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于刚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07期   作者:于刚
[导读] 水利工程施工工作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而混凝土材料是水利工程当中常见的基础材料之一。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工作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而混凝土材料是水利工程当中常见的基础材料之一。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混凝土材料的使用弊端逐渐凸显出来。基于此,现阶段各个水利工程施工单位都在积极研究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本文主要对这项技术的基本操作原则进行分析,研究有效优化技术操作流程的可行方法,为全面推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关键词:水利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当前的水利工程项目中,钢筋混凝土是一种最常见的结构类型,该结构类型的施工技术现在已经十分成熟,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体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选用适宜的施工技术方法。
2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势
        2.1 降低建设成本
        水利工程量比较大,故此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投入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较多。水利工程阶段,必须重点考虑成本,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降低消耗能源量。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钢筋混凝土的成本较低,并且钢筋混凝土使用范围比较广,因此大部分地区不会地域因素影响。另外,钢筋混凝土产地较多,运输成本较低,可以节约材料成本,从而降低建设成本。
        2.2 满足建设需求
        钢筋混凝土为普通的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制作程序比较简单,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灵活运用钢筋混凝土可以促使施工难度降低。借助钢筋混凝土自身具备的特点,在运用阶段可以减少维修的次数,从而降低维护成本。水利工程施工工作量比较低,故此,施工设备和作业人员必须同时开展工作,制作钢筋混凝土的程序比较简单,获取材料比较便捷,可以降低施工设备和作业人员同时施工的难度,真正的满足施工需求。钢筋混凝土不仅可以缩减施工步骤和施工难度,还可以保证工程质量,故此在施工阶段钢筋混凝土因其特点获取普遍推广。
3 开展水利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工作的具体流程
        3.1 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施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利施工的关键步骤,要保证模板中不能出现漏洞,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漏浆的问题,并将隔离剂涂抹于模板内部,避免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影响。其具体施工流程包括:模板定位、垂直度调整、模板加固、验收、混凝土浇筑、拆模等步骤,要在模板安装前充分清除模板表面的油污、水泥等杂物,充分润湿木模板,进行钢模板的严格校准,使之满足平整度要求。在进行模板的测量放线作业中,要注重全程跟踪、监督和检查,保证模板拼接的坚固性和整体性,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漏浆的现象。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过程中,要及时修整不规范的钢模板,注意保证接缝尺寸最小,不得出现模板拼装不严、接缝尺寸过大的现象。还要注重对模板的变形控制,有效降低钢筋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
        3.2 钢筋绑扎的技术控制
        钢筋捆扎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基础,影响了工程整体的稳定性与完整性。为此,技术人员在进行捆扎操作前,需要依照设计标准对钢筋材料的硬度、韧度抗变形等性能进行检测,在质检合格后开展实践工程。在绑扎时根据施工图纸的内容来进行钢筋的检查,确保选用的钢筋型号以及尺寸都与设计的图纸内容一致以后才能够开始绑扎。

在开展钢筋捆扎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注意:首先,需要搭接的钢筋末端与捆扎弯折部分的间隔应该超出钢筋直径十倍距离以上,避免接头部分与最大弯矩处重叠;其次,在钢筋拉力较强的部分,可以将一级钢筋绑扎接头的尾部作为弯钩,而二级钢筋却不能这样做,在钢筋搭接位置,要用铁丝将其中间与两端扎牢。
        3.3 混凝土制作技术
        混凝土的制作技术是影响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具体的制作环节中,施工人员需要先进行混凝土的配比工作。确定好水泥的质量等级、砂石骨料的直径大小,并做好材料的清洁工作。然后,重点关注于钢筋材料的质量,观察钢筋表面有无锈蚀问题,有无凹凸不平的现象。对于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材料要拒绝签收。最后,为了保证配比工作的科学性,施工人员需要制作试样,合理调整配比方案,并选择合适的灌注方式。比较常见的就是泵送灌输,可以控制灌输量和灌水速度。灌输的过程应当伴随振捣和压实工作一同进行,以便于提高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密实度。最后,需要结合当地的天气变化情况,采取混凝土养护措施。从而顺利完成水利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施工工作。后期养护时间不得低于15d,尤其是在夏、冬两季,要做好保湿和保温工作。
        3.4 保护层
        现行规范对结构设计过程中某些问题难以进行计算,当然也并非需要通过计算来解决。对于保护层厚度,一般不进行计算,但必须确定构造原理,进而在实际工程中规范和正确使用。按照现行技术规范的要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保护层厚度必须满足耐久性与锚固性等方面的要求。为了使混凝土和受力钢筋之间良好粘结,钢筋要有厚度适宜的保护层。在锚固设计过程中,锚固长度与粘结强度根据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确定,一般情况下,保护层厚度不能比钢筋直径小,这是保证施工顺利完成和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基础条件,在设计与施工中都应予以充分注意。对于结构耐久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通常要求钢筋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会产生对结构安全造成影响的锈蚀等问题。在混凝土这一高碱性环境之下,钢筋的表面会产生保护膜,即钝化膜,它能保持钢筋,避免产生服饰。如果这一保护膜被破坏,将使钢筋产生锈蚀。导致保护膜破坏的主要原始为二氧化碳作用使碱度不断降低,逐渐失去保护的作用和功能。待这一碳化的现象到达钢筋表面后,如果钢筋上存在电位差,将产生明显的电化学腐蚀现象。因保护膜破坏是钢筋锈蚀重要前提条件,所以耐久性年限是碳化到达钢筋表面所需时间。
        3.5 工程养护
        混凝土材料在进行水化的过程中,需要处在适宜的湿度、温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材料的硬度、强度及密实度符合水利工程要求。为避免混凝土结构发生质量问题,应该做好工程的养护工作。当前阶段,养护工程的技术应用形式多样,包括定期洒水、覆盖遮挡物、使用防护剂等方法,实现保温、保湿的目的。在具体的工程建设阶段,应依照工程方案、技术操作难度等进行具体的选择。科学、高效的防护工程可以缩短混凝土硬化周期,提升材料硬度。
4 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抗拉能力,降低施工安全隐患。在具体的施工操作流程当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制定施工图纸。然后开展模板施工工作,构建整体的施工框架结构,并将工作重点放在对钢筋笼的制作以及钢筋混凝土的混合配比上,明确工作的重点及难点问题,重点做好工程的养护维修工作。并应当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研究优化施工技术操作流程,提高技术应用效果的可行方案。
参考文献:
[1] 闵洁.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4):284-285.
[2] 王鑫.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实践[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9):233.
[3] 张鹏程.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3):186.
[4] 涂志平.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12):147-148+197.
[5] 徐宇鹏.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思考[J].江西建材,2017(19):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