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护理辅助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7期   作者:何燕
[导读] 观察心理护理辅助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辅助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抑郁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心理护理辅助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未行心理护理辅助)与实验组(31例:行心理护理辅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辅助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障碍,同时有利于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
        【关键词】心理护理;抑郁症;睡眠障碍

        抑郁症患者以长期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近几年伴随我国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抑郁症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抑郁症确诊患者约为3.4亿,抑郁症患者在长期情绪低落的同时可伴随不同程度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可影响患者脑细胞正常功能,继而不利于抑郁症的控制[1]。本次研究为论证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31例未行心理护理辅助患者与31例行心理护理辅助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障碍以及抑郁症状改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行心理护理辅助(n=31):男、女分别16例、15例,年龄/平均年龄为:21岁~51岁、(41.82±1.42)岁,病程/平均病程为:1个月~6个月,(3.52±0.14)个月。对照组未行心理护理辅助(n=31):男、女分别17例、14例,年龄/平均年龄为:21岁~54岁、(41.81±1.45)岁,病程/平均病程为:1个月~6个月,(3.56±0.15)个月。本次研究对象在性别、平均年龄以及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验证无明显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参考我国第2版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抑郁症相关内容[2],患者均长期情绪低落,符合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此外,患者睡眠失调。(2)患者均在参与本次研究前未接受过心理护理干预,且患者神志、精神、认知以及言语沟通正常,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伴神志、精神、认知以及言语沟障碍患者。(2)排除诊疗资料缺失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未开展心理护理辅助治疗,护理人员遵照医嘱给药并结合临床病情控制良好案例,强调规律用药,积极配合临床诊疗对患者疾病控制的重要性。此外,为提升患者睡眠质量,请患者夜间按时上床休息,尽量使用色调比较柔和的床帘,夜间避免室内有亮光,并保证室内温度保持在适宜温度。
    1.3.2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辅助,心理护理辅助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为避免患者对心理护理辅助干预产生抗拒,在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认真聆听患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了解患者既往遭遇以及患者反应,判断患者心理活动,促使患者通过倾诉发泄自身负面情绪,为患者的遭遇表示同情与理解,以赢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2)护理人员结合自身所学,结合患者病情,告知患者身体不适、精神状态不佳产生原因,借助患者相关检查结果,促使患者接受自身疾病。在列举临床诊疗成功案例的同时护理人员可为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专家视频资料,纠正患者疾病错误认知,使患者全面、科学的认知自我疾病。(3)护理人员可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鼓励患者尝试与他人沟通,勇敢表达自身主观意见,从而积极、主动解决与他人遇到的问题,协助患者克服自卑、害羞等负面心理,提升患者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可鼓励患者在睡眠前2h行散步、慢跑等活动,并在运动后沐浴,以舒缓疲惫。在睡眠前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以促进睡眠,避免夜间饮茶。
1.4观察指标
借助PSQI指数(0分至21分)判断患者睡眠障碍,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障碍越重;借助SDS量表(0分至100分)判断患者抑郁症状,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症状越重。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系统处理结果数据,(±s)表示的平均值应用t 检验,P值低于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睡眠障碍以及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PSQI指数比对照组低,SDS量表得分比对照组低。

3讨论
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发现约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低,充足的睡眠对维持机体各项脏器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医师通过给予安眠类药物,以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忽视患者认知、心理、情绪对患者病情造成的影响[3]。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心理辅助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认知与心理情绪,从而判断患者抑郁症睡眠障碍动机,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开展心理干预,并鼓励患者积极运动,从而调动患者积极情绪,以抵抗负面情绪[4]。
本次研究显示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升,抑郁症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综上所述,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心理护理辅助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荣.心理护理辅助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7):231.
[2]季建林.提高对抑郁症的识别、诊断和治愈——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2版)简介[J].心理与健康,2016,(5):15-17.
[3]谢芳.综合心理干预在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99-101.
[4]李玉子.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0):18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