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我国的电力系统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人们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应该整体保障它的运行成效,不断优化它的运行效率,以此来更好地发挥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作用。对于电力系统来说,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着实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完善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阐述了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问题,最后针对主要问题详细分析了改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的对策。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问题与对策
引言
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关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为了能够切实保障电力系统的工作质量,避免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环节出现隐患和问题所对电网造成的影响,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深度剖析电力系统中所存在的缺口和短板,以创新意识进行完善解决,才能有效推动电力事业趋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
1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重要作用
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中,能够对电力系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效提升。同时应用自动化技术,还能够促进管理电力系统,促进电力系统的传输和生产工作。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自动化技术,还能够对系统的安全性和电能的质量有效保证,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在对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对电力系统运行能力有效提高,对操作事故现象有效降低和避免,对电力设备的寿命进行延长,同时也能够对电力企业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避免电力故障的出现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工作。此外,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自动化技术的要求进行遵循。相关的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投入电力系统的资金,从而保证正常的电力系统运行,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自动化技术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生产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应用自动化技术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电力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工作。因此在实际的电力系统工作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自动化技术进行积极引用,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有效完善,从而促进电力系统覆盖面积的扩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问题
2.1对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实际应用还不够
从实际情况中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在电力系统方面的投入正持续增加,但大部分资源均用于建设,真正用于自动化改造的很少,因资金投入缺乏,使自动化具体应用中未能使用其它先进技术,仍以传统意义上的自动化为主,使自动化和电网建设之间出现冲突,无法在电力系统当中稳定且高效的工作,导致自动化受到很大的阻碍。
2.2电网管理水平不足
电气自动化安装和管理水平低下,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设计人员经常要求客户选择自己指定的施工单位,在安装前,对各项方案和设计进行仔细的考察,这就使得机电安装完成后,没有办法进行及时详细的安装统计。另一方面,部分安装单位没有与时俱进,在电气自动化安装和管理方面依旧没有改革创新,导致信息没有及时处理,部分单位对电气自动化安装管理条例也缺乏足够的认知,所以安装单位和电网公司之间的交涉也存在许多的问题。
3改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问题的对策
3.1建立可靠的硬件系统
因自动化系统具备其它传统系统无法实现的功能,所以在自动化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技术应用后,可有效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保证用电质量。
系统运行时,通过对硬件系统的科学监理,能准确采集相关信息,并实现信息共享,确保系统运行发生故障后可以迅速且准确的找出故障产生问题,同时以自动化系统特性为依据对故障产生部位进行隔离,以此避免故障进一步发展,造成大规模停电事故。由此可见,电力系统除了要采用适应的自动化技术,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硬件系统,以此确保整个系统可以长期且稳定的运行。
3.2改善自动化施工技术
虽然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相比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为了保障电力事业能够更加完善,则应当提高共享开放的理念,积极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进行结合,进而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施工技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改善电力系统自动化施工技术需要从设计环节入手,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所以相关设计人员则应当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并保持积极创新的思想,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施工技术的设计中。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资源搜集整理,并根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进行融合,以形成完备安全的设计方案,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奠定基础,采取以下设计思路:(1)可以通过分布式的设计模式,将设计构建中的预警、管理工作进行不同的模块分离,避免各模块之间出现相关的影响和干扰,进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的同时节约不必要的接线,实现企业的成本节约。(2)利用功能较为完善的继电器,确保电力系统中的设备兼容性和延展性发展到最优,并实现电力系统软件自动化技术的标准性和灵活性,以便于系统更好的应对变化,提高工作能力。
3.3提高工作人员能力
工作人员作为电力工作开展和电力设备保养的主体,除了应当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外,还应当具备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在日常工作中,电力企业应当定时定期对工作人员展开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在培训中加入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促进工作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形成,在电力事业的工作中,企业应当为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注意力,并防止一旦故障发生时的互相推诿等情况,为工作人员制定规范。电力事业的工作人员具有特殊性,所以除企业所制定的计划和规范外,工作人员本身同样应当保持谨慎性和创新思维,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3.4切实加强电力系统调度管理
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其优势特点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我国针对电力系统进行的投资逐年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强调度管理,以充分展现其优势。对于自动化调度,它主要将计算机系统作为核心,由信息采集与显示两部分构成,此外还包括一系列软件,如计算、分析和控制。系统能对数据进行采集、显示、检测、计算和控制。其中,在发电与变电两端进行收集的信息属于远动端,而处于调度中心的则属于调度端。软件系统较为复杂,包括多个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静态状态估计、自动发电控制和自动电压与无功控制等。另外,当遇到故障时,可以立即有效解决,提高电力系统整体自动化技术水平。如果线路产生故障,则相关人员应立即进行排查和检查,确保系统运行不会受到外部因素干扰与影响,加快故障处理效率,保证正常供电,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结语
总之,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解决电力系统在运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这就需要人们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加以正视,提高重视度。
参考文献
[1]卢喜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8):53-54.
[2]彭云建,邓飞其.电力系统随机稳定性分析与控制问题综述[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7(03):52-58.
[3]崔凯,房大中,钟德成.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概率评估方法研究[J].电网技术,2005(01):44-49.
[4]黄旭桃.浅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7(1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