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土方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汤菲菲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2月第4期   作者:汤菲菲
[导读] 受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各领域的不断完善,建设项目发展迅速。
         摘要:受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各领域的不断完善,建设项目发展迅速。建筑土方工程最重要的部分是一个建设项目,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足够注意,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相应的标准,加强现场监控,制定完美的应急计划,完成土方开挖和回填,这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有必要对土方施工的技术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以保证土方施工的高质量完成,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土方;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建筑工程的很多施工项目都会涉及到土方开挖和填充工作,所以土方施工技术应用频率比较高,土方施工不是简单的土方开挖填筑,还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坡顶排水沟以及护栏支护等过程,在施工中,更是要做好施工准备和施工要点控制工作。而这些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技术也有很多,施工人员都要完全落实这些施工技术,土方开挖质量和安全以及填筑质量才会得到保证。
         1建筑土方施工准备
         建筑土方施工准备主要针对土方开挖过程,在准备阶段,土方开挖方案制定是必要的工作,这是土方施工的重要参考和指导资料,但在制定中,要基于水文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还要对土方开挖范围内的敷设管道情况有所了解。在方案中,要对开挖方式进行确定,通常选用分层开挖方式,如此土体结构破坏程度不会造成土体内部力失衡。在方案中,还要对开挖深度进行确定。开挖方案和支护方案制定要同步,内容要匹配,支护施工在前,开挖在后。在准备阶段,还要对土方开挖和填筑设备进行选择。相关人员要保证每种机械设备与土方施工操作相匹配,相适应,选好后,还要对其性能和质量进行检查。机械设备在土方施工中,对施工路线位置也是有要求的,避免机械设备对施工土方结构产生压迫和破坏。运输车辆的运输路线与施工路线不是一条,相关人员也要做好规划。
         2建筑工程土方施工工艺分析
         2.1土方开挖施工
         在土方开挖之前,需要对施工场地和永久施工便道进行硬化处理,保证场地干燥性,及时将场地内的积水排除。通过设置排水沟、截水沟和边沟等多种方式来将地面水排出。在边坡开挖作业时,形成边坡工作面后要使挖机退到第二个工作面进行施工,然后对第一个工作进行挂网喷射混凝土、做明沟及浇筑混凝土地等作业。当基坑形成一定工作面后,需要开挖桩间土和承台土,并由人工作配合进行清底作业。
         2.2土壁支护技术要点
         在土方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土壁支护施工工作。相较于土方开挖,挡土支护施工相对复杂。通常会由专业施工队进行挡土支护作业。由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土方施工单位为了抢工期,开挖顺序较为混乱,使挡土支护施工所需要工作面较小,无法正确进行操作。再加之在机械对边坡开挖过程中,边坡表面平整度和顺直充不规则,人工修复不到位,在没有严格检查验收即开始初喷作业,这就导致挡土支护后出现超挖和欠挖的问题。而且基坑挖土极易造成支护受力和变形,因此在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做好图纸交底工作,合理设计挖土程序以此来减少支护变形的发生。在当前土壁支护施工过程中,通常会采用闭合拱圈挡土和连拱式基坑支护,充分的利用拱的作用以减少土对桩所带来的侧向压力,而且利用拱圈受压,可以更好发挥出混凝土的受压特性。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桩墙合一地下室逆作法,即将基坑支护桩与地下室墙有效的结合为一体,以地下室梁板作为支护,从地下室顶向下进行施工,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约投资,但在地下水位无法降低的地区,还需要做防水帷幕。近年来在建筑工程土壁支护施工还经常应用到喷锚支护法和锚钉墙法,其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支护方法,充分的利用基坑边壁土体固有力学强度,变上体荷载为支护结构体系的一部分。
         2.3施工排水的技术要点
         在开挖基坑或沟槽时,往往会破坏原有地下水文状态,可能出现大量地下水渗入基坑的情况。施工排水主要是集水井降水和轻型井点降水。

集水井降水是根据地下水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井壁可用竹、木等简易加固。集水井底应比排水沟底低0.5m以上。井点降水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周围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真空原理,通过抽水泵不断抽出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坑底以下。井点降水可防止边坡由于受地下水流的冲刷而引起塌方;可使坑底的土层消除地下水位差引起的压力,防止了坑底土的上冒;由于没有水压,减少了支护结构的水平荷载;由于没有地下水的渗流,也可消除流砂现象;降低地下水位后,由于土体固结,还能使土层密实,增加地基土的承载能力。
         2.5流沙防治技术要点
         此外,水在土体内流动还会造成流沙现象。如果动水压力过大则在土中可能发生流沙现象。解决办法是在枯水期施工,因地下水位低,坑内外水位差小,动水压力减小,从而可预防和减轻流砂现象;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即截住水流,不让地下水流入基坑,不仅可防治流砂和土壁塌方;将板桩沿基坑周围打入不透水层,便可起到截住水流的作用;或者打入坑底面一定深度,这样将地下水引至坑底以下流入基坑,不仅增加了渗流长度,而且改变了动水压力的方向,从而达到减小动水压力的目的;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局部的或轻微的流砂现象,可组织人力分段抢挖,挖至标高后,立即铺设芦席并抛大石块,增加土的压重,以平衡动水压力,在未产生流砂现象前,将基础分段施工完毕。
         3建筑土方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
         3.1充分考虑基础支护的问题
         对于深度较深的基坑来说,若是场地较为宽阔,那么可以考虑采取放坡施工的方式。但是对于城市建筑土方施工来说,常常会受到场地方面的限制而不能进行放坡施工,并且城市建筑大多数都是高层建筑,并且具有地下室(深度能够达到6-15m),所以为了确保基坑开挖施工的安全性、避免对于周边建筑物,道路以及构筑物的损害,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深基坑的支护内容。基坑的支护结构一定要通过具有资质的设计机构进行设计,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2要对控制深度进行随时的测量
         现阶段土方的开挖绝大多数采用机械方式,但是问题在于很难精确的控制深度,常常出现超挖的情况。随着挖方的增加,填方也会有所增多,特别是对于深度超挖的情况,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回填才可以确保基底达到设计标高的情况。另外填土的密实度很难与原土保持一致,从而造成基底承载力不够均匀,进而引发不均匀的沉降,所以要对机械开挖进行随时的测量。
         3.3基坑验收方面
         完成了基坑的开挖之后,建设单位需要组织相关单位(主要包括设计机构、地质勘察机构、质量监督机构、施工机构等)共同对基坑进行验收,特别要对地基土和地质勘察报告的相符性进行核实。同时也要确定其是否达到了设计图纸的要求,确定是否存在原土结构破坏或者出现较大的扰动。另外,也要观察槽底土颜色是否一致,明确土的坚硬程度是否相同,是否存在局部含水等异常情况,确定在槽底走动时是否存在颤动的感觉。对于那些经过检查合格的基坑要相应的基槽验收以及隐蔽工程记录,确保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结语
         建筑土方施工技术应用中,相关人员需要做好每一道施工工序的施工工作,并对土方施工的质量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前做好施工准备,制定施工应急方案,使土方开挖填筑中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处理或预防,如此土方施工技术落实效果才好,土方施工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才会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宋攀.土方施工技术措施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得到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3):85.
         [2]季华杰.建筑土方的施工技术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9(12):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