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工程施工技术得到了提升,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是重要的施工技术,在工程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地下建筑工程有促进作用,基于此,文章从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特征出发,结合某建筑工程实例,针对深基坑支护施工及其管理措施展开了详细,以期推动建筑工程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特征;管理措施
1深基坑支护的技术特征
1.1多因素特点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深基坑开挖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进步,然而,由于基坑失稳而引发的各种安全问题也频繁岀现,很多的地区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已超过30%。造成深基坑失稳的原因有很多,如正式施工之前没有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用于施工的各类数据信息不准确,对于支护方案分析不具体,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监管工作不到位,施工材料、设备不合格或质量不高等。
1.2复杂性特点
在正式施工之前,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做好基坑工程的地质勘测工作,并对施工区域土壤的压力情况进行计算。然而,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对于地质的勘测不具体,计算出的土壤压力信息片面化,使得深基坑的安全性大大降低。另外,工作人员对土压计算的时候,都会使用库伦土压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条件的建立都是一些现象性的假设。在天气、季节等的变化下,土壤的质量也会发生改变,所计算的数据信息也会出现变化,从而土压结果不具有准确性。
2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地处市中心,总建筑面积约为12万m2,地下共有四层,面积约为3.7万m2,建筑高度为102.58m。本工程中基坑底部最深的相对标高为-22.7m,地基基础采用的是钢混梁板筏基,地下裙房与混凝土梁内均设有无粘结预应力筋。
该工程项目坐落于该市的中心繁华地段,场地周围全部是已有构筑物,从而导致了施工现场较为狭小。加之工程要求的工期比较紧,基坑土方开挖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容完成。若是以常规的放坡方式进行开挖,容易对基坑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无法保证施工安全有序进行,并且放坡开挖后会超过施工红线。若是用护坡桩进行施工,土方回填的费用较高、难度较大。通过对各种施工技术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并结合工程特点,最终决定采用以下联合支护方式,即混凝土灌注桩、锚杆、锚喷护壁,边开挖边支护。这样不会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也免去了回填及其相关费用,有助于确保工期和成本的节约。
3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
3.1混凝土灌注桩
鉴于本工程的施工场地较为狭小且地下水位较高,经过研究之后,决定采用旋挖钻机泥浆护壁的方式成孔,具体的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①正式钻孔前,需要先对施工现场的地面进行处理,通过处理使整个地面达到施工的平整度要求。在进行场地整平的同时,还应当在附近挖一条排水沟,借此来排除地表水,避免对基坑开挖和支护造成影响。可在施工现场内选取适当位置设置泥浆池,并在场地上进行试桩成孔,依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定出水准点;
②钻孔时,应向孔中注入适量的泥浆,保持泥浆液面始终高于地下水位1.0m以上,由此不但能够降低钻头发热的几率,而且还能起到护壁及减少泥浆阻力的作用;
③当孔底内残余的泥浆块被钻头全部磨碎成浆之后,便可将泥浆从孔内排出。当排出泥浆的比重达到1.0~1.1时,且手触无颗粒感便可结束清孔;
④清孔完成之后,应当及时将预先制作好的钢筋笼下放至孔内,并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在对钢筋笼进行埋设前,可在其上设置定位钢筋环,这样能够使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获得有效保证。本工程中,水下混凝土浇注采用的是导管法进行施工,为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应保证浇注的连续性,为避免孔内残留的泥浆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可以采用潜水泵进行抽取。这部分泥浆可以注入到贮浆槽内,并使其在槽内沉淀,浇筑混凝土时,要保证注浆管始终埋于混凝土中0.8~1.3m。
3.2锚杆支护
锚杆支护的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①本工程中使用的所有锚杆全部都是具有出厂合格证及质检报告的钢筋,水泥浆锚杆体的水采用的是42.5号普硅水泥;在正式开工前,需要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认锚杆的排数、孔深及孔距等参数,并进行施工放线,定出挡土墙及锚杆孔的位置;
②钻孔过程中,应当确保孔位的正确,并随时对锚孔位置进行调整,避免高低不齐或是相互交错的情况发生;钻进之后,应当对孔内的钻杆进行反复提插,同时用清水对孔底沉渣进行冲洗直至有清水流出后,方可接下一节钻杆;
③注浆前应当对注浆管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破裂或堵塞等情况,同时要将接口位置处绑扎牢固,以免浆液渗漏。灌注浆液前,应当先对管口进行封闭处理,然后接上压浆管便可开始注浆。在整个锚杆支护施工中,浆液的灌注是关键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工序,因此必须做好相关的记录,灌浆压力可控制在0.4~2.0MPa,可采用二次压力灌浆的方法进行施工,由此增强锚杆的抗拔力;
④施工过程中,应当遵循分段开挖、分段支护的原则进行,并做好以下工序的检查工作:锚杆位置、孔径、锚杆插入长度、浆液配合比、注浆压力及注浆量等。
3.3锚喷护壁
①锚杆体采用的是直径22的钢筋,采用双面焊接技术进行钢筋连接,搭接长度应当大于或等于5d;
②采用分层分段的方式进行开挖,边挖边支护。钻孔时可以用空气冲击钻成孔,根据设计要求,孔径应当大于14cm。依据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孔深的最大允许偏差为-20cm,打设角应当控制在3~8°,如果施工中遇到障碍物时,可作适当调整;
③注浆浆液的配比为1:0.45(水:水泥)。制备过程中,可以加入3‰的三乙醇胺,注浆压力应当控制在0.5MPa以上。注浆完毕后,应当对坡面进行修整,并对坡面到地下室墙体之间的距离进行严格控制;
④在喷射混凝土墙面前,应当在坡面上作喷射厚度的标记。本工程中混凝土面层的喷射厚度为5.0cm,喷射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进行,并在喷射完毕后对面层进行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d。
4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管理措施
4.1加强专项施工审核力度,优化组织管理
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前,相关人员必须根据施工要求,认真组织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在明确施工难度与工序交叉关系的同时,掌握项目重点、工序矛盾,从而编制出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在及时报告建立部门审核的过程中,让施工单位必须在批复后才能进行施工。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必须健全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在完善专业人员储备、培养的过程中,根据施工类型,选用不同的人才进行管理。在项目施工中,为了严控人员管理进程,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施工工序质量要求、作业程序,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岗位管理能力;对于操作人员必须具有认可的上岗证,对于离岗较长或者新进的人员,必须做好岗前培训工作,进而不断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操作水平。
4.2施工监测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应当做好相关的监测工作,具体的监测要点如下:可以使用测斜仪加读数仪对围护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测量,量测的深度可控制在基坑底部2.0m的范围之内,并以此作为监测及衡量的标准依据;可在基坑周边范围外设置10个参照点,借此来形成水准测量监测网,并用水准仪进行引测,对各个监测点的高程进行测量;应对钻孔灌注桩的桩顶水平位移进行量测,可以布设20个水平位移点,并对各个点与轴线之间的偏距进行量取,然后通过对两次偏距的比较得出水平位移量,看是否在规范标准的允许范围之内。
5结语
深基坑支护对建筑项目质量具备关键的影响,作为一项循序渐进的项目。在施工技术管理中施工部门一定要依照设计规范和施工要求,在边监测、边施工的时候,防止盲目、野蛮施工对整个项目导致的不良影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特征施工管理人员要全面掌握,要结合施工现场的现实状况,全面的认识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才可以保证建筑基础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靳成周.地基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3).
[2]胡琦,张逸,方华建,等.周边环境复杂的深基坑工程支护设计和位移监测[J].建筑施工,2020(2):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