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为追求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4期   作者:王婷
[导读] 地理本就是一门与生活关联密切的学科,地理教育需要重视学生地理实践素质、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地理本就是一门与生活关联密切的学科,地理教育需要重视学生地理实践素质、实践能力培养,而达成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生活化教学的过程。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使用能力,提高地理课教育的魅力与活力。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把握生活教学手段,体现课程教学优化与创新。为学生呈现良好学习环境、氛围,保障地理教育实效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

         前言:初中阶段地理是必修科目,学习地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地理感官认知能力,从而明白人体协调的关系,准确判断区域情况,以综合的思维应对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要求。为了学好地理知识,从生活的角度切入是很不错的方法。因为地理教育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通过生活案例、生活契机分析知识点,效果要更加显著。
一、生活化教育意义
         生活化教育要求学生以生活个体参与学习,将教学目标变成学生内在素养,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理解生活和知识关系。生活化教育因使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环境,所以满足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求。教师需要更新教学思路和理念,调整教学方法,找到生活与地理知识的关联点[1]。用生活角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探索热情。在改良教学氛围的同时,保障教学收益。
二、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尝试
(一)生活化教学素材
         生活本就是一个大舞台、大课堂,生活中有着无数的知识,这其中就包括地理知识。在学习中,教师需要重视生活资源的应用[2]。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学习,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众所周知,初中教材虽然有着很多优秀教材编撰人员的合理规划,但其容量仍旧非常有限。很多内容的解释只能短短百字介绍,学生并没有做到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而生活作为这些知识的来源,教师可以用生活现象解释知识,这样能够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打破教材固定的枷锁与框架,做好生活现象、生活知识的整合,不断处理、充足、扩充教材,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真实、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的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十分有趣[3]。学生也能够切实明白地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产生学习热情、学习亲近感。
         比如学习《地图的阅读》一课,教学中,教师需要讲解地图比例尺问题,此时教师可以拿出学校所在城市的图片,比如某个广场的照片,或是城市整体地图和世界地图组对比,让学生自己在城市整体地图中找到自己的家,说一说学校的位置,说一说公园在哪、游乐场在哪、超市在哪。

学生此时就会感受到知识原来如此有趣,学生意识到了教学内容和生活的关联性。教学过程变得富有生气,学生产生了学习向往、学习积极性。
(二)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直接、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可以让学生的生活与情境融合到一起,营造良好氛围,那么学生就能够在课堂上产生强烈探索兴趣与学习热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水平。按照教材难重点创设与学生生活情况相匹配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情境实用性与针对性,使学生迸发学习兴趣,活络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意识。让原本抽象的学习过程变得直观、立体。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记忆与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成效。
         比如在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最近天气如何,并让学生记录一周的天气预报情况。此时学生就能够轻松、简单的满足教师的要求,解决学习上的任务。随后教师提问为何我们在早上的时候总是感觉到冷,但是到中午却觉得很热。这种生活情境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在连环问题中,思维开始活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地理概念、地理现象,能够区分与解决比较简单常见的地理问题。
(三)生活化课堂互动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课堂教学情感共鸣。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兴趣喜好,按照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趣味性十足的互动内容、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共同分析中,解读与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在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中,锻炼学生思维意识,增强学生知识使用能力与理解水平。
         如学习《世界的气候》一课,互动中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不同小组负责不同地区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气候关系研究。生活化的讨论互动中,让学生得以深入知识现象,讨论地理知识问题。学生在合作中形成了合作意识、互助能力。在生活问题中找到了地理知识,明白了地理知识与生活知识的关系。
结语:初中地理课堂需要体现生活化教育追求,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感悟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地理概念理解与掌握素养。教师需要从教学素材、情境教学、课堂互动三个点切入。要将生活化理念、生后化教育原则融入教学过程。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形成主动学习热情与兴趣,在有效、生动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春,陆玉梅.基于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情境创设[J].当代教研论丛,2020(04):96.
[2]李汉文.加强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讨[J].成才之路,2020(07):120-121.
[3]何玉身.基于乡土地理的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析[J].中学课程资源,2020(02):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