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态水利当前主要是参照生态学原理,按照生态平衡的基础法则以及提出的基础要求,基于生态发展的角度去对水利工程建设以及运行对于流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且基于这样一种影响下生态系统产生的转变趋势,分析在当水资源进行开发和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使用不但可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同时还能够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以及持续发展的多种措施以及方法。基于此,本文针对生态水利在当前河道治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
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应用;
1. 引言
在生态水利中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传统的水利发展途径对水的传统利用方式与生态水利的发展模式之间的区别、生态水利主要是在资源、人口以及环境的协调发展战略下发展的、生态水利的发展目标十分明确、生态水利在实施过程中遵循的原理是生态经济学、在生态水利中主要是利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对水利规划、设计以及建设管理工作加以指导、生态水利的长久发展策略就是节约用水。
2 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运用的现状
生态水利作为人类发展到高度文明的独特产物, 是人类在长期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以生态方式对水资源的一种利用, 其核心主旨就是在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的水利建设, 从而为社会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显然, 生态水利不得不在统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水利建设。
探究目前生态水利应用在现代河道治理的现状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河道断面形式单一。例如河流横断面是指河槽中某处垂直于流向的断面称之为该处的横断面, 在现实情况中, 人们过分看重河道的作用, 缺乏对河流断面形式的选择的重视;其次, 水利材料和结构呆板。近些年为了克服河道的行洪速度水土流保持问题, 我国河道水利大多采用凝土和混凝土制品。最后, 易破坏河道的生态系统。现在我国在建设水利工程中所使用的一些材料与水都会产生生化反应, 其对河道水利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3生态水利建设需要遵守的基础原则
3.1 安全性以及经济性原则
安全性体当前在水利工程设施其自身的安全以及稳定与耐久性,经济性展现在使用生态系统的一种自我的恢复功能,使用较小的投入从而得到较大的效益。
3.2 空间异质性原则
突破以往水利工程对于河道其渠道化以及非连续化,使用横向和纵向的自然地貌提供所需要的生存空间,使得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
3.3 生态系统自设计和其自身的恢复原则
自设计功能主要展现在生态系统其自身的自然选择以及物种分布,其在通过食物链的时间发展使其本身可以保持一种持续性的发展。
3.4 景观尺度以及其自身整体性的发展原则
景观尺度涉及到了空间尺度以及时间尺度,其自身的尺度不断提升,那么对于河流生态进行修复所获得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整体性其主要是对于整体生态系统来说的,其本身并不仅仅是单一存在的一个物种。
3.5 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其属于自然演变的一种动态系统,其本身无法依照单独设定的目标去进行持续的发展,因此其会受到外界多种因素对其滴啊去的干扰,并且本身还具备了不同程度的修复功能,在二者彼此协同作用的影响表使其能够在时间亦或是空间上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样的一种不确定性也让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变成了一种反馈调的整式设计。
4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4.1 恢复河道原有生态环境
在河道保证正常的通航和具有抗洪条件下, 需要保证河道的水域呈现出更加自然原始的生态环境。首先, 应该尽量保证河岸的正常走道, 让河岸河道接近于其正常的自然状态, 河岸在沿线自然平顺过程中, 避免出现改造不合理的河道线路。同时, 需要考察河道走线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将河道融入到原来生态环境中, 延长原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链长度, 同时可以在河道两侧多种植一些绿色植被, 在选择植被时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选择对原来生态系统环境影响较小的植物。同时在修建坝堤时尽量选择天然的石料,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景色的美观和谐, 还能够使绿色生态环境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4.2 河堤建设生态自然化
在绿色生态水利建设过程中, 河堤的建设主要是以生态河堤为主, 首先需要在河堤建设时合理地设计河流的通航宽度, 并以此决定堤坝的高度, 在保证水流正常流行状态下, 尽量地减少资金物资的投入。同时可以在河堤的两边建设一些景观例如实地、浅滩。其不仅可以给当地居民提供栖息的场所, 还可以让河道更加有效地融入当地的生态环境中。此外在设计时, 对于一些压力较大的洪水区域可以选择强度较高的混凝土, 以满足水利工程最初的防洪需要;而对于一些压力较小的区域, 可以选择一些自然石料进行河提的修建, 有助于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也可以帮助沿岸生态环境的修复。
4.3 恢复河岸周边自然状态
河岸治理不仅是对当地水域环境的治理, 恢复河岸两道的自然环境也是河岸治理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 需要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区域进行植被的种植, 其中在河道的转弯处或者河岸与陆地的交接处, 选取一些能够固定当时水土的植被进行种植, 可以实达到预期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的效果。与此同时, 需要不断调研当地河域中存在的植物种类, 尽最大的力量帮助恢复生态环境中动植物的生长, 对于有些已经消失在生态环境中的动植物, 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相同品种帮助恢复其生态环境。
4.4 运用多种技术使河道设计更加合理
一些河道流域由于其自身存在不合理因素, 导致相关地设计部门需要进行河道改造。对于一些水下生态环境可以进行修建管道或者进行在水下埋石, 这样可以帮助鱼群寻食或者帮助该生态领域中鱼群的生活。这就需要水利设计员进行大量地现场勘探, 查阅大量地相关资料, 对整条河道的走向以及水域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从而有助于治理人员很好地开展工作, 保证河道治理工作的圆满完成。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经济性原则, 使河道治理的工程造价最低, 其次需要保证护岸、河水充分协调。在河道治理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使河岸环境、生态环境、水环境能够相互协调。
5 结语
河道的治理, 最终需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因此传统的河道治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治理需要, 必须要提升河道治理的水平, 更好的利用生态水利的治理方法, 逐渐改善河道治理效果, 确保实现环境的保护。在进行现代河道治理的时候, 需要综合的应用生态水利的技术, 坚持生态原则, 提升水利的稳定性, 发挥出生态水利的合理设计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东海.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7, (11) .
[2]刘广明.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水利应用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8, (18) .
[3]万军.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水利应用探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7, (12) .