注的民生问题,如何有效地管理建筑工程的安全已成为建筑行业的一大难题。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管理较复杂,程序较多,成本高于其他行业,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实际上并不简单。建筑业要预防事故,加强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本文就当前建筑行业出现的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1、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意义
1.1建筑工程具有特殊性
许多建筑物本身就具备形式多样、种类繁杂等特征,而在不同情况和条件下,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很容易遭到外部条件影响。对建筑物而言,大量复杂的建造工艺都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作为基础,例如程序的相互协调、多种技术的灵活应用等。要确保建筑工程能够正常开展,就必须对工程实施严格的管理,制订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控制整个施工流程,从而达到预计的工程质量标准,确保建筑工程能够高效率、低投入地完成。
1.2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必要性
建筑工程企业或单位的经济利益,以及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力,包括未来的发展情况,都和安全管理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建筑企业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水平与工程设施作为前提条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技力量和专业的安全管理理念,支持企业持续运作,并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2、目前建筑工程中出现的质量和安全管理问题
2.1对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从而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安全意识比较单薄,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有些企业抱着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偷工减料也不至于房倒屋塌,在施工中减少材料的用量或者擅自降低施工材料的强度等级,生产出一些“豆腐渣”工程,为人民的生活造成威胁。部分管理人员或施工人员对于建筑法律法规不够了解,甚至对于施工的技术规范没有很好地掌握,导致工人施工时对于建筑质量都抱着“差不多”的态度。这不仅是对居民不负责任,也是对施工人员自己不负责任。
2.2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
工地上的施工作业人员大多数都是农民工,他们受教育程度较低,很多都不是建筑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作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他们往往对于一些施工任务擅自作主,只凭经验施工,不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去操作,也导致了部分工程的施工质量不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较差,在施工现场有些甚至不戴安全帽,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有些甚至边干活边抽烟,作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2.3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部分工程项目缺乏科学的规范的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大多数建筑施工现场都缺乏安全员的现场监督,在开展施工工作之前,要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在实际工程中往往缺乏技术交底,有些技术交底比较笼统,不够具体,不能够达到技术交底的目的。另外,在施工现场经常会看到材料的任意堆放,造成施工现场杂乱,影响正常施工。大型机械缺乏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在施工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对工程质量和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3、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3.1做好施工图的审查工作
施工图的审查对于工程的后期施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施工图纸有误,在图纸审查过程中没有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导致施工无法继续进行,会延误工期,给工程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所以,在审查施工图纸时,要去相关人员科学地严谨地对施工图中的细节进行审查,对于施工图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地提出,通过多个部门协商后,拟定出解决方案,确保图纸设计的可靠性和可实施性,避免在施工中出现差错,保证工程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
3.2对进场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验
建筑材料是构成整个建筑物的微小元素,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对于进厂的材料要经过严格的验收,对于一些材料要进行实验区审核材料强度。对于材料的种类、性能、强度都要通过做实验去校核。对于满足施工要求的材料才可以投入施工中使用。例如,对于进厂的钢筋就要到有关部门做抗拉实验,得出钢筋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等主要参数,看看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对于混凝土要将试块送检,分组检验其抗压强度,检验其强度是否能够达到施工要求。
3.3保证施工过程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现场的施工过程是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施工过程是否规范、标准对建筑物成品的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并排除安全隐患,使工程能够顺利施工。有关人员要加强施工管理,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按照规范进行现场施工指导,对于隐蔽工程、建筑的重要部位或者薄弱地方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每一个施工工序都能够标准化施工。
4、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措施
4.1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
部分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相关部门要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增加资金的投入和人员的投入,定期对存在的风险项目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将存在的风险因素降到最低或者消除。按照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贯彻落实。
4.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责任意识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应该有针对性加强质量监督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培训,定期组织教育培训活动,促使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能够不断提升和完善专业知识,了解到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打造-直更高素质的监督管理队伍,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监理人员应该严格遵循相关要求和标准开展工作,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更加细致的检查到各个环节,对方案合理性进行严格的审核。同时,还要发挥自身的监理职责,保证建立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定期巡查和试验,确保各项监督管理工作可以贯穿到工程建设全过程,为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4.3完善监督巡查制度,强化监管能力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中,为了确保各项施工活动有序落实到实处,消除其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应该完善监督巡查制度,推行差别化质监方式组织开展工作,切实提升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人员数量较少,日常工作负担较大,所以可能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对于某些重点工程,对于关键部位需要适当的加强监管力度,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监督频率,有差别化开展管理工作,切实提升监督管理成效。周时,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需要各司其职,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并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可以及时有效的予以排查和解决。对于工程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直接关乎到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至少每周一次到两次,切实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效率,为后续施工活动有序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结语:建筑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只有把隐患扼杀在摇篮里,建筑才能成功建造。我国建筑安全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无论是建设者还是政府,都要从一开始就进行现场监督,逐步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吸取施工过程中的经验,提高安全质量管理水平,保证房屋的顺利施工。
参考文献:
[1]栾福敬.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15):231.
[2]李志伟.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8(05):97.
[3]姜英飞.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门窗,2017(08):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