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油管失效原因及防范措施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月9期   作者:杨迪
[导读] 油管的失效问题是普遍存在并一直困扰着油田生产的大问题,
        摘要:油管的失效问题是普遍存在并一直困扰着油田生产的大问题,油管长期在含油、气、水、聚合物等的复杂环境中工作,并承受液柱力、摩擦力、交变载荷,特别是当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由抽油机井油管失效造成的故障明显增加,这不仅增加了作业费用,使原油成本增加,效益下降,同时还影响原油产量,给生产管理带来诸多困难。本文就油管失效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油管 失效 损坏 丝扣
        一、油管失效原因分析
        1 现场施工操作对油管造成的损坏
        1.1 斜扣硬上致使油管丝扣损坏
        上一根公扣与下一根母扣同时损坏,丝扣损坏段从丝扣始端开始逐渐均匀推进,并且从始端向末端刮削前进,在损坏段表面覆有环状或长条丝状铁丝,损坏的丝扣段表面与油管本体表面平行,无坑孔变形。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1)由于修井时井架竖立不正,使游动滑车在自重静态下与井口中心线不在一条直线上,当油管悬吊起时,在自重作用下而偏离井口,上扣时便出现斜扣;
        (2)游动滑车虽与井口对正,但由于滑车摆幅较大,未等滑车静止便进行上扣,出现斜扣;
        (3)游动滑车下放过低甚至压在油管上端而出现斜扣;
        (4)油管弯曲在上扣时出现斜扣。
        1.2 滑道滑行对油管的损坏
        (1)油管在滑道上滑行时,当滑行油管长度大于滑道长度时,滑行时对丝扣损坏很大。小滑车中心部位的胶皮由于长期使用已经损坏,不能有效的保护油管的丝扣部位。
        (2)油管滑行时对滑道油管的损坏。由于油管在滑道上滑行,从而使滑道油管本体形成痕迹,随着滑行根数增加,沟痕越深。而且这样的沟痕通常表现为越靠近井口,沟痕越浅。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各基层作业施工小队主要领导责任心不强,队伍管理制度不健全,职工质量意识淡薄,使职工的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没有彻底根除;没有严格执行井下作业施工质量标准,没按“三标”施工;新作业、新形象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1.3 由于击打、碰撞、咬伤等使油管失效
        (1)作业时由于击打、碰撞在油管表面留下内陷的坑痕,导致管径缩小,活塞通不过造成工序返工或勉强通过而加剧杆、管摩擦导致漏失。同时击打、碰撞使油管表面的防护层脱落,被腐蚀介质腐蚀,造成油管失效加速。
        (2)由于液压钳打滑,将油管表面保护层刮削掉,引起腐蚀加剧;频繁作业屡次在同一部位咬伤、刮削使管壁变薄,引起本体漏失甚至在负荷过大时从该处断裂。如ST3-5-790井作业时,由于液压钳打滑导致部分油管不同程度地被咬伤。
        (3)解卡、打捞造成管柱强度变化。由于套管变形或井下管柱失效,管柱被卡或脱落,活动解卡时大力上拔和快速下放管柱,造成疲劳破坏。脱落的管柱在脱落时弯曲变形,甚至蹲成麻花状,导致油管变形,无法再用。
        2 磨损致使油管失效
        2.1 套管对油管的磨损
        由于井斜、地层的蠕变,套管弯曲变形形成“拐点”,使油管产生弯曲,再加上油管随抽油杆运动而不断转动或伸缩,从而造成油管外壁与套管的严重磨损。
        2.2 抽油杆对油管的磨损
        抽油杆在油管内不断往复运动,有时会造成严重的杆管偏磨。

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油管的弯曲;其次,油井泵挂越深,杆管偏磨越严重,泵挂深,抽油杆柱的负荷增大,抽油杆疲劳强度降低快,抽油杆柱在下行弯曲时与油管内壁接触面的应力增大,导致偏磨加剧;再次,油井生产过程中,冲次越快,对杆管偏磨也会造成较大影响。
        3 腐蚀致使油管失效
        当井内存在大量产出水时,水会直接接触金属,腐蚀速度增加。摩擦的润滑剂由原油变为产出水,由于失去原油的润滑作用,油管内壁和抽油杆磨损速度加快,磨损严重。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油管金属不断被井液腐蚀,特别是当油管遭受击打、碰撞和咬伤表面防护层、露出内层金属时腐蚀加剧,在油管表面形成不同形状、体积的腐蚀,造成油管漏失。
        4 材质以及加工工艺不合格对油管的损坏
        (1)由于油管的材质或加工工艺不合格,使油管的强度、防腐、耐磨等性能降低或温度骤变时因伸缩系数不同而出现弯曲。
        (2)因油管丝扣扣型及锥度不合格,致使其母扣不能很好的配合,丝扣密封性差,造成油管漏失。
        (3)简单的修复油管,不仅丝扣不合格,而且未经任何强度处理便投入使用,经多次作业后,丝扣严重磨损,出现漏失甚至脱落。
        二、油管损坏造成失效的防范措施
        根据油管失效机理分析,结合生产实际,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油管失效:
        1 加强油管作业管理
        加强作业质量管理和监督,避免人为因素损害油管;杜绝斜扣硬上、丝扣猛上,击打、碰撞、液压钳咬伤油管;平稳操作,严禁高速起、下钻,避免造成磕碰、顿钻等事故的发生。另外,针对提下内衬管施工,采取在小滑车上加胶皮护垫,转运内衬管使用丝扣护帽等措施,来保护内衬管丝扣。施工中严格按照井下作业操作规程施工,将作业工序质量控制点分解到岗位,提高措施井和维护井作业效果,延长油水井的寿命。        2 有效治理杆管偏磨
        由于井况造成的抽油杆偏磨现象是无法避免的,通过使用防偏磨工艺可有效减缓偏磨现象,加强地层压力回升,合理控制油井沉没度,上提油井泵挂,可有效降低抽油杆应力,相应的可有效降低杆管之间的摩擦力,是减缓抽油杆偏磨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杆管偏磨治标技术上,主要从延长抽油杆和油管的磨损时间上考虑,这些技术包括:使用内衬管完井、杆柱扶正、抗磨副、小直径接箍、纺锤接箍等。
        3 采取防腐措施
        使用外加厚油管,因为外加厚油管是加厚油管的螺纹端,即增大螺纹外径,可以增加螺纹处的有效承载面积,降低螺纹处的平均应力水平,减少油管的断裂失效。防腐油管种类有很多,例如脉冲真空氮化防腐油管、涂料油管、自催化镍-磷合金镀层防腐管等,根据不同的油井情况选择相应的防腐油管类型。还可以应用缓蚀剂,减缓井液腐蚀的影响。
        4 控制油管质量
        控制油管螺纹的加工质量,匹配管箍的锥度,保证加工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达到标准。在采购、加工油管时,对油管螺纹的质量、规格要求按照API标准写入合同文本,并与乙方签定风险合同,由技术监督部门、使用单位和采购单位三家共同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实施风险评价,加强对油管螺纹的装配监督管理,从而延长油管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维修次数,提高经济效益,从本质上解决油管螺纹易粘扣及不耐用的问题。
        三、结束语
        油管失效是井下作业施工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油管质量是直接关系到井下作业施工质量,也是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因之一。油管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提高作业质量,可以避免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油管失效;加强偏磨井的综合治理,可有效减缓磨损速度,延长油管使用寿命;确保油管材料硬度,改进加工工艺,避免使用劣质油管;优化施工设计,加强油水井日常维护管理,延长生产周期,是保护油管的重要途径;建立一套完整的油管鉴定及管理体系,确保油管的质量和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鹤林.石油管柱失效分析及预防[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2] 崔旭明.油管的疲劳强度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03,20(1):128―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