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古诗词欣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新偿试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4期   作者:蒋玉华
[导读] 在网络技术不断成熟、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化诞生,

         摘要:在网络技术不断成熟、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化诞生,这些网络文化更平民化、“接地气”,于是深受许多缺少正确审美能力学生的崇拜与喜爱。这种现象似乎并没有停止的势头,网络文化如今甚至已经开始蚕食传统文化。古诗词不仅仅是诗词作者对于当时现象的情感表达,同时其中也蕴含和继承了许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改善当前不少高中生文化意识偏移问题,本文将着重讨论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思路,以古诗词教学,改善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负面问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古诗词欣赏

         前言:在网络技术越发成熟的今天,网络文化渐渐成为一种群众化文化,得到了大量基础群众的喜爱与支持。当然相较于成年人来说,阅历不够丰富,知识体系不够成熟的学生往往并不能正确分辨网络文化的优点和弊端。传统文化在这样的势头下,遭到了严重冲击。传统文化被漠视、被冷漠渐渐成为了常态与事实。传统文化是一种维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谐共处的重要资源,其教育工作具有现实性意义。网络文化更追求个人利益、个体表现、个性价值,而这显然不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追求。对此我国有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将复兴传统文化作为国家基本战略目标。语文教师需要深入其中,做好古诗词中的优良传统、人文精神、传统美德要素挖掘。
一、挖掘兴趣要素巧用背诵朗读
         不论是什么学科,学习过程中,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古典诗词大多数朗朗上口,能够用唱的方法背诵。我国古诗词讲究的是平仄、押韵与句式规律[1]。这样的特点让古诗词成为了很容易激发人兴趣和吸引人的内容。基于这样的前提条件考虑,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先读好,随后才能够感受古诗词学习意义,体现古诗词教育价值。要让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时候,要带好头,发挥范读作用。教师平时要多自己朗读,练就硬功夫。当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朗诵名家的视频,用多媒体技术的方法组织学生观看他人的朗读方法、古诗词鉴赏、欣赏方式,并让学生自己点评,形成浓厚学习热情。
         在学生已经能够熟读以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背诵诗文。如同好酒一样,好的诗歌同样需要长时间酝酿[2]。反复的读、反复的领悟与思考,这些诗歌才能够体现自己最大的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陶冶追求。很多古人美好思想都会通过这样的过程,在学生的心田里生根与发芽。教师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发挥自己丰富的经验优势,刺激学生让学生形成羡慕的态度。教师要需要教会学生一些背诵技巧、背诵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减少抵触情绪。为了提高教学趣味度,教师甚至可以定期组织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大胆展示才艺。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体会到满足感、成就感[3]。
二、深挖教材中的古诗词传统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我国教材的编撰往往都有一只完整的专家组,高中语文教材同样如此。高中语文教材当中的古诗词是被精心选择的,所有其中的古诗词都是经典著作。

所以教学中,教师并不需要将过多的时间浪费在拓展内容,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材古诗词中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将文化精神、文化观念、文化知识作为教学重心。比如在学习《离骚》这首古诗词的过程中,着重讲解的是洁身自好品格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在学习《孔雀东南飞》得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古代婚姻模式与制度的悲剧,让学生感受到古人对于美好婚姻的向往与追求,形成正确价值观。在学习《短歌行》以及《归园田居》中,了解古人对于入世与出世的人生态度。
三、巧用群文阅读拓展传统文化影响
         所谓的群文阅读是近些年我国才开始出现并大力推广的阅读教育模式。群文阅读要求教师围绕特定的选题,选择一组文章,随后师生按照选题内容对知识进行研究与学习,达成深化教育。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质量。群文阅读这种方法改变了过去学习中的知识无序、主题并列、课文平行格局。能够很好的凸显文章当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不断提升和拓展主题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与阅读质量。教师需要按照其中的文化关联性做教材古诗词的整合工作,当然也可以补充一些相关题目,整理建立群文阅读结构与思路,让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加深刻化、更加系统化,助力学生感悟与领略其中的文化观、价值观。
         比如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群文阅读,让学生明白古人如何看待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归园田居》、《饮酒》以及《竹里馆》等诗词。以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群文阅读,让学生形成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可以选择《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人生感悟为主题的群文阅读,让学生从中获得为人处世的启迪与收获,可以用《孔雀东南飞》、《氓》、《长恨歌》等文章。
四、拓展阅读提高传统文化影响力
         为了让古诗词朗读成为一种爱好、一种习惯,切实有效提高学生文化涵养、文化素养,感悟其中的传统文化品德与情怀,仅仅依靠某一课时集中教学显然是不够的。虽然我国古诗词每一篇的内容比较少,整体比较简洁,但是其中的内涵仍旧是十分丰富的。当然因为其简洁也让古诗词的阅读和学习变得非常简单。教师可以在完成教材任务规定以后,为学生推荐一些类似的诗词。比如完成《登高》的学习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自行阅读《登岳阳楼》、《登楼》等诗词。学习了李商隐版本的《马嵬》以后,组织学生自行阅读袁枚版本的《马嵬》。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需要合理推荐诗歌、诗词,让学生能够在合适的情境中有所收获。比如立春的时候,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立春的诗词,清明节推荐一些关于清明节的诗词。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形成自学习惯、文化传承意识。
结语: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家,我国古代诗人曾经创造过璀璨的文化。历史的舞台并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一种形式。为了延续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传统文明,就需要重视古诗词教育。在古诗词欣赏、鉴赏中增强见解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领悟与学习态度,其具有现实性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喆梅.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133.
[2]刘峰花.试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9(06):22-23.
[3]崔建锋.高中古诗词板块的教育价值与具体实施[J].文教资料,2019(15):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