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刘思佳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26卷3月第8期   作者:刘思佳
[导读] 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前进。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确保工程整体施工建设效果、确保工程如期完成的一个基础。
        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前进。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确保工程整体施工建设效果、确保工程如期完成的一个基础。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BIM技术,需要准确掌握BIM技术的实践特点,将其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进行结合,从而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应用
        引言
        全面优化BIM技术在工程造价中应用方案,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效果,必须着重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力度,节约成本支出,提升建筑项目工程效益,则必须大力加强项目工程造价审计管理工作,细化施工造价预算,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努力实现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做好单价与费用支出审核工作,对于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提升施工方案可操作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1BIM技术的定义、原理
        1.1BIM技术的定义
        BIM技术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建筑模型来促进建筑工程不同过程的工作进展,其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即information。信息技术不仅在建筑方案的数据整理、核实和计算等方面有较多的应用,还能够通过模型的建立促进建筑图纸的审核过程中空间维度的提高,使建筑工程的图纸设计能够克服更多人类大脑难以完成的多维度思考的问题,有利于减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图纸设计不合理而出现的工期延误、施工中止等问题。
        1.2BIM技术的原理
        BIM技术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将建筑工程中实际的产品针对性地不断缩放、具体化不断提高而解决数据、信息的一项技术原理。归根结底来说,无论是否采用BIM技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会发生变化的是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和精确度及工作效率。目前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反映因素就是社会中某一项生产工作或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2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2.1在决策阶段的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状况是否良好,与其建设质量是否可靠、管理水平能否提升密切相关。因此,为了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决策阶段的科学管理,首先要正确应用BIM技术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运用BIM技术构建立体化信息模型,处理好整体模型与局部模型的结构关系,努力实现对丰富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确保项目决策制定与实施有效性。另一方面,利用BIM技术做好施工方案可行性、成本经济性、电气系统设计、施工图纸审核等方面的工作,这样有助于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其次,要利用BIM技术模型做好建筑项目工程的指导工作,认真分析工程决策方案的合理性,科学配置建筑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资源,尽量降低能耗。与此同时,要做好工程造价计算工作,确保计算结果的精确度,这样方能获取更高的项目投资效益。再次,要对建筑项目工程造价进行限额管控,禁止不必要的浪费,科学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确保所配置的资源能够满足后期的施工要求。
        2.2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根据相关标准,建筑工程设计费用一般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费用的3-5%,但是设计方案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施工费用。基于此,针对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也非常重要。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运用BIM进行管理,可以通过三维立体模型建设对应的施工场地模型、建筑结构模型、设施运用模型、施工建设模型等,在此基础上运行协同技术对其进行模拟仿真,得到对应的三维立体图像,这可以为设计人员提供具体的设计环境和思路,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完善具体的设计方案和图纸,并结合实际对其进行协调和优化处理,有效保证建设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不仅如此,根据BIM技术得到的设计施工方案,可以为后续施工量的计算提供支持,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概算提高详细的参考数据,进而为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管理提供基础。
        2.3招投标阶段的应用
        在此阶段中,BIM软件有招标工程量的估值模型,能够严格控制和计算工程量估值,并详细按照列表数量以及估值规则进行计算,保证工程量和具体估值的准确性,得出具体数据后,还能生成招投标文件。招标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按照招标文件悬挂配额,同时结合自身施工水平和技术按照配合数量进行计算,完成施工估值。三维计算软件内容在我国所有地区的配额情况下,能够完成配额和产出结果。
        2.3施工阶段的应用
        正式开始施工前,可利用BIM技术对各专业机电管线深化出图,满足房间的净高要求和使用功能,消除影响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潜在问题,避免工期延误、材料计划错误等,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搭建BIM模型时,添加时间维度参数,以动态的形式,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找出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问题,制定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加以处理。由于建立了多方、多专业的有效沟通机制,BIM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变更,结合各参建方自身技术强项,促使各参建方共同参与并进行多层次多专业的三维碰撞检查以及图纸会审。利用可视化特点提出的直观碰撞问题报告,将施工技术方案难点在前期进行推演,施工深化前置,大幅度提升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基于BIM技术的施工现场管理,可以结合轻量化管理平台,实现施工现场各方信息对等,提高工作效率。轻量化平台能将模型与图纸信息、变更信息、质量信息、进度信息、安全信息、成本信息等详细的工程信息资料集成,形成多维信息模型,为工程项目各参与方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交流协作平台,合理安排施工现场的采购计划、人员计划、进度计划等,为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
        2.4竣工阶段的应用
        首先,BIM技术在竣工阶段的应用效果关系建筑项目效益、造价管理质量和成本控制效果,在此阶段,应该将BIM技术应用于项目竣工阶段管理计划实施中,高效地完成工程总量的核对工作,控制好工程造价的施工成本,实现丰富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价值最大化,使得处于竣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效果更加明显,更好地体现出BIM技术的利用价值。其次,运用BIM技术及其信息模式做好计价管理工作,同时,应根据计价工作特征,处理好与计价细节相关的问题。利用BIM技术来完成数据信息的整理工作,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具象化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最后,利用BIM技术构建工程的三维模型,明确模型各个节点所对应的造价情况,将每个节点作为工程造价的对比基础,从而加强工程造价的控制力度,节约建筑工程的成本开支,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效率。
        结语
        总之,BIM技术的及时应用,能够全方位地优化传统造价管理工作,从而在确保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上,使造价管理工作更加精准、科学。因此,有关企业应当及时引入并且充分掌握BIM技术,并对建筑工程每个环节的造价展开合理分析,从而在保证施工效率、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洁.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03.
        [2]许俊青,陆惠民.基于BIM的建筑供应链信息流模型的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8,02.
        [3]英华,程辉.BIM技术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26):260-261.
        [4]何松松,周胜利.基于BIM5D技术的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创新[J].项目管理技术,2019(10):83-86.
        [5]李静,方后春,罗春贺.基于BIM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9,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