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07期   作者:谢成
[导读] 众所周知,矿产资源的开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大肆的开采使矿山环境遭到破坏,尤其是露天矿开采造成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
        摘要:众所周知,矿产资源的开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大肆的开采使矿山环境遭到破坏,尤其是露天矿开采造成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政府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一定成就,历史遗留矿山开采率有了明显提高,各项政策也相继完善,但依旧存在资金不足,矿山资料掌握不丰富等问题。矿山地质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地质灾难频频发生,对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目前,矿山环境问题已经变得非常严重,不仅会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矿山;生态环境;治理
        引言
        对于自然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利用,促进了我国文明发展的速率,使得经济更加繁荣强大,但是由于人们过度开采,大肆挖矿,使得矿山的自然环境遭遇了破坏,特别是露天的矿山进行开采的破坏程度最为严峻。我国政府在进行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治理和管控上,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对于历史遗留的矿山开采率更是有了明显幅度的提升,国家的各种政策和法规也逐步完善。
        1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及治理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矿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能源,要是在开采过程中不能确保其合理有效性,势必会造成自然灾害等问题的发生。可是在过去得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矿山企业未能认识到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所以大肆开采而继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基于这样的遗留问题,我国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力度,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指出做好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虽然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依然存在着部分问题。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并做好恢复治理工作,其关乎着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不仅相对艰巨而且具有长期性。大力倡导绿色矿山开采,最大限度降低开采对自然环境与有关资源的负面影响;将保护及治理的重要责任和开采经济利益相捆绑,基于“双赢”观念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真正做到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发展。国家在未来治理工程中应从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与此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将管理政策进一步完善从而在形成科学的矿山开采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2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
        第一,矿山开采会使地下逐渐采空,再加上边坡和地面的开挖容易对斜坡、山体稳定性产生破坏影响,致使地面出现崩塌、开裂及滑坡等一系列安全事故。并且矿山开采产生的废渣也大量堆积在山谷或是山坡位置,将泥土和废石混乱堆放在一起,导致透水性和摩擦力都在下降,进而出现渍水现象,甚至暴雨等较恶劣天气下还会引发泥石流。第二,水文地质条件出现污染变化。矿区出现裂缝且矿井疏干排水会对矿山地区的储水构造产生破坏,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矿井逐渐干枯,造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同时随着地表径流的更改也会使水利基础设施失去其原来功能,进而威胁到作业生产。另外矿山开采期间产生的废石淋滤水和矿坑水等通常很难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这对人们日常生活极其不利。第三,土壤污染退化。一般情况下,矿区开采后地表遗留下的土质大多都是矿渣和新土,再加上大型机械设备的重力碾压,都会使土壤呈现出板结、坚硬状态,严重缺乏水分和养分,甚至地表塌陷会使地下水位迅速下降,产生较大土壤裂缝隐患。如果土壤中含有的营养成分进入到地表径流采空区或是洼地区域,容易造成土壤承载力的大幅度下降。除此之外,矿区土壤的自净能力也是非常有限,一旦污染物超出标准限定数值则便会向外界输出污染物,相应的使用功能和结构也将发生改变,致使土壤资源严重匮乏,甚至在生物化学作用下土壤污染还会迁移,对周围生态环境有着严重危害作用。第四,水土流失严重。实际上说,矿区开采会对地表植被产生直接破坏,并且露天矿坑和井工矿排水也会使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土地资源贫瘠,再加上沟槽分布较不合理,极大加快了地表水径流速度,促使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化。


        3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相关对策
        3.1增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我国的矿山资源开采热潮掀起于建国时期,并且其所有权大部分都是归国家,由于当时矿山开采制度与管理条例的不够完整,再加上国家对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矿业集团都没有得到应有的环保投入资金,其自身对于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也比较轻视,导致了现如今的很多矿业集团早年所开发的矿山资源都频临枯竭,企业也因此面临倒闭。因此,政府应当对于在计划经济时期所遗留下问题的矿业集团加以扶持,加大对于矿山生态资源环境治理的力度,进而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国家可以设立专门的矿山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基金会,做到矿山生态资源保护资金的统一安排,并公开资金流向问题,避免出现滥用资金的情况。而且国家还可以加大对于资源治理的支持,设定投资生态环境保护的适当优惠政策,为矿山开采引入资金,为矿业开采行业提供有效保障,以此显示出国家对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支持态度,带动人民积极进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3.2建立并进一步完善矿地复垦与环境要素恢复制度
        在矿山生态环境管理过程中土地复垦与环境要素恢复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下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均把矿地恢复融进相关法规或者是环境管理方案中,现阶段,虽然各国并未对矿地恢复达成统一的认识,可是就一般而言,各国都有权利要求矿业权人将土地原有用途进行复原或是形成新用途。该制度核心内容则是最大限度地将土地原有用途恢复或是在有权机关的批复后对新的用途进行建立,与此同时还需对这一区域中相关环境要素加以恢复,例如水源、土壤、生态系统等,需要注意的是,恢复到以往的土地用途虽然可取,可是依据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将矿业用地赋予全新的功能及用途也可能会达到更可观的社会经济效果。例如,澳大利亚、德国等西方国家,它们将已经关闭被废弃的矿山进行重新改造使其成为矿山公园,并修复并保留了矿地独有的地质遗迹地,让被废弃的矿山具有休闲、参观甚至是学习教育的功能。
        3.3积极开展矿山环境调查活动
        在进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当开展相关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活动,确保在进行矿山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及时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备案,并为负责开采矿山的公司或者集团提供专业的开采指导,为其提供行之有效的预防与应对措施,在提前消除可能出现的矿山地质安全隐患的同时也确保人们能够具备相应的地质环境监测知识。并随着矿山资源的开采工作的深入,也及时更新相关的矿山地质环境数据,按照矿山具体情况进行分类与分级,做好规划工作,建立相关信息网络,做到数据的及时交换。传输。而且相关部门也需要将矿山资源数据进行整理与汇总,研究矿山开采大环境趋势,做好矿山开采管理工作。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持续增长以及经济发展对于矿产行业资源要求的不断扩大,国家应该及时加大对于矿山相关地质环境的保护立法和策略,详细地研究和制定属于我国矿山地质自然环境保护防范措施和对策,尽量减少矿山的地质灾害,进而实现矿山的资源既能够及时满足现代人类的需求,顺利达成造福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卢飒,叶凌.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和对策[J].民营科技,2018(11):100.
        [2]李明轩,张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和对策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8(05):272+274.
        [3]王孝勇,赵立峰.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及对策思考[J].四川水泥,2017(10):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