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问题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2月4期   作者:王昌龙
[导读] 当前中国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建筑业的发展提出了节能省地、绿色环保的要求,
        摘要:当前中国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建筑业的发展提出了节能省地、绿色环保的要求,清水混凝土行业对结构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板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
引言
         近年来,建筑行业迅速发展。但是建筑行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优化建筑设计,提高建筑质量,而利用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仅可以增强建筑的性能,也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期限,所以研究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概述
         1.1清水混凝土概述
         清水混凝土是指混凝土凝结硬化成型后,不需要任何装饰和加工处理,在混凝土表面达到设计要求观感和质量,采用自然颜色作为混凝土的装饰表面。混凝土要求表面骨料、钢筋无外露,无蜂窝麻面孔洞,无气泡,无砂带和黑斑;表面光滑平整、清洁、颜色一致;模板接缝与施工缝处无挂浆、漏浆,且不允许出现普通混凝土常见的其它质量通病。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可分为普通清水混凝土、装饰清水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土。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要求较高,是对传统工艺的一个挑战。
         1.2清水混凝土的优点
         清水混凝土隶属于混凝土,但具有独特的装饰功效,因此被称为装饰混凝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清水混凝土能够通过一次浇注即可成型,使得成型后的清水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无碰损和污染。同时,清水混凝土自身质朴的原材料让建筑本身具有自然与生活结合一起的质感,相比其他装饰,清水混凝土的自然表现更能够寄托人们的情感。成型后的清水混凝土无需抹灰、涂料等其他外装饰操作,即可将成型后的混凝土面作为装饰面,节约了装饰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建筑垃圾。
2应用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当中应用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重要作用。(1)清水混凝土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应用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增强建筑的美观性,让建筑物的外观看起来比传统建筑物更加精美。同时,清水混凝土本身比较细腻,可以使建筑物的表面更加光滑。(2)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展示的就是混凝土的素颜,不需要再进行二次装饰,所以可以有效降低成本。(3)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的质量,增强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
3.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按照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规定进行配合比设计及参照其他规范,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的性能、耐久性能、长期性能、力学性能及其他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优化配合比,调整各种原材料的掺加用量,使混凝土配合比达到最优。确定最大水泥用量和最小水泥用量,观察不同混凝土配合比原材用量,成型后色差的变化,尽量使用原材料稳定、同一生产厂家供应的原材料,对清水混凝土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进行计算评估;并根据环境气候条件、温度变化、运输快慢、距离远近、道路状况、原材料质量变化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实时调整。
         3.2原材料中砂石料的选用
         粗集料选用临安石料厂生产的5~16mm和16~25mm两种规格级配青色碎石。为提高混凝土和易性、可泵性、密实度,粗集料需要调配成5~25mm连续级配的碎石,经测定筛分试验5~16mm、16~25mm两种规格级碎石的掺加比例为1:4。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10%,岩石的抗压强度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强度至少高出25%,压碎指标值<9%,含泥量<0.5%,泥块含量<0.2%,表观密度>2600kg/m3,不得夹带其它杂物,其它指标均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及其它行业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细集料选用颗粒洁净、质地坚硬无风化石的机制加工砂,颜色尽量均匀一致,一般细度模数在3.1左右,掺少量的颜色一致的天然细砂,两种砂混合使用搭配成细度模数在2.7左右中砂,含泥量<2.0%,泥块含量<0.5%,产地颜色保持一致,其它指标符合JGJ52—2006的有关技术标准要求。
         3.3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清水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比普通混凝土更加严格,计量精度要求更高,确保各原材料计量准确,使用精度符合要求,最好专线生产、专人监管,防止与其他原材料混淆,注意砂、石料仓在切换过程中以及水泥和其它胶凝材料螺旋在切换过程中,混入其它材料而造成混凝土色差。生产前由试验室工艺员、控制室操作员共同核对配合比数据,并经工艺员、操作员双方当班人员共同签字确认方可开机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试验室质量检验人员按规定抽查每车混凝土搅料时间、拌合物的性能、材料色差、坍落度等,严禁不合格混凝土出厂。清水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宜延长35s,当气温≤25℃时,混凝土出厂坍落度宜控制在160mm左右;当气温>25℃时,出厂坍落度宜控制在180mm左右;混凝土到现场入泵时坍落度宜控制在140mm左右。混凝土运输泵送时间,当气温≤25℃时,混凝土应在120分钟内卸料完成,气温>25℃时,应在90分钟内卸料完成,超过规定时间,退回混凝土公司做降级处理。混凝土凝结时间,初凝大约控制在6小时左右,终凝大约控制在8小时左右。为减少坍落度损失,砂、石料不得被太阳直射,应采取遮阳和降温措施。混凝土的泵送与运输,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调整,现场至少备有4台搅拌车等待。根据一次连续浇捣方量和运输距离,合理安排运输搅拌车和泵送设备,宜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同时制定停电、停水应急预案。
         3.4清水混凝土浇筑
         浇筑前先检查模板的位置、标高、截面尺寸、各种预埋螺栓、预埋件、预留孔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位置、尺寸、规格、等级是否准确。箱梁底部与墩柱顶部,墩柱根部与基础顶部之间,浇混凝土前剔除施工缝处松动石子或浮浆层,查看模板内部是否清理干净,混凝土施工缝处接缝是否经过凿毛处理,用水冲洗干净且无积水。浇筑前先铺50mm与混凝土同等级或略高等级的水泥砂浆,浇筑砂浆时应以角部为起点,以免接缝部位产生烂根,影响混凝土观感质量。底板混凝土可一次铺满,底板与侧板交接部位应振捣密实,侧板可按梁高度分段分层浇筑,墩柱宜分层浇捣,每层混凝土浇筑高度宜控制在300~500mm之间,振动棒水平距离不宜大于500mm,且在振幅有效范围内,混凝土表面不再冒气泡和出现均匀水泥浆为止,不得漏振、过振,尤其各交接部位和钢筋密集处。浇捣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振动棒插入下层深度30~50mm,刮除表面多余的浮浆,浇筑过程随时观察混凝土颜色变化质量情况。
结束语
         应用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但是目前我国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所以建筑企业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和提高技术水平,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雄,边双双,国贤发,徐井良.装配式清水混凝土框架柱施工质量控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20,34(02):136-140.
[2]刘如明,白体新.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J].商品混凝土,2020(04):73-74+55.
[3]谷永宏.高层住宅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03):44-45.
[4]杭晶.浅谈房屋建筑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居舍,2019(36):26.
[5]房忠亮.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大众标准化,2019(18):59+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