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矿山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经济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受计划经济影响,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忽略了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包括大气污染、土地资源污染以及水资源污染等等,不仅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关键词: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全球化经济得到复苏,世界各国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步上升。我国地域辽阔,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长期以来的过度开采导致周边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为了实现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发展,必须加大对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降低对矿山周边环境的影响,重现绿水青山。
一、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现状问题
我国的地形总体是东部低西部高,并且呈阶梯状分布。山区面积十分广阔,山地占山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另外我国还有丘陵,山地,高原,盆地等地形,这些形态各异的地形都是以山脉为骨架而纵横交错的。正是由于我国这种特殊的地形结构促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矿产资源大国。但是随着矿山的不断开采,与此同时也破坏了我国的地质结构,为了更好的解决矿山开采所带来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对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现状有所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和具体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大提升,加大了矿产资源的开发,一些矿山企业为了追求经济而忽视了生态平衡,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1、矿山开采导致的大气环境问题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尘等悬浮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中存在大量的酸性气体,酸性气体遇到水蒸气会形成“酸雨”,“酸雨”的产生对土壤和植物、人体健康以及建筑物都具有很大的危害。此外,还会产生雾霾现象,雾霾是近年来一直困扰各地区经济发展及群众健康的主要环境问题,这些大气环境问题一旦产生,防治十分困难。
2、矿山开采导致的土地资源问题
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导致土地资源严重破坏,露天开采对于土地资源的影响十分巨大,露天开采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包括粉煤灰、煤矸石和尾矿。例如在金属矿山开采时会产生尾矿大约为50000吨/年,大量的尾矿占用耕地、林地及一些农业用地,对植物、农作物造成间接损害,严重会造成大面积土地裸露,从而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3、矿山开采导致的水文环境问题
矿山开采对水文环境产生的破坏主要体现在水土固有环境和水资源的污染,水土固有环境破坏主要表现在,夏季暴雨冲刷会将矿山开采留有的废石、矿渣等固体废弃物冲到农田和河流中,造成河流严重淤积,影响农作物生长。而矿山开采排放的废水会对周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降低河水中的PH值,导致水体中的重金属增加,对工农业生产极为不利。
三、防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1、矿山企业要不断创新开采方式
矿山企业要加大地质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必须创新开采方式,要更新开采理念,并逐步改善矿山采矿技术。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合绿色开采方式,降低矿山开采对周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如在开采煤矿时将开采的石头直接用于填井下的采空区。这样可以减轻地表承受压力,避免地面塌陷;在同一煤层开采时采用多角度开采,以避免地表下沉和毁坏地面植被;在煤层开采时,不同的煤层每个间距必须至少控制在45m~85m之间,以免造成煤层坍塌。
此外,加大开采技术的创新研究,利用现代化开采技术,降低对地表压力的影响,坚决避免坍塌事故的发生,保护开采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并推进矿山开采的现代化和机械化发展。在采空区可以将采矿的废石等用于井下填充,这样能够减少工作量,还能够避免地面发生沉降。在开采时要沿着地下水的形成规律去开采,避免造成地下水资源污染和渗漏现象。
2、坚持矿山环境保护原则,提高员工环保意识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防治工作的开展,要以提高员工环保意识为依托,加大宣传教育工作,让员工真正离认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要因为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平衡,要认识到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只有健康绿色的生态环境,才能够给子孙后代造福。在矿山开采中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矿山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将污染降到最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间的关系,兼顾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对重点地区矿山环境和生态环境做好全方位的监测,做好环保宣传工作。
3、严格控制矿山新建的准入要求
随着国家各项政策标准的不断完善,对于矿山新建开发的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不仅能够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还能够使矿山地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国家必须要对矿山开采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核,从而在源头对矿山开采中存在的各种生态问题进行控制。其次,加强对各个矿山周围环境的勘查工作,从而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调查报告来对矿山开采情况进行评估,将矿山开采所带来的各种灾害问题进行预测,从而保证对矿山开采企业的一种警示。此外,对矿山开采企业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进行审核,加大对环境监察的力度,及时将矿山开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制止,从而减少矿山开发对环境的破坏。
4、加强采矿工作的监管力度
通常情况下,矿山开采与环境治理都要由上级主管部门来负责,主管部门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注重加强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大气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尚未破坏的区域重在保护,已经出现污染的区域则尽可能的治理恢复。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处理好三废问题,避免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扩大。由于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地方政府要将其纳入财政计划中,保证拨款及时、到位,能够专款专用,或者拿出部分矿业收入用于环境治理,以便解决资金匮乏的问题,促使矿山开采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真正达成协调统一。
5、推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
加大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积极创建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将在环境治理与恢复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和应用的先进技术普及开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面覆盖,以实现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此外,还要全面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从源头上减少产生的环境问题,通过新方法、新技术的使用,提高选矿回收率、开采回采率,降低贫化率和各种有害元素对土壤及水体产生的污染,减轻控制三废污染等问题,在节约资源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保护矿山环境。
结语:矿产资源对于经济建设的作用巨大,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提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断加剧。矿山地质环境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由于采矿活动导致的,为了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加大对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因此必须秉承负责的生态保护态度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完成。总之,矿山开矿企业在采矿过程中要注重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遵循自然规律,注重环境保护,在采矿过程中合理规划人类活动,推动采矿工作的进行,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飞,吴浩,刘灏.我国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防治[J].科技致富向导,2011(21):65-65.
[2]宋庆丰.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4,0(10):26-28.
[3]郑晓棣.浅谈我国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J].科技风,2015,0(14):14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