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红线内地下管线探测档案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月9期   作者:张春颖
[导读] 建筑红线内地下管线是指埋设于建设用地红线内地下的电力
        内容提要:建筑红线内地下管线是指埋设于建设用地红线内地下的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燃气、供热、给水、排水、安全监控等管线,是供用户使用的终端管线,担负着各种能源的输送、各种信息的传输以及各种废污的排放,用地红线内的任何建筑均离不开地下管线这一重要的、隐蔽的基础设施,被喻为城市的生命线,因此,如果建筑红线内地下管线探测档案不规范、不准确,就会给日后的施工、维护和利用埋下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城市的整体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关键词:建筑红线内 地下管线 探测档案 研究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各地相继完成了新一轮城市地下管线(市政)普查工作,部分城市还开展了建筑红线内地下管线普查与测绘工作,形成了城市地下管线“一张网”,并建成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安全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青岛市城建档案馆要求自2012年6月之后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建设单位,在报送建筑工程竣工档案时,同步报送建筑红线内地下管线探测档案,并与建在我馆的青岛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市政)联网,不断地形成和丰富了青岛市地下管线“一张网”。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人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一、实施地下管线探测的意义
        建筑红线内地下管线是指埋设于建设用地红线内地下的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燃气、供热、给水、排水、安全监控等管线,是供用户使用的终端管线,它关系到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衣、食、住、行和运行、生产、安全,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料的完整性、信息的准确性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健康发展。建筑红线内地下管线不仅是解决城市地下管线“最后一公里”运行安全问题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数据支撑。
        二、地下管线探测档案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问题。一是标准不够细化问题,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有国标,部分省、市根据各自实际出台了相应的规范进行了细化,但仍有一些城市没有制定建筑红线内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范或细则,因此造成建筑红线内的管线探测及表达上存在标准不清、无据可依问题,例如,管线取舍问题,都需要测那些管线(景观灯、监控、安保管线测不测)?管径测到多少?分支(入户)管线测不测?测至什么位置?等等;二是是否要求报送管线数据库文件问题,测绘单位形成的测绘成果往往只有建筑红线内管网测量竣工图、技术报告(含成果表)、DWG数据文件,没有带属性信息的MDB数据库文件或shp格式的数据文件,这就给没有建成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城市对外提供利用服务造成一定的困难,看不到管线属性等信息。
(二)图面注记问题。一是存在管线注记符号错误问题,例如热力管线段埋深为负值,理应为架空管线,图上却不是用架空管线标示;二是存在管线图未标注各类管线的市政管线接入点问题。
(三)逻辑关系问题。一是存在管线不连续、断开或去向不明问题;二是存在污水管线与雨水管线连接问题;三是存在雨水、污水管线逆流或流向不明问题。
(四)准确性问题。一是存在探测管线位置与实际埋设情况不符问题,由于大部分管线都是覆土后探测的,受限于现有的探测手段,难免会出现探测管线位置与实际埋设位置不一致问题;二是存在探测成果过度依赖解析方法或现场人员靠记忆指认问题,由于管线覆土后部分材质管线很难探测,测绘单位往往依靠建设单位提供的各专业管线竣工图来解析管线位置,或通过施工人员现场指认确定管线位置。
(五)图纸编绘问题。

一是存在综合管线图未按照要求编制成彩色地图或管线颜色错误问题;二是存在管线图没有地形数据和图例问题;三是存在管线图图面标注信息重叠压盖问题。
(六)管线接边问题。存在管线没有测至市政管线连接处或连接误差超限问题,测绘单位往往只测到建筑红线,没有测至红线外与市政管网连接处,这就造成了建筑红线内小管网没有与大市政管网连接,未形成“一张网”,有的虽测至市政管网,但测量误差超限。
(七)检查软件问题。管理单位在检查测绘单位管线测量成果时,由于使用的软件已设定检查条件,受限于编制软件人员的外业经验,使得预设的检查条件的逻辑关系不全、不细、不合理,依此来判断管线逻辑关系是否合理,有时会造成了不必要的返工或时间浪费。例如,由于部分小区不具备条件,进入建筑红线只有一根主供水管线,然后分饮用水和消防用水,但如果软件编制时没有考虑到类似情况,就会出现管线不连续或逻辑错误等等。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标准规范。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城市的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范,增加建筑红线内地下管线探测的相关要求,并出台实施细则,使得探测单位有据可依。
         (二)覆土前进行竣工测量。要想解决探测成果中管线位置不准确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覆土前竣工测量,否则靠现有的管线探测技术手段,很难探出非金属材质管线以及管线变径、遇障碍物拐弯、交汇时上翻下翻等等一些细节变化,由于管线路由限制、绿化覆盖、或施工中遇到难挖的加硬石头或障碍物而人为改变管线方向(特别是非刚性管线)等等原因,使得这些情况普遍存在,同时也造成红线内规划的综合管网图与施工后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
         (三)加强培训。组织管线探测人员对地下管线相关技术规范进行专业学习、培训,通过研讨、座谈、交流、技术比武等方式,加深对技术规范的理解,增强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提高管线探测成果的质量。
         (四)强化管理。一是要求管理者或测绘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要对管线探测成果实施分级检查;三是要求管线专业单位提供专业竣工图,同时依据规划核准的管网综合图,作为查找漏测、少测等探测粗差的参考依据。
        建筑红线内地下管线探测档案是建筑红线内整个项目档案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隐蔽属性,因此它的准确、完整、齐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探测管线档案的管理者,还是探测管线档案的生产者,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为社会提供可靠的建筑红线内地下管线信息产品和信息利用服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