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拆解对土壤的污染及生态修复分析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秦胜涛
[导读] 摘要:固废拆解在我国已进行多年,由于前期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与对固废拆解的认识不够充分,不了解固废拆解会带来的危害,专业技术水平不足,因此在进行固废拆解时,往往采用简单的露天焚烧、酸洗拆解回收等方式来处理这些固体废弃物,将产生的具有污染性的污水、污油等污染物随意倾倒,在这些过程中对固废拆解地周边的土壤造成了伤害,同时还会影响该地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郑州永邦新能源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1
        摘要:固废拆解在我国已进行多年,由于前期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与对固废拆解的认识不够充分,不了解固废拆解会带来的危害,专业技术水平不足,因此在进行固废拆解时,往往采用简单的露天焚烧、酸洗拆解回收等方式来处理这些固体废弃物,将产生的具有污染性的污水、污油等污染物随意倾倒,在这些过程中对固废拆解地周边的土壤造成了伤害,同时还会影响该地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了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有必要对这些受到污染的土壤资源进行修复和治理,使其能够再次被有效利用。
        关键词:固废拆解;土壤污染;生态修复
        要对因固废拆解造成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首先要了解其污染程度以及污染源,因此要对污染地的土壤进行监测,采样检测其污染源,确定其污染程度,实地勘察确定污染范围,了解当前土壤污染的现状,然后才能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运用生态修复的技术手段使土地能够被再利用,减弱土地资源浪费现象。
        1.土壤污染监测
        通过对以往废弃拆解工作的调查和研究,对已经形成土壤污染的地区进行布点监测,运用网格化布点方法合理设置监测点位,并实地采样进行检验,确定出重点区域,根据检验数据调查出造成土壤污染的污染源,并依据污染源的位置确定周围重点污染区域,对重点污染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和检验,并分析检验结果[1]。
        2.土壤污染现状
        由于固废拆解的废弃物大多是含有重金属的,由于不正确的拆解方式,后期处理工作不到位以及现场清理工作的不彻底,使得遗留的重金属对当地的土壤资源造成了污染。通过现场布点检测可以发现拆解地的土壤中铜、铅、汞等含量均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限值。而又由于拆解方式不当以及废弃物随意排放,导致了土壤pH值降低,土壤酸化现象严重,而土壤的酸化又会促进土壤中的重金属总量向有效态量变化,推动重金属污染向其他地区延伸,同时会杀死土壤中的有机生物,使土壤丧失分解有害物质的能力,减弱土壤的环境效能。
        3. 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是通过运用生态原理,以生物修复作为治理土壤污染的基础,然后结合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等相关措施进行优化整合,共同对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这样使得土地让能够得到有效的修复。当前的因固废拆解污染的土壤受到修复程度、成本的影响,使土壤污染修复的不彻底。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因土壤污染程度不同,往往会有部分地区因为受到的污染过于严重,无法生长植物,因此就要通过采用物理技术、化学技术来进行治理使之改变现有状态,能够生长植物,再进行后期的生态修复。
        目前常常采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方法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生态修复。
        4. 生态修复土壤污染中的应用
        4.1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经过多年的优化发展已成为了现在由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共同构成,实现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治理和修复。
        4.1.1微生物修复
        传统的生物修复技术多是通过微生物来进行的,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吸附土壤中因固废拆解遗留的重金属物质,利用自身特性改变重金属物质的形态,以此来分解土壤中具有污染性的物质。比如可以通过运用具有氧化还原功能的微生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使之发生沉淀,使土壤中的重金属活性减少,但是又由于微生物死亡后所吸附的重金属会再次回到土壤之中,形成危害。所以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程度较小,效果不显著。


        4.1.2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对土壤修复程度较大,且效果较为明显,因此土壤污染治理通常采用以植物修复为主,其他技术辅助修复的方法,来达到效果作用较大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植物中有着较强的解毒机制,虽然过量的重金属与植物细胞结合后会破坏植物的细胞结构,导致植物出现病害状态,但是由于植物长期在重金属土壤环境中生存,会在该环境下发生生理性变化,对重金属产生耐受性,同时这种变化也会影响下一代的生长,因此会产生特定的解毒机制来适应该地区的土壤环境,植物液泡中含有高量、高浓度的蛋白质、有机酸等可以溶解重金属元素的物质,通过液泡来对吸收到的重金属做出分解。而当植物中吸收大量重金属时,植物体内的活性氧含量会大幅度增多,此时就会刺激植物的抗氧化系统做出反应,释放大量抗氧化保护酶等溶剂来清除活性氧,减少伤害的产生。
        选用吸收重金属量远超其他植物的富集植物或者超富集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将其储存在植物露在地表的部分,同时还可以对露出地表部分的植物进行收集,对植物中所含有的重金属进行萃取,回收部分重金属,在治理土壤污染的同时还可以减轻资源浪费。富集植物或者超富集植物可以吸收大量的金属元素且不会因为过量吸收而致死,且也不会受到重金属的危害,因此采用富集或者超富集植物来进行土壤污染修复是比较有效果的。我国当前多采用宝山堇菜、东南景天等超富集植物作为植物修复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主要植物。这种植物也会有生长速度慢、生长量小的缺点。对于含水量过大的地区可以采用根系过滤的方法来进行生物修复,通过较为发达、生长范围大的植物根系来吸取水中的重金属,减轻水体中重金属含量[2]。
        植物还可以吸取受污染土壤中的易挥发但受土壤结构影响不能挥发因固废拆解遗留的污染元素,将其吸取到植物露在地表的部分,然后通过植物的内部作用将吸收的元素转化为气体,在通过呼吸作用排放到大气之中,使土壤中的污染元素降低。同时也可在受污染土壤中种植对重金属耐受的植物,并通过植物分泌的物质对重金属的形态做出反应,同时固化土壤中的重金属,使重金属稳定性增强,即使不能快速消除,也可以防止重金属流动造成其他地区的污染。
        4.1.3动物修复
        动物修复往往会采用和其他技术组合的方式,如采用蚯蚓和复合肥组合的方式,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新陈代谢增强,促进其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吸收。或者采用植物与动物组合的方式,可以通过种植有利于动物生存的植物,给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动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作出反应[3]。
        4.3物理修复
        物理修复是指采用一定的物理技术方法或工程手段,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出来使土壤恢复可利用价值的方法。比如通过在被污染土壤的表面覆盖石土防治重金属暴露在地表因而流动的情况。也可以采用换土法,将被污染地区的土壤挖掘到同一地方进行处置,然而这种物理修复所需要的工作量较大,耗费成本过高,所以采用率较低。
        4.2化学修复
        由于物理修复技术不能够满足大面积土壤污染治理,因此往往会采用化学修复技术。通常会采用具有一定效用的化学药剂来进行修复,如采用化学溶剂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溶解,使之能够脱离土壤,从而去除土壤中因固废拆解遗留的重金属元素。如采用化学淋洗,使土壤中的污染元素移动到一定的区域内,再统一进行处理。还可采用各种化学药剂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降低和去除重金属元素所富含的毒性。或通过利用土壤中重金属的性质通入直流电,去除土壤中所富含的重金属离子。
        总结
        通过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各种技术对固废拆解造成的土壤污染进行生态修复,使其能够再被利用,减轻环境危害的同时也提升土壤的利用率,促进良好生态环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晨妤.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理论内涵、方法及应用[J].江西农业,2018(06):70.
        [2]张彦欣.关于固废拆解对土壤污染的研究及其修复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2(06):64-65.
        [3]王雪奇,史志强,王建宇.固废拆解对土壤的污染及生态修复研究[J].轻工科技,2016,32(05):9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