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材料被应用于市政景观园林工程中,极大的提高了工程施工水平和建设质量,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绿色、环保和舒适的生存环境,促进了我国城市建设的现代化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市政景观园林工程中应用的新技术与新材料进行全面探讨和分析,希望为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市政景观园林工程;新技术;新材料;运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市政景观园林工程数量也随之增多,并且在建设理念及施工水平方面也有着巨大进步。在现代科技推动下,我国市政景观园林工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工程建设水平越来越高,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同时以更加科学的园林设计营造了一个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推动了我国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新时期市政景观园林发展趋势
市政景观园林工程建设的实质在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由此打造一个现代化宜居城市。一直以来,我国市政园林景观工程只片面增加绿化面积,造成整个园林工程缺乏足够观赏性。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市政景观园林工程开始重视艺术设计工作,并融入和谐、生态发展理念,使整个园林工程衔接更加细腻,并由此营造出一个更加美观、宜居的城市环境。在现代技术推动下,市政景观园林工程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体现在施工环节的生态破坏与影响,同时也积极采用绿色材料和环保技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色环保发展。
二、当前市政景观园林工程中运用的新技术
2.1BIM技术
BIM技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3D可视化模型,有助于提高设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一直以来,我国市政景观园林工程设计工作都停留于二维图纸技术层面,不仅对设计人员业务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同时也容易造成图纸设计与施工效果间存在一定差异。BIM技术应用于市政景观园林工程中,使整个工程项目设计工作更加高效准确,不仅工程设计调整更加简便,同时设计与施工的衔接也更加精准。
2.2绿色环保设计
对于市政景观园林工程而言,其设计工作往往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水平和方向。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下,我国市政景观园林工程设计中更加重视绿色环保设计,不仅在于生态环境中绿色植被的增加,同时在建设材料应用方面也更加绿色环保,由此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对环境的破坏。绿色环保设计的普及和应用,实现了我国市政景观园林工程建设水平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并促进了城市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2.3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一种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和趋势,其目的在于构建一个类似于海绵特性的城市,提高城市蓄水功能。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水资源需求缺口也越来越大,如何实现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关顾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市政景观园林工程中,便是力求实现城市排给水系统的功能性调节,同时通过市政景观园林工程对雨水进行有效吸收,最大程度上缓解城市水资源匮乏的不利局面,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三、当前市政景观园林工程中运用的新材料
3.1透水材料
透水材料是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开发的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透水材料在市政景观园林工程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道路铺装环节,通过透水材料铺装的道路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能够在降雨时快速吸收路面及绿化带积水,并将其排放到园林工程给排水系统中,做到雨水资源收集和利用的效果。目前,市政景观园林工程中应用的透水材料有透水砖、透水砼及透水软管等,具有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和市场价值。
3.2万能支撑器
市政景观园林工程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一些水景项目及景观,起到了园林工程良好的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形象。万能支撑器是一种由高密度聚丙烯制成的施工材料,具有抗腐蚀、质量轻、承重大和寿命长的特征,广泛应用于水景项目等的架空铺设,降低了相关施工工作的难度与工程总量。万能支撑器的应用解决了水景项目的施工与维修养护难题,同时也为市政景观园林工程施工设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与方向。
3.3仿木纹混凝土
市政景观园林工程普遍存在如亭、长椅等便民休闲设施,不仅点缀了园林景观,同时也提高了生态环境的意境。木材是市政景观园林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但由于木材具有易腐蚀性,在长期使用中容易出现褪色、生虫及破损等情况。而仿木纹混凝土相比实木外观上更贴近自然,厚重感与层次感更加强烈,不仅不会出现褪色、变形等问题,同时也降低木材消耗,具有更高的环保价值与应用价值。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市政景观园林工程在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愈加重视绿色环保设计,由此营造一个更加宜居舒适的城市生存环境。新技术和新材料是新形势下市政景观园林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有助于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实现,因此加强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研究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崔行坤,房雪婷.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12)
[2]冯金国.基于新材料在园林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