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通过阅读增加文化底蕴,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获得真知,以此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让我们的校园书香洋溢,充满读书的氛围;让我们的学生健康向上,富有活力。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 习惯 成长
随着科技信息新时代的发展,我们希望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与书本为友,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终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让读书陪伴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们也认识到,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
阅读可以使学生增加文化底蕴,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获得真知,以此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让我们的校园书香洋溢,充满读书的氛围;让我们的学生健康向上,富有活力。如何养成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点途径:
一、营造书香环境,共建精神校园
充分开发阅读课程资源,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书香。充分发挥好图书室、画廊的阵地作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想到读书,爱上读书,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
比如,学校的读书角、班级文化不断更新内容,随时展示学校的读书成果和学生读书活动。每个班级精心刊出每一期黑板报、学习园地,营造书香环境,共建精神家园。
学校图书室由图书管理员负责,做到书橱专用,整洁卫生,图书摆放整齐美观。各班主任老师从学校图书室中选择和推荐适合本年级学生看的图书,做到学生人手一册,分发到学生手中阅读;同时班级还设立班级图书角,孩子们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带到学校,进行图书交流,与同学分享书籍的美妙,感受读书的乐趣。
还可以利用“红领巾广播”,开辟“好书推荐”等栏目,表彰了一批读书积极分子和读书积极的班级,推荐生动有趣又有意义的经典读物,分享读书的经验感受,浓郁校园读书氛围。总之,校园是学习的“伊甸园”,我们在书香校园里读书、思考,丰富思想;我们在心灵沟通中对话、感悟,品味生活;我们在求索之路上实践、发展,积淀人文精神。
二、开展读书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开展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化底蕴。比如,可以通过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师生同台讲故事、课本剧活动等形式激发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孩子的世界是纯真,孩子的童年是金色,孩子的想象是充满童话故事的。低年级的孩子们举行讲故事比赛,老师让同学们站上讲台,让同学当一回“小老师”,孩子们把自己平时听到的、看到的讲出来和同伴们分享,让大家感受不同故事的精彩。高年级的孩子们通过制作读书小报比赛等活动,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图画,一篇篇同学们的摘抄,一张张清秀整洁的手抄报;为了让高年级的孩子们更能体现自己的本真。
为了让孩子们对阅读与写作充满激情,为了让孩子们充分感受那一份被欣赏、被肯定的感觉,学校可以推出自己的校刊、班刊等。所收集的都是本校、本班孩子一篇篇精彩纷呈的佳作。通过孩子们的阅读感悟,我们看到的是那黑白分明的色调,描绘了绚丽多姿的青春世界;那单薄的纸张,记载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还可以启动“阅读之星”评比制度。每班在每月末根据孩子读书的量和质评出一名“阅读之星”,颁发“阅读之星”卡,以此鼓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评比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学习先进,让兴趣这把钥匙更好地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走进知识的大门。通过一系列评比奖励,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读书”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活动的趣味性越强,读书就越富有吸引力,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学到知识,得到锻炼。
三、制定阅读时间,养成阅读习惯
充裕的读书时间是学生在阅读中的重要保证,学校严格控制作业量,每天上午、下午课前保证每个学生有半小时静静的自由阅读时间。低年级由语文老师指导阅读,中高年级则采用指导阅读和自主阅读相结合的形式。强化午间阅读效能,措施落实,在学生阅读时间,教师进教室陪同读书,巡视指导,做到专时专用。
我们可以将学生的读书时间安排纳入课程设置,设立“三读”时间:(1)、晨间交流读:早上7:30——8:00学校积极倡导学生在晨间上课之前相互交流读书体会,畅谈读书感受;(2)、午间休闲读:中午12:20——12:50半小时课外阅读。午间休闲时间,学校将所有的读书阵地全都向学生开放;(3)、睡前放松读:晚上课内朗读半小时。建议每个孩子都在家中的床头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每晚睡觉之前读一会儿书,让书香伴着入眠,以这种固定的阅读时间定下来,使学生养成每日“三读”的阅读习惯。
现代儿童作家为孩子撰写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气息,符合孩子的现代生活的作品,如杨红樱撰写的《瞧,那帮坏小子》、《瞧、这群俏丫头》等刻画了一系列贴近现实,真切反映当前儿童精神状态和情感状态的可爱形象——漂亮女孩夏林果、笨女孩安琪、淘气包马小跳、废话大王毛超……郑渊洁的童话《皮皮鲁传》、《鲁西西传》等。这些小说曲折的故事情节,主人翁丰富的内心世界、矛盾变化着的事物很容易吸引孩子,真正激发起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经典名篇中吸收丰厚的营养,但也别忘记与时俱进,引导孩子读一读现代儿童文学作品,特别是有一定篇幅,内涵丰富的中长篇儿童小说,让更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进入孩子们的生活。
四、开展阅读班会,分享感悟成果
为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班级文化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增长见识,培养能力,让每个学生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可以通过开展“阅读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分享阅读的成果。
每周一堂课外阅读分享课:老师指导读,同学交流读。古典名著脍炙人口,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她展现出的一幅幅逶迤壮美的历史画卷,但阅读古典名著是需要一定的语文水平的,对于一些原作,不是所有的孩子能读懂的,但一些现代儿童文学作品,故事立意健康积极,语言丰富有趣,很适合孩子阅读。我们引导孩子读一读现代儿童文学作品,特别是有一定篇幅,内涵丰富的中长篇儿童小说,让更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进入孩子们的生活。
五、结束语
读书,对于人的影响不仅仅有知识的积累,眼界的拓展,思维的开阔,更重要的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人的精神生命的发育。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沐浴在阅读里,浸润在文化中,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基石。
参考文献
[1]焦艳芬.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2011.
[2]孙铁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