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情境教育尝试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4期   作者:孙春燕
[导读] 现如今,国内多次的教改使得教育已经趋于现代化,

         摘要:现如今,国内多次的教改使得教育已经趋于现代化,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支持,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情境教学作为当前比较常用的教学形式,其具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和学习兴趣的作用。高中地理要合理使用情境教学手段,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化,改变单调的课堂教学节奏和氛围,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向往与兴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理解地理知识,保障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境教育;新课改

         前言:国内教育体系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领域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理作为高中阶段一门很重要的科目,深受师生喜欢。情境教学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趣味度,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知识印象,并对地理知识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一、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
         所谓的生活情境说的就是创造一种与学生生活关联密切的情境,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简化抽象性知识与逻辑性知识,使学生形成浓厚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情境教学能够改变原本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1]。这种开放式、探究式的课堂模式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和知识距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了主体,学生自行的寻找和探索知识关系。学生能够借助已知经验探索新知识,有效提高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面对新课改的推进,如今高中地理教育必须体现出核心素养要求,要让学生发展动态的地理思维,形成终身学习意识以及人地协调观。而生活情境恰好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可以让学生形成知识共鸣。
如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示意图让学生明白水循环过程与地理意义,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特征与类型,明白其规律,最终形成人地发展观、人地协调观。教师需要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用一些图片,比如夏季暴雨带给人们的生活影响,城市洪涝灾害问题。用这样的生活案例作为切入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后教师可以播放海绵城市,并提问学生,海绵城市是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得出海绵城市就是具备适应自然、适应环境,弹性突出的城市,能够应对渗水、净水、吸水、蓄水要求。之后教师不断深入做情境的进一步深化,海绵城市是怎么运转的。教师可以用大屏幕出示海边城市水循环系统图,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水循环系统的内容。学生在材料中明白了水循环包括哪些要素。

之后教师细化的讲解与提问,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是对自然界水循环系统的微缩,包括降水、蒸发以及下渗,那么这三种水循环类型哪一个在自然界影响更大,水量更多,水循环的能量与动力是什么,水循环和人类有什么关系。
         最后教师带领学生,组织学生总结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改造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知识。随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海绵城市虽然能够最大化利用水资源,不过水资源是否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让学生在思考中完成知识迁移,在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形成节约资源意识[2]。
二、问题情境活跃思维
         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需要课堂教学的过程,问题是学生思考与学习知识的必要中介。教师需要按照教学目标调整问题、设置问题[3]。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形成创新思维,以此改变过去被动学习状态,在会学中保障学习效率。如今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师显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认知规律。不少问题过于形式化、单一化。很多教师的问题没有深度,问题难度过低无法让学生形成兴趣,或问题深度过大,学生无法理解。这种现象俗称假问题,低效率学习。
         如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课的时候,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按照气候分析图判断各种自然带特点。由于大部分高中生此时思维能力不够成熟,没有足够的图片分析能力,所以学生在学习中认为这部分内容十分难。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用问题情境:网上一直说南方和北方有很多差异与不同,那么南北方在环境上有什么不同大家知道吗,亚洲与太平洋又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感受地理环境的不同,保障学生学习效率。
         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学习,教师就需要设置一些和学生生活关联密切的问题。高中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不过不少高中生还是无法精准解释不少地理现象,比如海市蜃楼、龙卷风等。教师可以用这些趣味性十足的现象作为引导,让学生在讨论这些现象中,收获地理知识,使学生以更饱满的状态进入学习,最大化学习效果。
结语:在国内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进入到我国的高中地理课堂。相对来说,情境教学与高中生身心特点相符,很适合作为高中地理教学手段。情境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地理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实践素质。所以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创设合适的地理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知识体验,保障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向韬.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147-148.
[2]王丽香.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提问[J].当代教研论丛,2019(05):95+97.
[3]郑圆圆.高中地理课后作业“不解答模式”的实践[J].地理教学,2019(09):5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