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6期   作者:付强
[导读] 摘要:健全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与规范招投标监管流程,使企业间通过良性竞争,择优选择的方式,构建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竞争市场,项目业主进而以较低的价格获得最优的工程。
        西成铁路客运专线陕西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健全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与规范招投标监管流程,使企业间通过良性竞争,择优选择的方式,构建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竞争市场,项目业主进而以较低的价格获得最优的工程。目前,招投标的过程中,仍然有企业采取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扰乱招投标市场的问题,成为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因此,行业管理部门、企业自身等相关机构需要通过制度管理和规范监管流程,促使建筑工程招投标的工作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随着商品经济市场化的趋势,建筑行业承担着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建筑工程的第一步便是通过市场交易取得土地之后,在土地上进行详细的规划、科学的勘探、合理的设计和规范的施工等等一系列的过程,都要运用招投标这种竞争性商品交易行为方式来确定各参建方,因此工程招投标的管理在建设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它将决定着建设工程是否有利于降低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是否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是否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1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意义
        建设工程招投标是受技术经济评价方法与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影响的交易活动,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始终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合作共赢原则,以此达到降低建设成本,提高项目建筑投资效益的目的。招投标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商品交易行为,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市场化越发完善,加强招投标管理对交易方的组织结构与管理理念等方面的革新有着积极意义。我国的建筑招投标市场起步较晚,运行机制仍会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一定程度的阻碍了建筑工程市场化改革,从而导致招投标工作弊端逐渐显现;对此,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推动建筑行业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竞争市场发展显得尤为关键。
        2目前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2.1选择服务供应商的资质问题
        建设工程的特殊性在于项目参与人数多,利益相关者多,对于工程的招标,由项目业主来选定服务供应商的资质条件,受项目业主专业领域的局限,在资质条件选择上存在排斥潜在投标企业的行为,对招投标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阻碍了有实力的潜在投标企业进入不同领域,逐渐形成封闭市场环境,从而降低了市场竞争活力。
        2.2标底设置不规范
        我国招投标市场的开放经历时间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还很短暂,但从发展历程来看,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较短的建设项目招投标交易市场历程,项目业主设置的招标标底中存在不详细、不全面表示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项目预算与实际出现偏离较大的现象,从而造成投资成本增加或项目业主与中标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分歧,不利于构建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竞争市场。
        2.3投标过程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存在
        围标行为:建筑工程招投标的过程中,在未进入招标程序前,投标企业则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被项目业主确定为意向中标企业,然后再进入有形建筑市场走过场,使招投标流于形式。
        串标行为:各投标企业在投标之前协议好由哪一家中标,其他各家进行陪标,然后又由中标方分给各陪标方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额的“合理利润”作为报酬。投标企业串通投标的行为一般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由于投标企业之间一致提高或间接压低了投标项目的报价;二是投标企业在类似的项目招标中轮流以一个比较高价位或者一个比较低价位的串通投标方式进行中标;三是投标人之间采用的是损害社会利益的手段。
        围标、串标或“陪标”的行为损害着招投标交易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3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规范招投标流程,加强监管制度
        建筑工程项目招标的过程中,项目业主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招投标的流程,对每个流程责任到人。并使整个招标过程的每个环节处于企业自身监管和行业管理部门监督之下,某个环节出现异常,由监督部门负责进行调查,分析是否存在不正当的行为,及时追究环节中责任人的责任。规范招投标流程,加强监管制度的实施,将是对于传统管理的新突破,监管部门以公正的立场调查分析,避免环节中责任人的互相扯皮、推诿的现象,保证招标工作切实按照规范流程顺利推行,也可以避免招标过程中暗箱操作的行为发生。
        3.2健全招标投标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建设工程管理制度
        健全招投标法律法规和政策是保障项目业主、投标企业以及其他工程代理服务等企业、机构在招投标过程中有法可依,为加强建筑工程招投标的监督管理和执法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在法律法规的体系下,为适应市场竞争模式,项目业主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首先,项目业主要根据工程项目特点,结合招投标的法律法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招投标制度,如招标书面报告的制度、招标资格审查结果的公示制度、邀请其他投标企业的审查制度等,通过管理制度有效制约和维护项目业主与投标企业的合法权和行为规范,促使工程招投标的公平竞争。其次,在招标和投标环节,规范招投标流程控制,如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资格条件的设定、科学的设置标底、合理配置评标委员会、合同的订立等管理流程。最后,监管部门审查项目招投标的各个环节,切实保证招投标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3.3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促进招投标市场健康发展
        加大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投标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围标、串标或不正当竞争行为,行业管理部门将投标企业失信行为及时记录并对外公开发布通知,影响投标企业的投标信用等级,如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对招标过程中个人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将失信行为人纳入“黑名单”管理,行业管理部门将失信行为人及时记录并对外公开发布。招标与代理单位应当及时避免投标违法行为,发现违法行为及时追责。加强投标保证金工作落实,防止出现中标后违约问题,提升对投标行为与招投标的严谨控制,从而加大建筑市场运行机制的管理力度。
        3.4加强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
        在进行项目招标的时候,招投标单位都需要对项目和市场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保证项目在合理的投入下高质量的完成。就编制标底这一环节,参与编制人员就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政治素养,造价测算能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并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全投入到建设项目的招标工作中去等等。而这样的人才是需要单位按照企业规划进行阶梯性培养的。也只有相应的人才得到保证,诸如施工或管理工作经验丰富,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合理的对工程造价进行评估,可以对相应的工作流程进行审核等,这样的专业人才编制出的标底便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与指导性。
        结束语
        规范建筑工程的招投标市场,仍然任道而长远,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流程控制,加强招投标过程的监管,是构建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竞争市场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许捷.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现状与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23.
        [2]代燕.浅谈建筑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居舍,2019(36):176.
        [3]杨蓉.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策略研究[J].居舍,2019(36):188.
        [4]张立萍.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问题[J].居舍,2019(35):18.
        [5]刘平艳.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分析[J].河南建材,2019(06):356-3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