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病虫防治情况不断的加重,森林病虫害防治对于整个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相关性的基础上,对如何有效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影响
引言
随着现阶段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因素也逐年增多。在进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森林病虫害是最主要的灾害之一,其会像火灾、水灾一样具有非常严重的毁灭性和危害性,而且病虫害还有着生物灾害所具有的艰巨性、治理的长期性以及特殊性等特点。想要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就必须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1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意义
1.1提升生物多样化发展水平
森林资源内部结构是由种类多样化的生物所组成,包含各类植物以及植物、微生物等。森林资源在日常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类病虫害,如果病虫害的为害比较大,则容易引发各类动植物大量死亡,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只有各类动植物多样化发展,才能更好地维持自然界的平衡,因此生物多样化发展和自然界的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强化对森林资源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森林资源的健康生长,同时也为动物资源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不断地促进森林中动植物的多样化发展,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奠定良好的基础。
1.2为林业系统的稳定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森林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天然资源库,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森林资源的组成也十分丰富。病虫害的出现不仅对森林树种培育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最为严重时将对森林内容系统平衡产生严重的影响,造成森林系统自身防御能力下降。如果出现严重的病虫害,森林中各类资源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巨大破坏。所以,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将为生物系统的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策略
2.1促使工作人员转变思想观念
首先,林业部门应要求工作人员注重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在内部贯彻落实生态环境建设理念,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要深入基层,深入了解森林病虫害的类型、成因以及危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对策。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国内外治理病虫害的案例,并从中汲取优秀的经验。其次,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某地区林业部门为提升防治效果,将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让辖区内所有的林场都承担相应的任务和责任,通过双目标管理责任机制的有效运行,对责任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其中辖区政府部门需要承担的目标管理责任为成灾率,而辖区林场和林业站承担的目标责任为无公害防治和测报准确率。此外,就实际情况而言,森林病虫害属于一种可防可控的生物灾害,为降低森林病虫害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林业部门应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尽量从根源上消除病虫害隐患,从而保证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2.2掌握防治方法
森林病害能够影响植物生长状态,导致植物发育不良、甚至死亡,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构成,会对林业经济造成损失,阻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森林病害有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和衰退病等3种,要在保障林木成活的基础上进行防治,采取预防性治疗,维持林木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森林病害防治方法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微生物防治,防治过程一般采取多种方法结合,因势利导地进行防治。森林虫害多采取喷洒化学药剂的方法,初期治疗效果明显。但是长期使用化学药剂,病虫对化学药剂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不佳。病虫防治还可以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
例如,松毛虫是食叶性森林害虫,当虫害发生时会取食树叶、树冠,危害林木生长且危害面较广,严重时可以造成次期性害虫侵入、树木死亡。研究发现,在树干上缠胶带的方法可以防治虫害,胶带可以阻止松毛虫上树,进而不会对树木造成危害,缠胶带的方法操作简单,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有很大使用前景,可以有效减少森林虫害的发生。
2.3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检疫和监测
在进行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如果对林业生态环境的预报和监测工作不够重视,落实不到位,就可能会发生病虫害事件,严重的甚至会扩大病虫害范围。因此,相关林业部门必须制定完善的常规预报监测机制,指定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对林业进行预报和监测,及时标注并上报可能存在病虫害威胁的地区,并在日常监测表中做好记录,确保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连续性和有效性,为后续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数据信息。
2.4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的关键,就是通过某些生物来达到防治病虫害发生的目的。目前常见的生物防治技术,就是通过引进病虫的天敌来消灭病虫,常见的策略包括:1)将单纯林改造为混交林,这样可以让鸟类以及益虫有理想的生存环境,增强对各种鸟类的吸引力;而到了鸟类的繁殖季节,可以考虑适当投放部分昆虫,满足鸟类的捕食需求,保证鸟群的稳定性。2)若本地区病虫的天敌少,可以尝试从外地引进新的捕食性昆虫,也是有效的应对措施。
2.5构建预防机制
构建预警机制,可以帮助林业部门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现状进行掌握,并结合防治经验,对病虫害进行分析,准确预测病虫害的发展趋势,从而在根源上清除病虫害隐患,降低其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造成的影响;某地区林业部门积极响应上级林业部门的要求,构建了集镇林业站、村监测点于一体的森林病虫害监测体系,使工作人员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工作人员通过科技设备的使用,对监测情况进行记录。据了解得知,林业部门工作人员秉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深入林区,逐级排查,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在发现病虫害的苗头后,会在地图上标志风险区域,然后向上级反馈情况,最后由林业部门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比如:在2015年工作人员在检查诱捕器时,发现某林区诱捕器捕捉到了美国白蛾,这个害虫属于入侵物种,危害极大,工作人员当即将实际情况整理成报告,并递交给主管部门。
2.6最大限度地以生物多样性来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在对森林病虫害实施防治工作时,一般人们喜欢用化学药物喷洒的方式将病虫害消灭。虽然这种方式效果比较良好,但在季节变换的情况下,森林病虫害的抵抗力和为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如果继续使用药物杀虫的方式,其效果却往往不尽如意。同时,大量使用化学药物,在病虫害杀死的同时,还对森林中的树木以及动物健康产生相应的影响,破坏了森林自然生态系统的产生。所以,林业工作人员要按照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最大化地使用生物防治的工作举措,积极选择病虫害的天敌,从根本上断绝病虫的繁衍,对林业资源保护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要注意,对于这种方法的使用要按照生物科学的原则,使其效能发挥最大化。
结语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生态平衡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森林系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维护者。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实际森林病虫害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重视程度,在实践工作中予以更正,要构建出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防护体系,提升防护效率,实现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敬领.对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5,(24):91-92.
[2]谢林忠,谢岳峰.浅析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