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措施简述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柏治强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混凝土技术被应用在了实际的土木项目施工环节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混凝土技术被应用在了实际的土木项目施工环节,其中,混凝土浇筑工作就是实际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技术类型之一,我国有关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已经历了数年的时间。就混凝土浇筑技术来说,通常情况下,是一种由水泥、凝胶、砂石等材料所组成的复合型材料组成,能在为土木建筑提供更好的可塑性,同时优化土木结构的抗震、抗暴等能力。截至到目前,这一施工技术凭借其在以往土木建设工作中的良好性能优势越发地被我国建筑工作者们所接受,所以,针对其浇筑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进行研究,针对性的保障其后续施工质量就成为了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土木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措施
         1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
         1.1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特点
         就目前我国常见的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逐渐成为了现阶段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来说,混凝土浇筑开展的重点是大型混凝土建筑工程,这种项目工程不仅在施工中涉及的钢筋数量比较多、钢筋密度比较大,同时对于实际施工的难度和要求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提升,这些需求项目的增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实际工程中混凝土浇筑的难度,进而使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因素的存在都会对整体工程项目开展造成十分负面的影响。例如,就这一环节,由于混凝土浇筑技术对于施工操作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在进行高层、超高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很多细微的混凝土浇筑裂缝都会对建筑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一方面危害混凝土建筑使用者的安全,同时降低混凝土建筑的质量。与此同时,随着土木建筑高度的增加,所需要的混凝土承载力也会随之提升,同时施工的空间也会受到限制,在根本上造成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混凝土浇筑难度的提升。
         1.2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影响因素
         1.2.1材料因素
         根据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材料因素是实际工作中对于混凝土浇筑质量影响比较明显的项目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材料的规格、规范等是否满足预期的设计要求,就很容易对混凝土浇筑的质量造成影响。
         1.2.2技术因素
         混凝土浇筑施工是一项对于技术要求含量相对比较高的技术之一,尤其是在进行混凝土材料的搅拌环节,就需要严格地控制各项材料的比例,进而使得混凝土的配制比例能符合既定的标准,才能较好地保障混凝土的质量情况。例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配制的水量相对较多,就不可避免的会使得混凝土浇筑表面出现气泡,从而影响实际的浇筑质量。
         1.2.3混凝土自身性能因素
         对于进行浇筑的混凝土来说,通常情况下会要求混凝土浇筑的成果在具备一定抗渗能力的同时保证强度,所以,就自身性能等也是会对实际混凝土浇筑造成一定影响的因素。
         1.2.4环境因素
         在实际的浇筑过程中,外界环境的改变也会在实际上影响实际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例如,在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就很容易造成后续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比较多的混凝土裂缝;与此同时,浇筑过程中如果出现高温、大风等极端天气时,就会加速混凝土浇筑液中水分的蒸发,进而使混凝土出现大面积的干裂,影响后续使用。
         2土木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注意要点
         (1)在开始浇筑前需将拟进行作业的面进行清理,确保符合后续的浇筑需求后才能开展相应的加工工作。就这一环节,一方面需要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前针对拟施工区域铺设2~3cm厚度的水泥砂浆,从而确保原有的混凝土能与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结合,进而达到更好的混凝土浇筑效果。与此同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液的强度。就这一环节调配时,应根据实际的施工区域情况进行合理的配合比,在根本上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2)在开展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操作时,应将混凝土平铺到实际的施工区域中去,避免采用滚动浇筑的方式,按照既定的程度和厚度进行相应的浇筑操作,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浇筑环节需确保浇筑的平面平整。如果是在进行土木建筑墙体的浇筑环节,则应把控浇筑装置呈均匀移动的区域,且保证浇筑的厚度不低于30cm,不超过50cm。
         (3)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最好应用“先平后振捣”的方式进行浇筑,切记不可平仓的操作。与此同时,就这一环节,为了避免以浇筑的混凝土骨料出现下沉的问题,需合理地控制振捣时间,有效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同时避免快速的插拔振捣装置影响实际的混凝土振捣效果。
         (4)在混凝土浇筑区域排水阶段,应针对其表面的溢水问题进行及时处理,避免在浇筑的模板上开孔,同时避免在后续的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问题的存在。(5)在进行混凝土顶板区域的浇筑环节,就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根据混凝土的形变特征进行检验,从而针对性地对发生偏移的模板进行加固作业的同时保障后续混凝土加固的质量。
         (6)就混凝土项目使用来说,很多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都会应用到预制构件,所以,在实际的预制构件浇筑环节,为了在根本上避免因长时间运输所造成的离析问题,就需尽量将混凝土搅拌的区域与浇筑的区域设置在一起,并通过分层浇筑的方式最大程度上保证每层都均匀压实后,与已浇筑好的平面结合在一起。
         (7)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施工者应及时用设备振捣,并在振捣后及时将设备移开,避免所浇筑的区域出现离析等影响质量的问题。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
         3.1全面分层的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这种技术一般是针对整个拟进行浇筑的混凝土界面进行分层的浇筑操作,在这一操作环节首先需要把混凝土建筑的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成后,待混凝土桩凝结前再进行二次浇筑操作,并持续性地进行后续逐层的浇筑操作直至所有浇筑工作完成。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浇筑模式不能应用在平面结构过大的混凝土浇筑环节,施工时要从浇筑的短边先开始,逐渐向长边的方向进行浇筑。
         3.2分段分层的混凝土浇筑技术
         分段分层的浇筑模式,则大都会应用在实际的现场施工环节不能满足预期混凝土施工需求的状态下所应用的,在这一状态的浇筑过程中,一般先从土木工程的底层开始,并在间隔了一定距离后再开始二次的浇筑,并逐次浇筑混凝土的上部区域。
         3.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振捣技术
         就混凝土浇筑过程而言,振捣技术是实际施工环节十分重要的技术之一,就这一振捣过程中不仅需根据不同的钢筋密度来配合不同的浇筑高度,同时还需根据不同的浇筑状态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振捣工具。如在实际的操作中,一般情况下振捣工具的大小均不应超过浇筑层的1.25倍,且最大振捣长度不应超过50cm,当浇筑的高度超过3m时,就需在施工中辅助其他设备一同来进行浇筑混凝土的振捣操作。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操作后,混凝土浇筑的表面易出现一些小的裂缝,就需要通过相应的措施,针对这一部裂缝进行处理。首先,可以先将出现裂缝的区域进行清理,待到清理区域干燥后,应用环氧浆液的方式进行二次关注,待到灌注完成后将其表面刷上封闭溶剂即可;如果在实际的浇筑过程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裂缝问题,就需要人工的将其裂缝扩大后,将其表面进行清洗,待到清洗、干燥后用水泥砂浆进行二次的磨平压实后重复小裂缝的处理方式,即可获得比较好的浇筑修补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实际土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不断增多,人们对于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研究也随之越发的推进,在实际操作中,针对可能对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因素进行重点改善,从而优化实际的混凝土浇筑效果,就成为了现阶段人们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丁宁,石振波.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居舍,2019(24):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