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7期   作者:韩淑娟,汪亚兵,葛颖
[导读] 对2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摘 要]目的:对2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进患者康复。方法:以询问和观察为主。结果: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焦虑、无助等心理表现。结论: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缓解患者心理问题,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问题;护理;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会引起疾病,临床上可表现为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等。此次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一种以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可以持续人传人,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传播途径有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感染后一般症状有: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甚至可无明显发热。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来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我院为收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呼吸内科二病区作为隔离病房从 2020年1月26日-2月29日共接收确诊病例21例,在支援隔离病房救治护理工作中,我们通过对21例病人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掌握其特点,并实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其治疗效果及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般资料:本组共计21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男性 11例,女性10例,年龄为21-71岁。
1护理问题
1.1恐慌、焦虑
  在护理新型冠状肺炎病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患者表现出极大的恐慌。新冠肺炎在2020年新年伊始开始大幅度蔓延,疫情愈演愈烈,同地震、火灾、风暴等一样,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使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患者自身却无能为力,因而此次疫情给患者带来灾难和打击不言而喻。患者在住院期间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不了解疾病的转归及对人体的远期影响,加疾病本身传染性极强,使患者身心受到极大的痛苦,从而出现恐慌焦虑等心理反应。
1.2孤独、无助
        患者忍受与家人分离的痛苦,进入隔离病房与外界隔绝,使患者的生活节奏受到严重干扰,陷入无序的状态。患者除了忍受疼痛、功能受限等疾病的折磨外,陌生的环境、身穿防护衣的医务人员及严肃的工作态度、各种日常活动的限制、病房内的各种医疗仪器、其他患者病情变化等均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而患者却无力摆脱这种情境,均增加了患者的孤独无助感。
1.3消极抑郁及过度关注双向矛盾
        个别患者由于治疗不理想,行为表现为表情淡漠、郁郁寡欢、情绪低落、哭泣、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对周围任何事物都唤不起兴趣。他们既对医务人员的治疗心存疑虑对愈后失去信心,又渴望医生多多关注自己,继续治疗早日康复。对各种检查、治疗均采取消极态度,事后又对自己的检查结果过度的关注,要医生对治疗给予一定的承诺等[1]。
1.4对未来缺乏信心
        患者担心出院会遭到同事、朋友的冷落、歧视,人们会像回避病毒一样回避他们,不被人尊重,失去了自尊,对未来失去信心。


2护理措施
2.1帮助患者战胜恐慌感
  新型冠状病毒作为一种新的病毒,患者获取的相关知识基本来源于网络,获取的内容比较片面,这种“未知”和“不确定性”加重了患者的恐慌。护理工作中,我们制作了新冠状肺炎的科普知识,通过云随访发送到患者手机,督促患者点击学习。帮助患者关注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了解当前疫情的进展及专业机构发布的防护知识,不轻易相信未经核实的信息,更不以讹传讹。治疗期间,和主管医生沟通,适时告知患者的病情,目前治疗方案,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检查结果等,使患者知晓自己的治疗情况,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对待疾病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2.2关心患者,帮助其缓解孤独无助感
  在隔离病房中,患者脱离家庭支持系统,所有的护理工作均由护士完成。打扫卫生,打水送饭,协助生活护理等,我们每天都在努力用自已的行动关心患者,以患者需要为中心,使患者感觉到我们也可以被他们依赖,成为他们的亲人。除了满足患者生活需要外,我们还带领患者听音乐、打太极拳、做肺部康复操等作为娱乐方式来转移患者注意力。家属不能探视期间,我们鼓励患者用手机亲人、朋友多联系,表达心中感想,取得家庭支持与理解[2]。
2.3医-护合作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士在和患者的日常接触中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多和患者聊天、谈心,了解患者的需要。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感受,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耐心安慰,对患者表示同情和理解,使不良情绪及时得到宣泄,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医生每天查房时给患者讲解肺炎目前的控制及治疗,告诉患者新型冠状肺炎为可治愈性疾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除此之外多鼓励患者,及时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睡眠、饮食等问题,给与处理,使患者感受到医生对他们的关爱。医务人员工作时多给患者讲解康复患者的事例,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康复的希望。
2.4鼓励、帮助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
        目前患者出院是按照《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出院标准执行的,出院后一般仍要求自我隔离2周,患者应提前与家属沟通做好居家隔离准备。患者出院时重点加强其出院指导:(1)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通差的地方。(2)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后食用。(3)居室保持清洁,勤开窗,经常通风。(4)随时保持手卫生,咳嗽、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动水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5)保持良好的卫生和健康习惯,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于有盖垃圾桶内。(5)做好个人的健康监测,注意营养,适度运动,随着体力的恢复可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身体疲劳为宜。(6)科学调适心理,学习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保持平和心态。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把无助、失望、不满意等负性情绪及时发泄出来,可打电话与朋友或病友进行沟通,交换情绪和看法,彼此间获得稳定的情感支持[3]。(7)帮助患者重建现实可行的未来生活目标。除指导病人外,医院和疾病预防部门建立随访健康卡,医护人员定期进行随访,及时调整患者回归社会的心理应对能力。
结论 当人们遭遇重大危险事件时,大部分的受害者会出现恐惧、焦虑、孤独无助等心理变化,而心理变化对疾病的康复及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医务人员在诊治及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心理反应,避免痛苦长期化和复杂化。我们通过对21例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适当地心理干预,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对疾病的转归和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王高远;徐斌;徐洪港;王瑞;涂俊;吴磊;姜少伟;张瀚元.膝关节急性与慢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疗效的对比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9 54(3)491-495
[2]冯永惠;王丽莉.康复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中国城乡企业卫生[J].- 2015,6 (3):149-151.
[3]马秀英.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J] 2017, 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