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模式的深入推广与实践为电网企业物资管理提供了良好机遇与管理手段。本文将互联网+与物资供应风险管理相结合,通过分析电网企业物资供应实际特点、评估物资供应全过程存在的风险点,从“互联网+”视角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从而为更好地防控物资供应管理风险,保障电网建设与公司发展物资需求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物资供应;风险管理
引言: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快速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供电企业电力物资需求数量不断提升,物资供应速度和质量成为保障电网建设进度的关键。如果物资供应环节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电网建设和稳定运行。经过近年来物力集约化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新手段的不断应用,物资供应质效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无法避免物资供应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风险。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重新评估电网企业物资供应管理风险,以互联网+手段开展物资供应风险管理,是电网企业的必然选择和重要路径。
1.电力物资供应风险识别与评估
1.1电力物资供应风险识别
物资供应是供应链全过程管理的核心和关键,与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质量管理、结算管理等环节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关系,因此从供应链全过程视角审视影响物资供应的风险因素,并结合物资供应工作实际加以归纳和总结,从市场环境、价格变化、供应商运营、供应商产能、物资采购、工程进展、产品质量等七个方面列明风险如下。
市场环境:经济环境低迷、国家或行业政策变化对供应商效益甚至生存造成影响;
价格变化:市场行情导致的电力物资原材料价格变化对未与价格联动的电力设备、材料的价格造成影响;
供应商运营:供应商企业内部运营不善或变故对物资生产供应造成影响;
供应商产能:电力物资采购供应高峰期,部分物资集中于少量供应商进行生产供货,对供应商产能提出极大考验;
物资采购:a部分供应商恶意低价中标,致使合同违约现象屡有发生;b物资计划交货期不准确,对供应商生产及工程进度造成影响;
工程进展:由于工程设计变更、工程受阻导致合同履行困难,并对供应商造成资金和库存压力;
产品质量:部分电力物资设备、材料在监造、关键点见证、抽检等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从而由换货、退货等对物资供应进度造成影响。
1.2电力物资供应风险评估

通过二维分析可以得出七类风险点评估结论如下:
2.以“互联网+”思维开展物资供应风险管理
根据风险评估等级及应对计划,通过“互联网+”思维制定供应风险管理应对措施如下:
2.1加强供应商生产输运过程监管
供应商生产运输阶段主要发生在供应商处,远离公司监管,是发生履约进度、质量问题的高风险阶段,不可控因素较多。因此有必要在供应商生产运输阶段介入互联网思维,通过建立供应链管控中心、搭建供应链信息平台、利用物资二维码、手机APP、GPS等信息化手段,全景展示供应链运行状态,统筹调配供应链各环节形成的实物流、业务流和信息流,从而对供应商生产运输全过程进行实时跟踪监控。
实施“远程监造”机制,利用相关APP和二维码,要求供应商按照生产过程关键节点定期上传带有地理位置信息的现场图片,确保供应商生产进度和质量真实可控,防范因供应商运营问题、资金问题、产能问题影响物资供应。
实施“统一制定方案、统一履约协调”的集中履约管控模式,根据履约进度和工程进展,合理开展现场催交催运,实时监控重点物资生产、运输、仓储、配送、验审、结算过程,及时协调各环节突发问题,确保重点物资及时供应。
设置物资供应节点监控预警。通过供应链管控平台,监控物资供应链全过程,主动发出预警信息,并通过督办单跟踪解决预警信息。实施合同物资前、中、后三期预警管控。前期管控按照季度安排供应商生产的要求,以合同生效为起点,第一时间督促协调供应商完成合同确认、排产等工作,准确把控供应商生产能力;中期结合供应商、项目单位双方进度制定次月到货需求计划,落实供应商定期联系函制度,准确把控供应商生产状态;后期按周组织验收手续办理与库存物资领用,缩短物资结算准备时间,对库存物资超过1个月的项目单位进行预警。同时在供应链信息系统对变压器、电抗器、线缆金具等重点常用物资设置供应节点监控预警,实时展示物资供应计划执行进度。
实施运输监控模式。供应商运输人员扫描物资二维码,公司物资管理人员可在大屏上可实时监控物资从供应商到项目工地的过程轨迹,确保物资安全、按时到货。运输轨迹的跟踪监控,能够实时展现物资动态地理位置,有效控制短时车辆超速,规避了委托第三方物流带来的物资安全风险和延迟到货风险。
2.2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管理模式
通过信息系统和手段收集、分类物资供应风险因素,如环境因素、价格因素、供应商因素、社会民事问题因素等,开展物资供应全过程风险识别评估,落实公司相关人员责任和考核标准,合理制定针对性措施,建立常态监督检查机制,形成完善的物资供应风险防控模式。
完善物资采购、供应商管理流程,合理设置供应商资质审查标准和评标标准,从源头防范不合格供应商进入电网企业采购范围。建立不合格供应商信息库,避免因供应商恶意违约和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物资供应事件。
超前介入物资计划提报,规范物资采购计划提报和审查管理,合理制定工程物资交货期,利用计划辅助审查功能模块加强计划合规性、准确性检查,确保物资采购计划提报准确、规范,从源头防范物资供应问题发生。
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了,建立供应商质量信息数据库,明确百分制评价标准,探索开展供应商分级分类管理。依托供应链信息平台、APP收集供应商在物资交付、运行等全过程履约信息,并进行文字记录、照片留存,为后期的绩效评价提供更为具体、有力的评价支撑。
2.3加强供应商产品质量监督
在供应链信息系统设置质量信息功能模块,及时落实集中采购计划和自行采购计划,严格产品质量问题上报和处理流程。加强质量全过程监督,收集全过程质量信息,建立质量信息数据库,实现质量信息互联共享、永久追溯。
强化物资质量监督。挖掘外部检测资源,与国内优秀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开展物资质量检测;整合市县公司现有检测资源,在县公司建立中低压设备专项检测点,扩大中低压设备抽检覆盖范围,提升全市整体质量检测能力。
3.结束语
电力物资供应风险复杂、多变,通过对物资供应全过程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定级,并实施互联网+物资供应实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防范物资供应风险,做到风险管理前移,提高风险发生时的应对处理能力。风险管理没有终点,随着新形势、新问题的不断更新迭代,互联网+物资风险管理也将更加深入,推进物资供应工作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惠旭东.供应链视角下电力物资供应风险管理的分析.科技管理[A]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无锡供电公司
[2] 牟萍. 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管理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
[3] 王冠男. 基层电网公司物资风险管理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